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之旅:复杂情绪下的文化碰撞

杨博宁

<p class="ql-block">今年三月,偶然的机缘巧合,和朋友一起跟团到了日本。</p> <p class="ql-block">3月的日本,像一幅精致的画卷,每一笔都勾勒出这个国度的独特韵味。然而,这趟旅程并非全然是赞美与欣赏,而是交织着复杂情绪的探索。从大阪的繁华到京都的古韵,从神户港的现代到奈良的宁静,每一步都踏在历史与现代的交汇点上。</p> <p class="ql-block">抵达大阪时,我被这座城市的繁华所震撼。高楼林立,霓虹闪烁,街道上人流如织,仿佛每一寸空间都被充分利用。然而,这种繁华背后,却也透露出一种生存空间的逼仄。酒店房间的狭小,街道的紧凑,甚至人与人之间的礼貌距离,都让我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迫感。这种“小”,不仅是地理上的,更是文化上的。导游提到,日本人在疫情来临之前并不热衷于智能手机,也不喜欢变化,但在积聚一定时间后,他们又会180度地转变。这种矛盾的性格,既让人感到惊讶,又让人深思。或许,正是这种对传统的执着与对变化的谨慎,塑造了日本人独特的文化性格。</p> <p class="ql-block">京都的古韵让我深深着迷。这里面寺庙与神社都诉说着千年的故事。站在清水寺前,我不禁肃然起敬,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然而,这份对传统的执着,又让我感受到一种别样的保守与固执。路过靖国神社时,导游讲述了日本政府对待那里的态度,这让我感受到历史在人心中的烙印。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段历史是无法忽视的伤痛,而日本人对它的态度,也让我对这个国家的复杂情绪更加深刻。</p> <p class="ql-block">富士山的远眺,是这次旅程中最令人震撼的瞬间。虽然遭遇大雪,封路封山,但参观展厅,以及后来从海上从路上不同方位远眺它,都让我对它印象深刻。这座象征着日本的火山,始终蒙着一层薄纱,看起来既壮丽又孤独又神秘,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国家的命运。神户港的风,带着海洋的气息,时而温柔,时而狂野,让人感受到日本与海的深厚情感。然而,这种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也让我意识到日本人对资源的珍惜与对生存的焦虑。日本的防灾意识极为浓厚,这或许与他们的疆域小、灾难多有关。导游提到,日本人不仅担心岛屿下沉,还通过填海造岛来扩展生存空间。宾馆的卫生间都是一次成型,虽然小,但可以防火防地震;浴帘甚至是用防火材料制成的。这种对灾难的未雨绸缪,既让人敬佩,又让人感到一种生存的压力。</p> <p class="ql-block">奈良的宁静让我感到放松。鹿群从山上下来,与游客厮混,会索食,也会鞠躬,甚至能看懂游客的手势。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让人感到温暖。然而,这种和谐背后,却是一种对生存空间的妥协与适应。日本的公园都很小,大城市的植物更少,但这里的鸟类却得到了极好的保护。中国人嫌弃的乌鸦,在这里被视为神鸟,哇哇叫着在城市上空盘旋,甚至落满整棵树。老鹰也在城市上空飞翔,与人类争夺食物;各种鸟儿在城市中自由飞翔,毫不怕人。池子里的鱼儿趴在岸边向游客索食,大张着嘴,仿佛随时要上岸。</p> <p class="ql-block">日本人的七分饱三分暖,不仅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在品尝寿司与拉面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对食物的精致追求与对生活的节制。然而,这种节制也让我感受到一种压抑,仿佛每一口都在提醒自己:不要贪婪,不要越界。日本的樱花,既是美的象征,也是极速飘零的植物,带有一种悲情色彩。这种对短暂美好的追求,或许正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而日本的养老与医疗制度,又展现了日本的发达和对生命的人文关怀。这种对生命的尊重,既让人感到温暖,又让人感受到一种对未来的焦虑。</p> <p class="ql-block">离开日本时,我的心情依然复杂。这个国家既让我感到震撼,又让我感到压抑;既让我敬佩,又让我有些许抵触。或许,正是这种复杂情绪,才让日本之旅成为一次真正的心灵探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