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县•广胜寺镇•坊堆村

星星之光

<p class="ql-block">  乙巳三月初八,天气晴丽,驱🐴北行,洪洞县广胜寺一游……</p> 坊堆村 <p class="ql-block">  坊堆村 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广胜寺镇,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村庄 。据传,坊堆村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生息,进行农耕生活。有记录的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p><p class="ql-block"> 坊堆村名来源于古代该村之南有两土堆,故名“双堆”。后年深日久,土堆渐平,建起庙亭和牌坊,故名“坊堆”。</p> <p class="ql-block">  坊堆村作为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镇的代表性古村落,其最出名的三个景点可综合历史价值、建筑特色及文化内涵进行归纳:</p><p class="ql-block">一、 碧霞圣母宫</p><p class="ql-block">历史地位</p><p class="ql-block"> 坊堆碧霞圣母宫是明代道教圣地,始建于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为《大唐敕封万载,上庇国家,下佑民生》所赐名,是道教文化的重要载体。</p><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 明代重修,保留三间琉璃殿阁、木雕龙柱及彩塑泥像,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中轴线上包含圣母殿、献殿等建筑,南北长115米,东西宽60米,规模宏大3。</p><p class="ql-block"> 殿内供奉碧霞元君,彩塑泥像工艺精湛,木雕龙形生动。</p><p class="ql-block">二、 西周遗址</p><p class="ql-block">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 西周时期人类活动遗址,距今约3000多年,是研究早期文明的重要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文化意义</p><p class="ql-block"> 与明代碧霞圣母宫形成时间跨度,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宗教与建筑风格演变。</p><p class="ql-block">三、 龙王古泉</p><p class="ql-block">历史地位</p><p class="ql-block"> 坊堆村北的龙王古泉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与古庙共同构成村落文化景观。</p><p class="ql-block">功能与传说</p><p class="ql-block"> 源自霍山,为村落提供水源,传说与龙王信仰相关,兼具实用性与文化象征意义。</p> 西周甲骨文(首次发现) <p class="ql-block"> 一九五四年,在山西省洪赵县(今属洪洞县)坊堆村南出土了两版卜骨,其中一版刻有文字。这是西周甲骨文的第一次发现。</p><p class="ql-block"> 坊堆村卜骨最接近陕西出土的西周卜骨,直属于周人的卜法传统。</p><p class="ql-block"> 村子里有记录甲骨文的石碑</p> 坊堆龙泉 碧霞圣母宫 <p class="ql-block">  泰山奶奶,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碧霞元君。她可不是普通的神仙,从一块山顶的石头起步,硬生生逆袭成了明清时期北方人心中的“顶流”女神,连泰山主神东岳大帝都被她挤到一边去了。这故事,比任何宫斗剧都精彩!</p> <p class="ql-block">  碧霞圣母宫,是山西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华丽的琉璃构件、精美的泥塑、高超的木雕艺术构成了其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  泰山奶奶的传奇,得从泰山这块风水宝地说起。泰山,东方第一岳,五行里属木,主“生发”。古人脑子一转,琢磨出个朴素的逻辑:既然泰山管生发,那山上的石头是不是也能“生”点啥?于是,山上就有了个奇特的习俗——拿块石头压在松树或柏树上,祈求怀孕生子。这招叫“压子”,谐音“鸭子”,听着就接地气!</p><p class="ql-block"> 这还不算完,山下鲁西南的老辈人更绝,直接让孩子认个“石干爹”或“石干妈”,保佑少病少灾。一块石头硬是被玩出了保佑人生的花样,这不就是泰山信仰的雏形吗?别看这想法简单,背后可是阴阳五行思想在撑腰。泰山属东,主生发,石头也被赋予了神秘力量。</p><p class="ql-block"> 再加上神仙思想的推波助澜,泰山开始传出有仙人的说法。秦始皇、汉武帝跑去封禅,表面上是政治秀,背地里还想求个长生不老。山顶有块石头长得像个女子,大家一看,嘿,这不就是“泰山玉女”吗?给她搭个小祭坛,塑个像,民间信仰就这么悄悄冒头了。</p><p class="ql-block"> 先秦到魏晋,玉女的名气不大,也就是周边老百姓拜拜,偶尔出现在曹操、曹植的诗里,或者《博物志》《搜神记》这种奇闻怪谈里,算个小透明。但这块石头,已经埋下了逆袭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  到了北宋,泰山玉女终于迎来了人生第一个高光时刻。宋真宗赵恒这哥们儿,签了澶渊之盟后,做梦梦到天书下降,觉得自己是真龙天子,牛气哄哄地跑去泰山封禅。封禅时,他看到山顶的玉女石像,觉得挺灵,就顺手册封了一下,还修了个玉女祠。这可是官方第一次给泰山玉女“盖章认证”!</p><p class="ql-block"> 不过别误会,宋真宗其实没多重视她。有人说“碧霞元君”这称号是宋真宗封的,但史学家顾炎武等人考证后说:假的,纯属后人瞎编。《宋史》《文献通考》里压根没提这茬儿。宋真宗封禅的重点是祭天,玉女只是顺带的“彩蛋”。但不管咋说,这次封禅让玉女的名声传开了。</p><p class="ql-block"> 从此,百姓上泰山拜完东岳大帝,顺道去玉女祠磕个头,觉得她好像比泰山神还灵一点。渐渐地,大家喊她“御仙”,地位小升一级。北宋诗人王山吟咏道:“泰山绝顶有个玉女池,石缝里水清得像亲戚,州内百姓年年祭拜。”口口相传中,御仙的名气慢慢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这时候,泰山已经有东岳大帝坐镇了,他是山体崇拜的人格化身,地位稳如泰山。玉女算个“附属神”,有人猜她是东岳的侍女,但没啥证据,纯属脑补。宋朝的官方字典和道教谱系里,也没给玉女留位置,她还是个边缘角色。</p> <p class="ql-block">  元朝是个大乱斗年代,战火把华北的信仰体系打得稀碎,全真道趁机进驻泰山,撞上了玉女这块宝。他们一看,这不就是个宣传机会吗?干脆把玉女祠翻新成“昭贞观”,“昭”是彰显,“贞”是仙人,名字一改,逼格立马提升。</p><p class="ql-block"> 道士们还不满足,给她加了个“玉仙娘娘”的称号,编了个故事,说她是东岳大帝的女儿,地位直接合法化。以前有人说她是东岳的侍女,现在这标签被撕得粉碎。道士们还给她写经文,强化她的道教色彩,硬生生把她拉进神仙谱系。</p><p class="ql-block"> 从此,玉仙娘娘跟东岳大帝平起平坐,一起收香火。《新编连相搜神广记》里明确提到:“玉女大仙及岱岳太平顶玉仙娘娘,乃东岳第一女。”这父女关系一确立,她在泰山上的地位算是站稳了。不过这时候,她的香火和影响力还是被老爹压着,算不上主角。</p><p class="ql-block"> 全真道和玉女信仰互相帮扶,玉女帮道士传教,道士给玉女抬咖,合作愉快。但元朝战乱,民间信仰还没完全爆发,玉仙娘娘的影响力也就局限在泰山周边,算是个“区域网红”。</p> <p class="ql-block">  到了明朝,泰山奶奶迎来了人生巅峰。朱元璋上台后搞了个“祀典复古”,把东岳大帝的“帝”号削了,改叫“东岳泰山之神”,还禁止百姓拜他。官方想让祭祀回归“正统”,结果呢?老百姓的需求没地方发泄,全跑去拜玉仙娘娘了。这波操作,简直是官方给碧霞元君送了个超级助攻!</p><p class="ql-block"> 道士们抓住机会,给她升格,改名叫“碧霞元君”。“碧霞”是东方的朝霞,象征生发;“元君”是道教对女神的尊称,高端大气上档次。从此,她不再是东岳的女儿,而是独立大神,掌管生育、善恶、风雨,啥都管,彻底全能化。道教还给她写了新经,说她“有地贞之志,先真之体”,能调和阴阳,掌人间祸福,神力直逼天皇。</p><p class="ql-block"> 明中期,香社活动火了。啥是香社?就是老百姓自发组团去泰山进香的组织。嘉靖、万历年间,香社遍地开花,有“泰山乡社”“岳社”之类,还搞出一套仪式:出发前烧香“捎信”,路上抬神像巡游叫“衍驾”,山顶烧香许愿,下山唱戏庆祝,热热闹闹。这哪是朝拜,分明是全民狂欢!</p><p class="ql-block"> 香火旺到啥程度?明朝看不过眼,开始收“香税”。正德年间,朝廷在碧霞祠设点收钱,每年光山顶就收2万多两银子,外加无数金银珠宝。有人写诗嘲讽:“神仙也得给朝廷打工,自是神人同爱国。”但税再高,百姓热情不减,香社活动反而更火了。</p><p class="ql-block"> 这时候,碧霞元君的影响力已经碾压东岳大帝。文人谢兆喟叹:“古代祭泰山拜的是山岳,现在全拜援军,好好的山神被个女的抢了风头,本末倒置!”但讽刺的是,这些牢骚满腹的文人自己也推了把火。明朝官方垄断东岳祭祀,把百姓拦在庙外,反而让碧霞元君的民间信仰彻底爆发。</p> <p class="ql-block">  清朝接盘后,为了笼络人心,也开始捧碧霞元君。康熙、乾隆都修过碧霞祠,康熙23年还亲自登顶,在天仙殿行礼,写了“坤元懿德”四大字挂殿里。雍正随康熙东巡时,也拜过碧霞,写诗说她“讲笑包中佑万方”,从生育神升格成护国神。</p><p class="ql-block"> 乾隆更直接,上台后觉得香税太坑民,次年就废了明朝200多年的税收政策,鼓励大家上山拜拜。乾隆24年,朝廷定下每年4月18日派官祭祀碧霞元君,正式纳入国家祀典。从此,她不仅是民间女神,更是“正统”国神。清末,山东光碧霞元君的庙就有300多座,平均每县两座以上,连东岳大帝都被她彻底压下去。</p> <p class="ql-block">  碧霞元君最出名的故事是“拴娃娃”,保生育平安。古人生孩子难,产道窄、脑袋大,风险高,民间急需个“生育神”。她正好填了这空缺。嘉靖皇帝子嗣艰难,皇太后还特意派人去泰山求子,可见她的生育神地位深入人心。</p><p class="ql-block"> 后来,她的功能还扩展了。大运河沿岸拜她护漕运、防洪水,称她“福德神”。明清400多年,她的香火从没断过,信众从山东到关中,遍布北方。从一块石头到全能女神,她的逆袭全靠民间需求和文化加持。</p> <p class="ql-block">  从一块石头到泰山主神,碧霞元君的逆袭之路够不够传奇?她用实力证明,神仙界也有“女性崛起”!</p> <p class="ql-block"> 坊堆村现存的碧霞圣母宫始建于明嘉靖二年(1523年),是‌一座重要古建筑。‌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依次为仪门、圣母殿,两侧设有厢房。</p> <p class="ql-block">  碧霞圣母宫俗称“娘娘庙”,建造年代不详,据圣母殿脊檩题记可知它为明嘉靖二十年(1541)重修。另据碑记可知,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修葺。现存建筑为明代遗构,占地面积4940平方米。坐北面南,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现存仪门、圣母殿,两侧存厢房。据碑记,旧时沿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戏台、宫门、献殿、仪门、正殿,两侧由土地殿、财神殿、厢房等组成。南北长115米,东西宽60米,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圣母殿前现存清代维修记事碑2通。</p> <p class="ql-block">  圣母殿砖砌台明,高0.3米,殿身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庑殿顶,殿顶饰琉璃脊兽、瓦件;七檩无廊式,柱头斗拱三踩单昂,平身科一攒;明间辟格扇门,次间设格扇窗;明间顶部中央及两侧分别悬挂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三天慈悲母,渡脱终生愿”、万历十七年(1589)“天仙碧霞圣母神宫”、崇祯十一年(1638)“碧霞圣母”木匾各1方。圣母殿内设神龛,主像为彩色泥塑碧霞圣母神像,其余15尊泥塑为男、女侍者像,均为明代作品。</p> <p class="ql-block">  圣母殿建筑采用庑殿顶,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等级的屋顶形式。顶部琉璃装饰精细绝妙。其房顶、房脊、龙头全部用琉璃彩瓦构建,分别组成了琼楼玉宇、二龙戏珠、珍禽异兽等图案。这些琉璃饰品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多次地震灾害而不破不裂、不歪不斜、不褪色、不断线,真正达到了精细绝妙的工艺水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的“三天慈悲母,渡脱终生愿”,万历十七年(1589)的“天仙碧霞圣母神宫”,这些匾额见证了碧霞圣母宫的历史变迁,字迹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圣母殿内东、西山墙与后墙均有精美绝伦的彩色泥质悬塑,分立、平、悬三种,碧霞圣母、卫士等塑像为立塑,周边后宫组像为平塑,分布在大殿上方凸出部分的泰山仙境图则为悬塑。这些悬塑千姿百态,笔法细腻,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1998年,山西省文物局和洪洞县文物旅游中心对圣母殿进行了落架大修,修建了300米围墙,整治了周边环境,并于2003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近年,坊堆村委会及村民自发筹资对碧霞圣母宫土地殿、财神殿、厢房等予以了修复。</p> <p class="ql-block">  正殿旁边有土地殿、财神殿、龙神药王。</p> 关帝庙 <p class="ql-block">碧霞圣母宫的东边有一座老爷庙关帝庙</p> 古泉水 <p class="ql-block">  村中有一古泉,古泉的水冬暖夏凉,流淌不息,村民在这里洗衣。</p> 戏台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特别声明:本文部分文语/图片/视频采自抖音及微信、搜狗平台,学习之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