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离怡园不远,为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翰林院编修俞樾的故居,建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因园之西北原有隙地如曲尺形,取老子“曲则全”之意,取名曲园。俞樾在苏州紫阳书院、杭州诂经精舍等多处讲学,章太炎等皆出其门下。1954年,俞樾曾孙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先生将曾祖故居捐献归公。 进门厅入园,就是轿厅,厅中有俞樾像。 进门厅入园,过轿厅,第三进就是乐知堂,取《周易》“乐天而知命”之意,为俞樾当年接待贵宾和举行生日祝寿等喜庆活动的场所。后面还有两进,现在居民所用,尚未归还曲园。 走廊 乐知堂西为春在堂,为俞樾当年以文会友和讲学之处。俞樾在保和殿复试时所作诗的首句“花落春仍在”,为阅卷官曾国藩所激赏,并擢俞樾第一,使其终身难忘。建堂时,命为春在堂,曾国藩亦欣然亲题堂名。 春在堂北有一小轩,名“认春轩”,因面对庭院中花木得名。 认春轩面对的庭院 步入庭院,左有曲水亭,右有迴峰阁,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还有假山溪流。 曲水亭 迴峰阁 院中的紫堇 院中的南天竹 庭院北还有“艮宧”(琴室)和“达斋”(书房)。 返回,春在堂南有小竹里馆,为当年俞樾读书之处。 馆南小院载竹 狮子林去过两次,园内的大假山留下了深刻印象。<br>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由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为奉其师所造,初名“狮子林寺”,因佛书上有“狮子吼”(指禅师传授经文)一语,且众多假山状如狻猊(狮子)而命名。1703年清康熙巡游至此,赐额“狮林寺”;清乾隆皇帝六游狮子林,先后赐“真趣”等额匾。<br> 入园,穿过云林逸韵堂、立雪堂、燕誉堂,眼前就是大名鼎鼎的大假山。 立雪堂 元末明初建园时,搜集了大量北宋“花石纲”的遗物,经叠石名家精妙构思,假山群以“透、漏、瘦、皱”的太湖石堆叠,分上、中、下三层,共有9条山路、21个洞口。穿行其中,时而登高,时而下行,四通八达,峰回路转,常常会走得晕头转向。 大假山 大假山 大假山 大假山上有卧云室,出自元好问诗句“何时卧云身,因节遂疏懒”,为僧人休居的禅房。 卧云室内有惟则禅师的画像 假山上远眺湖心亭和石舫 大假山 修竹阁 见到茂密的竹子,想起东坡居士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园中建筑 杏花开了 正气亭 扇亭 大假山 大假山上眺望水墊风来和见山楼 大假山上俯瞰湖心亭 终于走出大假山,走过接驾桥,转往北,走过湖心亭、石舫、真趣亭。 庭院中的垂丝海棠 庭院中有一株高大的紫玉兰,与园林建筑同框,很是出片。 紫玉兰 紫玉兰 紫玉兰 紫玉兰 紫玉兰 紫玉兰 揖峰指柏轩 回到湖畔的见山楼,隔水眺望大假山。 隔水眺望问梅阁和湖心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