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祁连山麓的云霭里,一位摄影师正用镜头定格雪峰融水的轨迹。安志军抚摸着相机镜筒上的风霜纹路,恍然想起三十年前初到肃南后山草原时,牧民青年们策马扬鞭时扬起的草屑,在暮色中泛着琥珀般的光泽。这位从军旅沙场转战民生战线的肃南之子,始终保持着对土地最原始的凝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河西走廊的褶皱里,安志军的生命轨迹如裕固族刺绣般斑斓。从军营的号角声中淬炼出铁血担当,到城建局图纸上勾勒县域发展脉络;从人社局窗口丈量民生温度,到发改委办公室里擘画经济蓝图。二十八载宦海沉浮,他始终以军人的骨骼撑起文官的襟袍,将肃南草原的晨露与星光,都化作办公桌上批阅文件的墨痕。那些年踏破的皮靴,丈量过草原上每顶帐篷到县城的距离;公文包里的笔记本,记录着每个牧区青年的职业愿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卸下绶带的安志军并未走进黄昏,而是将半生积累熔铸成另一种书写。当《1959年裕固族牧民大搬家原因探析》在裕固族文化圈引发震动,人们发现这位老干部的笔锋竟比当年处理公文时更为锋利。他钻进尘封的档案馆,用银线穿珠的考据功夫,将三代牧民的迁徙史编织成恢弘的家国叙事。那些被风雪模糊的记忆,在他的文字里重新站立成祁连山脉的走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作《创办全国牧区第一家流动团校纪实》则展现出更炽热的温度。安志军以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笔触,再现了当年在大岔牧场草原创办"马背团校"的壮举:驮着团旗的马队穿过五月飞雪的黑藏垭口,帐篷讲堂里跳动的酥油灯火,青年们沾着牛奶的手指在《团章》上摩挲出温热。这些鲜活的细节,让红色基因在牧区落地生根的过程,呈现出史诗般的质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位二级调研员的退休生活,恰似肃南草原的四季流转:春日用诗行丈量山花的开谢,冬季以镜头捕捉岩羊腾跃的弧线。但真正令他魂牵的,始终是如何将这片土地的集体记忆锻造成精神图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创办全国牧区第一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流动团校纪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安志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2年6月1日,对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大岔牧场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一场大雪纷纷扬扬洒落,皑皑白雪覆盖下的高原牧场,却涌动着别样的热意,全国牧区第一家流动团校在此授牌成立。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洛桑灵智多杰亲临授牌,并为流动团校上了意义非凡的第一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祁连山北麓,东西长约650公里,南北宽约120公里-200公里,地域辽阔,牧民居住分散。尽管肃南牧区共青团工作,在历届县委的关怀与大力支持下,一直走在全省牧区的前列,但与省外先进地区相比,差距仍较为明显。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让牧区团的工作更加活跃、富有成效,我们开始积极探索一些符合牧区实际的方法。如我们曾在区、乡先后建立了“青年之家”,想为青年们提供一个学习活动的场地。然而,效果并不理想,青年之家建在区、乡政府所在地,而牧民团员青年却常年流动放牧,远离区、乡政府,使得“青年之家”无人问津,加之牧业点之间距离都比较远,牧区工作性质又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导致“青年之家”缺乏固定的“主人”,形同虚设。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深刻意识到要搞好牧区团的工作,必须采取一种能够主动、有效地覆盖大范围、长时间的活动方式,以适应游牧生活的特殊性。于是,一个创新的设想在我们心中萌芽——创办牧区流动团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将这一设想专题报告团地委,团地委敏锐地意识到这是牧区团工作的一次大胆创新,随即将其转报团省委。团省委高度重视,将这一创新设想呈报团中央,团中央经研究后认为,这一设想紧密贴合牧区实际。于是决定将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确定为全国牧区第一家流动团校试点先行县。一九九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我们接到团地委和团省委的通知,六月一日,团中央领导将亲临肃南县,参加举行全国牧区第一家流动团校的授牌仪式,并赠送设备。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接到团地委的电话指示,要求选择一个离县城较近,团员青年较为集中的区、乡农牧场,且牧民点相对集中、交通便利的草原作为启动仪式的举办地。接到通知后,我们迅速向县委进行了汇报。县委对此高度重视,专门召开常委会,认真研究活动方案,在听取我们提出的几个备选方案后,县委最终确定在大岔牧场举行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方案确定后,我和县委办副主任王红东于五月二十七日前往大岔牧场向场领导传达这一活动的筹备工作要求。包括场地选点、仪式程序、后勤保障等各项事宜。场地要求选在露天草地,我们与场长安立华一同查看了多个地点,最终确定离场部三公里处,此处牧民帐篷比较集中,地势平坦开阔。随后又通知大岔各牧业点的团员青年于六月一日早上九时按时在此集中。然而,六月一日早上六点多,我们起床后发现外面正下着鹅毛大雪,这让我们不禁担忧,在露天这活动怎么搞?场部会议室虽然可以作为备选,但空间太小无法容纳所有人员,气氛效果也不太好。我们与场领导商量后,决定按原计划进行,组织人员从场部往三公里处拉桌椅板凳,在风雪中挖坑栽干,挂起横幅标语,在漫天大雪中忙碌,每个人都变成了雪人,但心里一直担心这雪不停,越下越大怎么办?早上九点,县上四套班子领导和县文工团、红湾小学少先鼓号队陆续到达场部。县委书记郭宝玉听取了我们的准备情况汇报后,考虑到雪下的大,说仪式程序尽量简单一些。幸运的是,早九点半时,雪突然停了,这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早十点整,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洛桑灵智多杰在团省委书记张天理和团地委书记魏胜文的陪同下,抵达场部三公里处。少先队鼓号奏乐欢迎,县上四套班子领导郭宝玉、尹积录、安玉林、安锋、索成斌向团中央、团省委、团地委领导敬献哈达,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活动仪式由团地委书记魏胜文主持。县委书记郭宝玉致欢迎词,团省委书记张天理宣读赠送设备的决定:南京跃进牌客货车一辆、卡拉ok音箱一套、图书2000多册,并将赠送车辆钥匙交到团县委书记马柏威手中。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洛桑灵智多杰发表讲话:“我受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宋德福委托前来授牌祝贺,牧区流动团校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工作,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总结宝贵经验,为全国牧区团的工作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为推动牧区团的工作再上新台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仪式结束后,我们组织团员青年在事先搭建好的帐篷里,邀请洛桑书记为我们牧区流动团校成立后的第一节团课开讲。团课的主题是“学好政策,做牧区致富带头的好青年”。洛桑书记结合牧区实际情况,深入浅出的讲解党的政策,内容贴近牧区生活,语言生动形象。团员青年们听得很认真,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课后,团员青年们说:“洛桑书记讲话符合牧区实际,讲到了我们的心坎里了。”团课结束后,县文工团为现场的来宾和牧民群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表演,活动安排紧凑有序。这时团员青年们争先恐后的同团中央领导合影照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团省委书记张天理提醒说,洛桑书记下午三点还要参加金昌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揭牌仪式。简单午餐后,洛桑书记等人便匆匆离开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没想到,我们这一创新设想能够得到团中央的高度重视。这让我们深感荣幸的同时,也倍感压力。如何开创性的办好全国牧区第一家流动团校,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后续的工作中,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流动团校便利的交通工具和设备,结合牧区冬季相对集中时间长,夏季比较分散时间短的特点,开展举办各种培训班、团员轮训、宣传党的政策、宣讲法律法规,并请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为牧区团员青年讲解牲畜疫病防治实用技术培训,介绍外地畜牧业生产的先进事例,传递经济信息,推广本县畜牧业养殖典型经验。结合本地一些传统活动,开展一些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使流动团校活动做到了畜群流动放牧到哪里,党的政策和团的工作就宣传到哪里,牧民帐篷搬到哪里,团员青年的活动就开展到哪里。这不仅使团组织的活动保持正常开展,而且也深受广大牧民团员青年的欢迎和牧民群众的好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事实证明,办牧区流动团校是切合牧区共青团工作实际的好方法,是针对牧区游牧特点,对团员青年进行综合性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的努力和探索得到了团省委的高度认可,在全省团的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我们以“牧区流动团校,服务新农牧村,培育新青年”为主题进行了交流发言。分享了流动团校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为全省乃至全国牧区团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全国第一家牧区流动团校的成立,不仅为牧区青年提供了一个学习知识、提升自我的平台,也为牧区团的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span></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13日于肃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