4.《巴山夜语》之《乌江画廊》-淘游心飞

李桦

‘涪陵区’位于‘长江’与‘乌江’交汇处,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在叫“枳邑”(楚)之地设“枳县”,为置县之始。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属“巴郡”(郡治今江北区)。 “白鹤梁”位于城北的长江中,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约10-15米的石梁,自西向东,“一”字形与江流平行。它的背脊标高137.81米,比常年最低水位高出2-3米,只有在冬季枯水期时才露出。<br> 梁上题刻始于唐广德元年(763年)前,最早有明确纪年的是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共计3万余字,汇集了历代300多名文人墨客,以书法家‘黄庭坚’(北宋)的最为著名,称“水下碑林”。<br> 梁上的长江之尺,18尾“石鱼水标”记录了枯水年份的水文情况,“教科文组织”誉其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br> “三峡工程”使它永远沉入了江中,只好是水下博物馆了。 ‘乌江’从“先秦”到唐称‘牂牁江’,唐时设立‘黔中道’,故又称‘黔江’。元代首次使用现名,是‘蒙古语’音译汉字导致的谬误。源于‘威宁县’(贵州),水急、滩多、谷狭,称“天险”。 它的下游,自“沿河土家族县”(贵州铜仁)流入“重庆”东南部的“酉阳土家族苗族县”,形成千里极其精华的“百里画廊”。 桀骜不驯的‘乌江’,因蓄水早已平缓,但河谷依旧险秀,崖壁照样神工,清‘梅若翁’赞叹道:“蜀中山水奇,应推此第一。” ‘龚滩镇’位于它与‘阿蓬江’交汇处,起于“蜀汉”设的‘汉复县’并为治所,隶属‘涪陵郡’;兴于唐、明两代,自古是川(渝)、黔、湘、鄂的物资集散站,终日舟楫列岸,称之为“钱龚滩”。 原来的古镇已沉入水下,现为搬迁复建。“吊脚楼”源于古时的“干栏式”建筑,由于山高坡陡,它一面临江,一边伸向街中。 高墙“西秦会馆”,盐商‘张朋久’(陕西)建于清光绪时。 “不知桥重桥,不是龚滩人”,它由两座小拱桥叠加而成,错落有致。从下面的桥,走到上面的只要几步石梯,属于这里独有。 ‘阿蓬(土家语意:雄奇、秀美)江’源于‘利川市’(湖北恩施),‘乌江’第一支流,宛如丝带,这里土家、苗族的母亲河。 1998年下游“大河口电站”竣工,“高峡出平湖”后,才得以轻舟进入这山似斧劈,水如碧玉,长达38.9公里的“神龟峡谷”。 河道斗折蛇形,水绕山转,一弯未尽,一弯又起。有人叹曰:“船到崖前疑无路,掉转船头又一弯。”树木顽强地生长在绝壁上。 峡谷基本都是垂直的“H”形,甚至倾斜向里而来,形成许多壮观的“一线天”。盈盈柔水,穿插其中;残岩林立,形态如画。 ‘芙蓉江’发源于‘绥阳县’(贵州遵义)的“大娄山脉”东麓,长约230公里,最终在‘江口镇’(武隆县)汇入‘乌江’。电站的蓄水,使其平如明镜。1993年,当地6位村民偶然发现了什么? 旁边山腰的“芙蓉洞”,据说它最大静态客容量为18万5千人,与“猛犸洞”(美国)以及“克拉姆斯洞”(法国)并称为世界三大洞穴,是“洞穴科学博物馆”,这是“巨幕飞瀑”和“生殖神柱”。 “钟乳石”指‘碳酸盐岩’洞穴内,经上万年或几十万年时间,并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不同形态‘碳酸钙’沉淀物的总称。 琳琅满目,几乎含所有种类,丰富多彩的“五指山”造型。 这个像是什么?浩瀚星空中的外来者,还是“生命之源”。<br><br><br> 2020年3月16日 星期一 23点34分<br> 修改于 2022年5月15日 星期日 17点52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