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陆凤翥</p><p class="ql-block">编辑:李振中</p> <p class="ql-block"> 抗战时期,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在各个抗日战场上上演,这些英雄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他们的英勇事迹感动着世人,也一次次激励着我们前赴后继,勇往直前。</p><p class="ql-block"> 又近清明节,不禁怀念起这样一位抗日英雄,他就是我的二爷陆雅斋,一位抗战时期的八路军干部,他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坎坷和磨难,最终遭到敌人枪杀英勇就义,他的生命定格在了32岁,成为了河北省迁安县抗战史上的一颗璀璨明星。</p> <p class="ql-block"> 陆雅斋,原名陆文清,于1907年7月出生在河北省迁安市蔡园镇杨官营村。陆雅斋<span style="font-size:18px;">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span>幼时读过两年私塾,清末废科举兴学堂,迁安杨店子有了小学堂,在此又读了三年高小。在当时农村普遍文化程度低的环境下,陆雅斋便成了深受乡邻景仰的文化人。他十六岁开始随父亲去滦县、唐山等地做宣纸、年画、笔墨的买卖及肠衣加工生意;经过艰苦的磨炼,拓展了不少的社会阅历。1924年至1936年,陆雅斋先后在唐山林西矿、唐家庄煤矿做工,目睹了煤矿工人不如骡马的生活,因此非常痛恨英、日本帝国主义。</p> <p class="ql-block"> 1936年底,中共河北省委派周文彬为唐山工委书记,他以修理收音机为掩护,在开滦矿区及周边农村开展党的活动,秘密恢复和发展了党组织。开滦赵各庄、唐家庄、林西、马家沟和唐山矿都有了党的支部或小组,党在工人中的影响越来越大。陆雅斋有文化,能写一笔好字,口才也不错,当时也算“知识分子”,很快就引起党组织重视,并成为工人积极分子,秘密加入了党组织。与同村的共产党员石宝祥等人多次参加开滦大罢工。唐山工人的罢工风潮,特别是“开滦五矿大罢工”,震惊世界,此次罢工不仅展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还为革命培养了众多骨干。为了进一步扩大革命队伍,输出抗日骨干,1938年5月初,陆雅斋受党组织派遣,回到迁安老家继续开展革命活动。</p> <p class="ql-block"> 陆雅斋回到家乡,走街串户,宣传抗日,发展骨干;给年轻人讲抗日救国的道理,讲开滦工人大罢工的故事。在他的鼓舞下,很多年轻人积极参加抗日斗争。杨店子、张官营、蔡园一带的穷人、地主、富农以及他们的子女很多人都加入抗日的洪流。“有人出人、有枪出枪,共御豺狼”是当时全国人民的共同呼声。高引铺村的王永振,经常听陆雅斋讲故事和革命道理,主动为八路军、游击队修理枪支,后来到建昌营八路军兵工厂工作,直到迁安解放。张官营商人王振东在迁安县城、杨店子集市都有很大的铺面,生意红火,家庭条件比较富裕,同情抗日。陆雅斋以收税员的身份与王振东在杨店子、张官营一带从事秘密工作。</p> <p class="ql-block"> 在那个艰难的岁月,他们就像黑暗中的火种,点燃了抗日的希望。父亲陆翠儒在他的影响下,卖地买枪,为部队筹粮、筹款,支持革命。哥哥陆文田受到他的影响,逐步接受了无产阶级思想,产生了强烈的革命愿望,积极投身到革命活动中。在水泉小学教书过程中,一面教书,一面向群众传播革命道理。陆雅斋牺牲后,他也参加了八路军,牺牲在滦县坨子头。妹妹陆冠英在哥哥的影响下,经常发放传单、张贴标语,为哥哥传递情报,解放后在曹官营小学任教,继续传承着家族的爱国精神。</p> <p class="ql-block"> 1938年6月,八路军四纵队三十一大队的二营营长吴伟奉命来迁安杨店子、张官营一带,分别和张维藩、周达、刘振武及陆雅斋取得联系,研究组织农民群众暴动。要组织暴动,解决武器是重中之重,据说当时冀东有23万支枪,大户人家为了防匪一般都有枪,有的大户人家还雇佣看家护院的。1938年7月,陆雅斋、张维藩一起组织“便衣队”积极串联,联络党员和堡垒户,筹集枪支弹药,发展队员。调查蔡园、北屯、好树店、刘官营、柳河峪、马兰庄、大杨庄等18个重点村的地主户数、枪支数,忙得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 武装暴动爆发后,陆雅斋和张维藩带领20多名暴动队员,趁着夜色,从北屯出发,由南往北挨村起枪。他们小心翼翼地穿梭在村庄间,与各村的地主周旋,历经波折。他们首先向各村财主说明来各村起枪目的是为了打小鬼子,最终,他们成功征集了马兰庄至蔡园18个村的长短枪支四十余支。每得到一支枪,队员们都如获至宝,枪随人走,队伍也逐渐壮大。与此同时,他们凭借智慧和勇气,争取到马兰庄伪警察所长杨兴政率伪警十余人起义,壮大了革命力量。7月下旬,八路军四纵队三十一大队在杨店子成立“迁卢抚青抗日游击大队”,下设五个中队共400人。任命刘振武为司令员、姜天民为副司令员、王志高为参谋长、周达为大队长、张维藩为参谋,陆雅斋为中队长。在这个艰难的时刻,陆雅斋挺身而出,成为了抗日队伍的中坚力量。</p> <p class="ql-block"> 7月下旬,八路军四纵队三十一大队在杨店子成立“迁卢抚青抗日游击大队”,下设五个中队共400人。任命刘振武为司令员、姜天民为副司令员、王志高为参谋长、周达为大队长、张维藩为参谋,陆雅斋为中队长。在这个艰难的时刻,陆雅斋成为了抗日队伍的中坚力量。1938年8月6日,八路军宋、邓支队三十一大队派政治部干部程万里和刘笑一,在迁安主持了抗日政府的选举,原县教育会会长姜天民当选抗日政府县长。后来,上级又派来三十一大队独立大队李向之大队长与县长共同主持政府工作。</p> <p class="ql-block"> 1938年8月14日,迁安城又被日军占领,伪县政府重新建立。而迁安县抗日政府机关则在当地群众的掩护下,秘密转移到柳沟峪。这里成为了抗日力量的临时据点,也是陆雅斋坚守信仰、守护希望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10月下旬,陆雅斋出任迁安县抗日政府文书兼警卫大队中队长后,肩负起了更为艰巨的使命。他不仅要负责掌管组织机要文件和印章,起草各种文件、发布抗日文告,还要带领警卫队深入群众、联络旧部,为抗日组织筹款、筹粮。在那个物资匮乏、敌人环伺的年代,每一项任务都如同在刀尖上行走,但陆雅斋从未退缩。他深知自己肩负的不仅是个人的荣辱,更是整个抗日政府的尊严与希望。他将文秘工作做得井井有条,他用笔作武器,唤醒民众的爱国热情;他用行动作表率,带领警卫队深入群众,联络旧部,为抗日组织筹款、筹粮。在那个艰苦的岁月,抗日政府的房子被日伪军多次烧毁,但陆雅斋从未放弃。</p><p class="ql-block">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陆雅斋牺牲26年后的1965年春,人们在他家院子里施工时,意外挖出了一枚迁安抗日政府的印章,这枚白铜印章被精心用油纸包裹放在陶瓷坛子里,坛口密封,里面还有一个绢布制作的对陆雅斋的委任状。因为牺牲时没来得及告诉同事及家人,所以被掩埋了26年后才意外被发现。</p> <p class="ql-block"> 1938年11月初,李运昌领导的抗日联军去平西途中遭到日军拦截,退到柳沟峪,抗日联军司令部设在柳沟峪吴印之家,陆雅斋和村民张安等人一起接待、安顿回撤的人员,为召开柳沟峪会议做筹备工作。柳沟峪召开了在冀东抗战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柳沟峪会议”,会上发出“只要共产党员还在,抗日的大旗就不能倒”的号召。柳沟峪会议是抗日局面从低谷走向高潮的一个转折点。抗日的烽火在迁安地区、冀东大地猛烈地燃烧起来。</p> <p class="ql-block"> 1939年9月,姜天民、李向之等抗日政府人员到平西抗大二分校学习,抗日政府随之解体。一时间,抗日活动陷入低潮,敌人疯狂搜捕散落在各地的抗日分子,白色恐怖笼罩着迁安的大街小巷。</p><p class="ql-block"> 1939年10月,周庆队长领导的县警卫队60人的队伍改编为八路军第十三支队,成为陈群领导的八路军游击队,改编后周庆任队长,陆雅斋任支队长,继续坚持在冀东抗日斗争。</p> <p class="ql-block"> 1939年10月11日晚上陆雅斋准备去滦东执行任务,当晚住在家里,因汉奸告密,10月12日早晨,县伪警备大队高五麻子带着几个特务将陆雅斋和其兄陆文田一起抓捕。押解到马官营伪治安军据点。陆文田、陆雅斋兄弟两个被敌人捆绑在梯子上,弟兄两个身上衣服被伪警备队的特务扒掉,光膀子任凭敌人拷打、灌凉水,折磨了4天,审讯一无所获。陆文田被当地的乡长蔡文平保释回家。10月16日上午,伪警备队杨春利、马队小队长孔庆雨、康田小队长从马官营押解陆雅斋到县城伪警备队监狱。关押期间,敌人千方百计诱降,并以官职相许,敌人什么也没得到。敌人见软的不行,便施以酷刑,皮鞭抽打、灌辣椒水、压杠子、开水烫并惨遭日伪军的电刑摧残,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宁死不屈。日本宪兵守备队特务采用烧红的烙铁烫,皮鞭沾凉水抽等酷刑残酷折磨。他凭着坚强的革命意志,没有透漏任何消息,甚至连埋在家里的枪支弹药和大印都没有说出。陆雅斋牺牲后,周庆大队长带陈永林去陆雅斋家取走枪支,其中马斯环长枪五支、三号匣子一支、十三响手枪两支、一坛子子弹。没有得到任何消息的敌人气急败坏地决定枪杀。</p><p class="ql-block"> 10月23日早晨,陆雅斋与另外几名抗日同胞一起被押往黄台山刑场,他一路上唱着八路军军歌《义勇军进行曲》。刑前高喊“我叫陆雅斋,今年32岁,再过二十年,我还当八路军;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一声枪响,大义凛然,英勇就义。让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先烈。这正是:英雄事迹千古传,爱国情深展良贤;雅斋献身千秋业,甘洒热血保江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