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翔海外的紫禁城 宫典

英莉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座城市发展是随着历史的号角向前推进的,北京城最早也是这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880年6月紫禁城首照</p><p class="ql-block"> ——故宫博物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享誉中外的国宝——紫禁城,她平面图形为长方形,皇宫建筑物总体属于对称型,紫禁城具有一条南北方向的中心线。她具有着东方文化气息的标志性特点是体现着东方文化的四平八稳的对称型格局建筑,且非常独特。紫禁城中心线上的建筑物,由北向南依次是,钟楼、鼓楼、万宁桥、地安门、雁翅楼、整体景山、北上门及其两边的朝房、整体紫禁城、东西阙门、端门及其两侧的朝房、一对石华表、天安门及其门前的一对石狮子、御道、金水桥及东西便桥、一对华表及一对石狮子、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东西长安街牌楼、履中牌楼和蹈和牌楼、中华门及其两边的红墙和一对石狮子、正阳门城楼及箭楼、正阳桥、正阳桥牌楼、永定门及永定门鸯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历经多少岁月,当不同时代的游客登上京城的景山上的万春亭,先往北观望这整体的紫禁城模样,视野开阔,钟楼的楼顶(楼顶中间点)、鼓楼的楼顶也在视野中,还有地安门,再往南视神武门、三大殿、太和门、午门、端门、天安门的楼顶,都在视线内,证明着神武门与午门之连线正是紫禁城的中心线。好一副东方体魄、魂牵梦绕的气派皇家宫廷风云激荡的建筑盎然于大地平原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明代末年,北京古城内城人口是4万多人,外城的人口不到1万。清朝初年,北京内城的人口是2万多,外城的人口是9万多。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北京城内的总人口是28万多。当时城区的人口总数具体是多少还没做统计,不过解放后一年多时间以来,机关工作人员、商业人员、手工业职工的迅速发展,城区人口必然迅速增长,这是事实。市民对生活要改善,经济要发展,城区的人口必将要继续增加。现有的城区道路城区和道路远不能适应市民生活的需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来看解放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解放前的老百姓人家基本贫困,生活简单,城里有几个挑菜卖菜的就行了,粮店里卖的都是混合面和杂面,用不着更多物质供应,城里的学校很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古城——北京中轴线观示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战之前的北京钟楼和鼓楼之间的小市场:</p><p class="ql-block"> “南头都是卖小吃的布篷,各种小吃多半是清真食品,也有卖饭的大罩蓬,卖饭的都是汉民,有擀面、烙饼、棒子面贴饼子和粉条豆腐杂烩菜。……中间是卖针线、绣花儿、花枕头顶和花鞋面儿的,卖小孩儿衣裳的,也有卖大人衣裳的。北头是说相声的、唱小戏儿的、唱大鼓书的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新春三月北京紫禁城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9年1月31日,宣布北平市和平解放。2月3月举行解放军入城式,附近的学校安排在东交民巷西口内路北欢迎解放军。学生第一次看到解放军的步兵、骑兵、炮兵、坦克兵的威武雄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9年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北平市人民政府派赵鹏飞为代表,带领工作组接管北平市工务局。4月1日,正式成立建设局。10月3日,北平市建设局改称北京市人民政府建设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9年成立北平市清洁运动委员会,是年成立全城清除垃圾大扫除总指挥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除垃圾大扫除于1949年6月1日.(星期三)正式开始。高中生和大学生每人每周参加一天义务劳动。清除全市街巷、广场四面城墙的垃圾,清运方法全是人工,使用的工具有手推独轮车、荆筐、土蓝、扁担、铁锹、四齿耙。凡是参加劳动的人每人发一条毛巾,各站点设有铁炉棚,备有饭碗供大家喝水。运土马车、运土人力板车、运土的独轮车、挑土车和抬土人都要经过阜成门。清除大扫除于6月1日正式开始,奋战21天,清除四面城墙垃圾约41万立方米,湖泊和河道岸上的垃圾约12万立方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早在1950年4月时,市政府决定由建设局进行全市地形图核测,并主持制定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城市道路建设规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地形图测量工作,由道路科测量股股长兼测量队队长周嗣济主持,由张继慈工程师带领测量队进行实测。地形图绘制工作顺利完成后,与民国年间的城区地形图对此,基本相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北京旧址:紫禁城古城墙一角</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北京城在1950年曾经有过环城花园这样的一个建设性总体规划:1951年曾经有过道路、桥梁、城楼等普查、建立了城里街巷名称档案、城墙城门技术档案、开始城墙修缮工程:1952年,刘少奇关于要把北京建设成一个新型城市,要清除一切影响建设的障碍物的指示,置北京于拆毁老城墙、城门、牌楼的万劫不复之中。当时,岂止梁思成,包括彭真在内的北京市领导人都不能理解。彭真说:“拆城墙可是一件大事情、五百多年的北京城说拆就拆,恐怕老百姓都不同意。”然而,一切已经不可逆转,1954年拆除了阜成门,切去了团城南边一片;1957年拆除东直门;1958年拆除中华门、崇文门。随着被拆毁和埋于北京城地下的各类古桥名单,例如:甘石桥、江米桥、玉和桥、忘恩桥、宣武桥、崇文桥、三里河桥、正阳桥,等等。不夸张地说,任何一座被拆除的城楼和古桥的北京,其价值都超过我们眼前的一片一片的高楼大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紫禁城上俏丽一隅</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66年由上海新华出版社印制的北京市地形略图 </p><p class="ql-block">((来源:个人珍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日新月异的紫禁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