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在医院当医生五年,其中在儿科工作了一年。那一年的许多经历都已模糊,唯独一个孩子的模样始终清晰地留在我的记忆里。他的长相很特别,也许很多人会说他“丑”。但真正让我忘不了的,是他的眼神,是他的父母,是那句让我至今难以忘却的话——“别哭,你会吓着医生阿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初见</b></p><p class="ql-block">那天,我在儿科门诊坐诊,一对年轻的夫妻抱着一个一岁多的男孩走进来。孩子戴着帽子和口罩,我按照流程询问病情,做了记录,然后准备检查他的咽喉。夫妻俩迟疑了一下,才摘下孩子的口罩。</p><p class="ql-block">当口罩落下的那一刻,我愣住了。</p><p class="ql-block">孩子的脸是扁平的,几乎看不到眉毛,眼睛小得几乎成了一条缝,眼泡肿胀,而他的鼻子却出奇地大,扁塌地立在脸部中央。他的嘴巴也很大,却是松松垮垮的,似乎没有多少肌肉支撑。这样的五官组合在一起,让人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我很自然地又看了一眼他的父母,他们都是五官很端正的人啊。</p><p class="ql-block">当我准备检查他的嗓子时,他突然开始哭了起来。</p><p class="ql-block">这时,他的父亲迅速伸手捂住了孩子的嘴,低声说道:</p><p class="ql-block">“别哭,你会吓着医生阿姨……”</p><p class="ql-block">我怔住了。</p><p class="ql-block">他不是怕孩子哭闹,而是怕孩子的样貌让我难堪。这孩子一哭起来样貌就更让人惊讶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沉默的痛楚</b></p><p class="ql-block">“没关系的,孩子哭是正常的。”我轻声说,同时伸手去检查孩子的嗓子,让他自由地表达情绪。</p><p class="ql-block">孩子仍在抽泣,但他的眼神透露出某种复杂的情绪——害怕、委屈,甚至……有些羞怯。</p><p class="ql-block">我快速检查完,确诊是上呼吸道感染。在开药时,我忍不住多问了一句:“孩子以前有做过什么检查吗?”</p><p class="ql-block">夫妻俩对视了一眼,母亲的眼里似乎有泪光闪动。最终,父亲低声回答:“查过,医生说是先天性的,没办法改变。”</p><p class="ql-block">我点了点头,心里沉甸甸的。</p><p class="ql-block">这个孩子以后要承受世界投来的异样目光了。他年纪尚小,也许还不明白自己的不同,但他的父母已经替他承受了太多。他们的谨小慎微,他们的道歉式举动,他们捂住孩子嘴巴的那一瞬间,都在无声地说明,他们已经习惯了用这样的方式保护他,也在试图让世界“接受”他。</p><p class="ql-block">可这个世界,真的会接受他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挥之不去的身影</b></p><p class="ql-block">就在他们要离开时,我轻轻摸了摸孩子的头,笑着对他说:“你很勇敢哦。”</p><p class="ql-block">孩子愣了一下,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也许他还不懂这句话的意思。但他的嘴角微微动了一下,似乎想笑。虽然那个笑容很淡,却让我铭记至今。</p><p class="ql-block">后来,那孩子的模样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那双小小的眼睛、肿胀的眼泡、扁塌的大鼻子,甚至他嘴角那一点松垮的弧度,都像一幅深刻的漫画,刻进了我的记忆里。</p><p class="ql-block">奇怪的是,在我短暂的儿科医生生涯里,见过很多漂亮的孩子,我却记不清他们的模样,唯独这个孩子,我始终无法忘怀。</p><p class="ql-block">这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长相,而是因为他身上承载的某种沉默的痛楚。他还小,尚未察觉自己的不同,但他的父母已经察觉了。他们害怕、紧张,甚至已经学会了在外人面前“道歉式”地隐藏自己的孩子,仿佛这孩子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世界的一种冒犯。</p><p class="ql-block">可这个世界,真的会宽容他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外貌的偏见</b></p><p class="ql-block">外貌歧视,是这个社会最无声、却最无处不在的偏见之一。</p><p class="ql-block">我们或许可以同情贫穷、怜悯疾病,但对“丑”,人们往往是不宽容的。长得不好看的人,可能会从小就被嘲笑,被排挤,被教导要“接受现实”,甚至被劝告“要低调一些”“不要妄想太多”。</p><p class="ql-block">有些人因此变得敏感自卑,有些人拼尽全力想要改变自己,而有些人,则学会了活在世界的缝隙里,小心翼翼地避开所有目光。</p><p class="ql-block">当我想到这个孩子的未来时,不由得担心。他是否会经历那些躲不开的嘲讽?是否会遭到校园霸凌?是否会在青春期的一次次照镜子中,对自己生出难以言说的厌恶?还是,他会在家人的爱和支持中,学会坦然接受自己的独特,并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算来,这个孩子如今应该四十岁了。我不知道他是否随着年龄的增长外貌可有些许改变,俗话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而男大呢?AI告诉我:“男大须磨炼,越练越不凡”。我不知道他是否曾因外貌而受伤,是否在某一刻挣脱了世俗的偏见,但我希望,他被世界温柔以待,希望他能经得住磨练。</p> <p class="ql-block">后记:这篇小文在我当医生的时候就想写了,曾经写了个初稿,拿给一个爱好文学的同学看,她当时就给否了,我也就放下了。可那孩子的样貌和他父亲的话,我一直都忘不了。现在我退休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还是写下来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