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难忘的娄底师范求学时光</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时光匆匆,回首 1979 年 10 月,我满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兴冲冲地踏入了娄底师范学校校园。那真是一段充满艰辛却又无比珍贵的岁月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犹记得当时学校教学大楼刚刚落成,校门和围墙都还未建,教工宿舍、食堂、餐厅、澡堂、厕所等均是临时建筑,一切都处于建设和完善状态。校园里的道路没有硬化,尘土漫天飞舞,每逢下雨天,那路就变得泥泞不堪。学生宿舍还未完工,一部分教室不得不临时改作宿舍,一间不大的屋子,居然要容纳四五十号人。如今回想起来,那样拥挤的居住环境,在当时倒也没让我们觉得有多难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 当时的娄底街心花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三届考生,所以班上的同学构成是三部分,一部分是高中毕业直接考上的,带着高中知识的余温与青春的朝气;一部分是民办教师考上的,他们有着教学的实践经验和成熟稳重;还有一部分是社会青年考上的,带着生活的阅历与对知识新的渴望。大家年龄差距大,最大的有二十八岁了,最少的还只有十五岁,但这丝毫没有成为交流的障碍,大家相处融洽,互帮互助,亲如兄妹。在学习上,不同背景的同学相互分享自己的优势,高中生分享学科知识的学习技巧,民办教师讲述教学中的趣事和经验,社会青年带来社会上的见闻和感悟,让小小的班级充满了多元的活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 我的娄底师范学生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学校开设的数理化生物历史之类的课程和高考的内容有所重合,但我们求学的心那是坚定不移,尤其对音乐、美术、语知、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更是全神贯注。课堂上,大家一个个都像被知识磁铁吸住了一样,聚精会神地听讲,仔仔细细地做笔记;课后,相互探讨问题,借阅图书馆那有限的书籍,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滋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学校还精心举办了各式各样的竞赛活动,旨在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能力,提升素质。我参加了数学竞赛,靠着平日里的勤奋努力和点滴积累,一举获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我们班的数学老师发现我在数学方面颇具专长,时常叫我在班上替她上课。这不仅让我的数学知识得到了更深入、更扎实的巩固,也锻炼了我的表达能力和教学能力。以至于在1981年11月湖南省组织的教师教材教法考试中,我县高、初中数学老师12人成绩及格,我是其中之一;1984年6月全省组织初三毕业会考,我任教的数学获得了全县第一名,当时的白杨乡文教办还给我发了一个5块钱的特等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 我1980年7月第二学期的期末通知书。操行评语:该生能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政治活动,自觉地遵守校规,劳动积极,工作负责,学习刻苦认真,数学成绩突出,并且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本学期被评为三好学生。希今后进一步发扬光大,永葆“三好学生”光荣称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一个星期上六天课,一到星期天,虽然我们囊中羞涩,买不起什么好东西,但我们总喜欢到公园、商场、书店等走走看看,买一点日常生活用品,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感受一下娄底本地的风土人情。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也是娄底刚刚建立地区的时期,发展的浪潮正悄然涌动。当时娄底城区只有一条老街,一条新街,但到处都在热火朝天地开发建设。漫步在老街上,脚下的石板路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街边古旧的建筑散发着厚重的历史气息,每一处斑驳的墙壁、每一扇雕花的门窗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而新街则是另一番景象,街道宽阔笔直,仿若一条伸展的巨龙,向远方无限延伸,道路两旁新栽的行道树整齐排列,街边崭新的建筑拔地而起,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这里展现着新城的巨大变化,仿佛能看到娄底未来蓬勃发展的模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休息时间我们也经常聚在一起玩牌,像“挂胡子”这种游戏是大家的最爱。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全神贯注地盯着手中的牌,都想着怎么把“胡子”挂到别人脸上。每当有人输了,大家就会哄堂大笑,然后用纸条贴在输家脸上。输的人也不恼,笑嘻嘻地继续下一轮。要是输的次数多了,脸上的“胡子”越来越多,就像个滑稽的小丑,惹得大家笑得前仰后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 娄底老街的青石板码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学校大部分老师都知识渊博,风趣幽默,教学水平高。有两个老师上第一堂课说的一句话我一直记得,一个是心理学老师兰先知,他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说:“我叫兰先知,从心理学来说,先知是可以的,但是,很兰(难)。”另一个是语知老师,那时我们的汉语拼音大部分没学好,普通话不标准,老师就开玩笑说:“请同记(志)们注意,娄底稀饭(师范)今天晚上召开全体叫鸡公(教职工)大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一堂生理卫生课,至今也让我印象深刻。上课铃响后,中年女老师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个纸盒,大家都猜测着那里装着什么。当老师拿出的是男性生殖系统模型时,教室里瞬间炸开了锅。全班女生的脸“唰”地一下红了,纷纷低下头,不敢看那模型一眼,仿佛多看一眼就会犯下天大的错误。而男生们则哈哈大笑起来,有的还交头接耳,说着一些玩笑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师看着这混乱的场面,并没有生气,她只是轻轻地皱了皱眉头,然后提高音量说:“这有什么害羞的,好笑的,生殖系统大家都有,我们有,我们的父母也有。”老师的声音不大,但却像一记重锤,敲在了每个人的心上。顿时,全班鸦雀无声,同学们都羞愧地低下了头,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行为是多么的幼稚和无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师接着耐心地讲解起来,从人体的生理结构到生命的起源,每一个知识点都讲解得细致入微。同学们也都收起了刚才的嬉笑和羞涩,认真地听着老师的讲解,不时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那堂课,让我们对人体的奥秘有了更科学、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们明白了要以正确、严肃的态度去对待生理知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1981年7月毕业时,班主任和班委会、团支部成员的合照,后排左二是我。前排左起:匡咏言,谭达人老师,黄秧春,刘晓红;中排左起:黄嗣林,肖德贵,李志辉,李春才,邓郁清老师;后排左起:姚作云,王沧海,孙注仁,王定友,张良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入学的第一年,劳动成了我们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一环。每周的劳动课,我们都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校园的建设中,修道路、挖水沟、填操坪、搞清理等,每一项工作都充满了艰辛,但同学们没有半点儿牢骚。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水湿透了衣衫,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虽说劳动辛苦,但同学们的心态始终阳光向上。我们深知,凭借我们的双手,能够让校园变得越发美好,让未来的学弟学妹们享有更优越的学习条件。而且,这也锤炼了我们吃苦耐劳的坚韧品质,让我们更加珍视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时我们青春年少,好动有时还有点无聊。有一次晚上熄灯后,寝室里本应安静入睡,可有一个住在双层床上铺的贺同学却闲不住,开始摇起了床。床吱呀吱呀地响,把睡在旁边的肖同学吵醒了。他迷迷糊糊地说:“别摇了,让我睡会儿。”贺同学嘴上应着,可没过一会儿手又痒痒了,继续摇起来。结果越摇越起劲,一不小心用力过猛,只听“咔嚓”一声,双层床的栏杆被贺同学扳掉了。这下可把大家都惊醒了,整个寝室瞬间炸开了锅。有人埋怨贺同学太调皮,有人担心会被老师发现。可贺同学若无其事,把栏杆装模作样放好后,还安慰大家别担心,会没事的,后来也确实没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食堂里抢饭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当时的学生食堂是一个人一个圆柱形的铝饭盆,饭盆侧面刻写了班级和编号,把饭盆放在四方木蒸格里蒸熟饭后,菜就打放在饭上面,然后统一放在餐桌旁。一到吃饭时间,铃声仿佛是冲锋号,大家一窝蜂地往食堂赶,生怕被别人抢去了。那场面,就像潮水一般汹涌。拿到饭盆后,狼吞虎咽,三两分钟就吃完了。第一学期期末,因为饭菜不好,一部分同学还把一木格的饭盆抬到校长室门前讨要说法,要求食堂不得克扣伙食费,当时轰动了全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 我1981年7月的毕业证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我去学校,要么坐汽车,要么先坐汽车再转乘火车。当时国家有规定,大中专学生每期往返学校可以半价乘坐火车。为了省钱我每次去学校都会坐一段火车,记得有一回下午去学校,公共汽车晚点了一会儿,等我火急火燎地赶到太平寺火车站,火车刚好开走了,但每天只有一班火车去娄底,公共汽车也没有了,没办法,我只能沿着火车路徒步前往学校,那漫长的五个多小时,每一步都沉重无比,满是疲惫与无奈,特别是如果走铁路中间的话,两根枕木的距离没有一步长,一步走一个间距太短促了,一步走两个间距又跨不过,真不好走,如果走铁路路基边缘的话,路又很窄,且有小石子散落在路上,一不小心摔一跤就会掉沟里,也不好走,但心中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如同明灯,支撑着我克服饥渴、克服疲倦、克服步履维艰坚定地向前迈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进入娄底师范时我才十七岁,正是长身体的时期,饭量那叫一个惊人。每当肚子饿得咕咕叫,我就会风一般地跑到学校隔壁的大科供销社买发饼吃。那时候觉得发饼简直是世间极品美味,咬上一口,幸福感瞬间爆棚,至今回想起来,仍觉得那是一件难以忘怀的美好趣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我所在的娄底师范第八班双峰县的同学毕业合照,前排右二是我。前排左起:匡咏言,谢丽梅,匡辉文,彭尉斌,邓惠康,王沧海,刘建煌;中排左起:朱文英,王希来,屈桂华,朱庆松,王志刚,许夫钦,贺国忠;后排左起:贺特松,彭韩非,孙注仁,张良希,肖江,肖德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娄底师范的那两年读书时光,虽说条件艰苦,但却充满了温暖与力量。同学们勤奋好学、团结协作、乐观向上的品格,成为了我人生中最无价的珍宝。它让我深深明白,只要怀揣梦想,不惧艰难险阻,即便身处困境,也能绽放出最为璀璨的光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岁月悠悠,如今,娄底师范早已焕然一新,与娄底师专合并成为了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但那段与同学们并肩奋斗的岁月,将永远镌刻在我的心底,成为我前行道路上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校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