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看到这处遗址的时候,我对南美古文化有许多误解,总认为以马丘比丘为代表的印加文化就是南美最古老最辉煌的古文化了。<br> 待看到这处遗址,方知印加之前的古印第安人曾经创造出相当璀璨的文明,只不过不明原因导致了它突然中断,但几百年后的印加人明显承继了它的诸多文化成果。<br> 这处遗址就是以太阳门为代表的蒂瓦纳库古印第安文化遗址。<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遗址保护区正门</h5> <p class="ql-block"> 蒂瓦纳库位于南美洲玻利维亚与秘鲁交界的的的喀喀湖以南约20公里处,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原上。现在看到的建筑和雕像遗址大多由重达几十吨甚至数百吨的巨石严密砌成,遗址中的断壁颓垣、巨石雕像、石碑、绵延的石墙和散落的石制构件,都能引人想象当年这块宗教胜地是何等繁荣。</p><p class="ql-block"> 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到这里时,蒂瓦纳库已荒废了数百年,但他们把它视为邪教之地,对它进行了大量的破坏。甚至,院内的一些巨石雕像也被运走去铺了铁路路基。</p><p class="ql-block"> 多数考古学家认定,蒂瓦纳库是安第斯古印第安王国的首都,精神和政治的中心,建于公元400年左右(亦有说公元前200年),公元500年至900年间达到鼎盛时期。他们称这处遗址的发现是“世界考古最伟大发现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将其纳入世界遗产目录。</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世界遗产”标牌</h5> 作为古印第安王国的首都,当时蒂瓦纳库曾有二三万人口,亦有人研究后说或达到十万之众。在如此高寒之地,当年能形成如此规模之城池,它的盛况可以想见。<br> 遗址星散在长约一公里、宽约四五百米的台地之上,主要有一座金字塔型建筑、一座神庙和一处专为死者灵魂准备的休憩之地“方池”,而著名的太阳之门就在神庙庭院的西北角。<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遗址平面示意</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字塔,其实它更是“观天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神庙院内,向东的小门</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方池</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神庙院墙</h5> 我们看到,无论颓圮在地的建筑构件还是仍然挺立的墙壁,使用的都是巨型石块,大的应能达到十数乃至数十吨重。它们都切割得非常完美,棱角磨圆,甚至表面做了抛光。石块之间并不使用粘结剂,却拼接得天衣无缝。这种技术和能力水平令人咋舌,不知古印第安人是如何做到的?以他们当时的生产、运输能力和工具,做到这一切几乎是无法想象的。并且,古印第安人的这项能力肯定传给了后来的印加人,因为我们在马丘比丘、库斯科等地的印加遗址上多次看到了它的重现。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构件</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墙上的圆孔既可扩音又可“窃听”</h5> 蒂瓦纳库遗址最重要最引人注目的,是太阳门。它差不多就是蒂瓦纳库文化的代表。<div> 太阳门由一整块巨石雕成,现在它已裂开,但无疑当时是完整的。它高3.04米,宽3.962米,中间凿出一个门洞。据称重达百吨。<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太阳门正面,东向西</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太阳门背面(院外),西向东</h5> 门楣中央刻有一个人形浮雕,人形神像的头部放射出许多道光线,双手各持着护杖,在其两旁平列着三排48个较小的、生动逼真的形像,其中上下两排是面对神像的带有翅膀的勇士,中间一排是人格化的飞禽,还有众多至今仍难了解其涵义的符号。浮雕似乎展现了一个深奥而复杂的神话世界。 门楣中谜一般的人形神像是谁?一说就是太阳神。另有说是印第安和印加神话中的创世神,“众神之王”维拉科查。人和世界都是维拉科查创造的,他也无处不在。在蒂瓦纳库,亡灵休憩的方池中央,也有维拉科查的雕像,只不过形象大不相同。在今天的南美,还能看见更多形象现代的维拉科查,大概是因他也要随时代变化。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方池中的维拉科查像</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当代在其他地方立的维拉科查像</h5> 很多学者在研究太阳门、神像和两侧那近五十个小形象及符号,但许多现象至今难解。<br> 比如,每年的冬至和夏至,第一缕光会穿过距太阳门100米远的庭院东边小门,形成一道光柱一直照射到太阳门正中的太阳神像上。而每年的春分和秋分,阳光也是从那个小门直射到太阳门相应的标志上,有学者认为那些标志符号表达的就是历法知识,甚至有的记载了两万多年前的天象。<br> 通过阳光的指引,古代的印第安人可以清楚地掌握季节确定农时,因此太阳门与太阳历相关,这是令人信服的。但是它所达到的测量和定位精度却令人瞠目,尤其是表现在如此巨大沉重的石门上,不由人叹为观止。<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阳光从这座小门射入,投向太阳门</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院内看小门,西向东</h5> 一边环绕太阳门参观,我一边心中揣度,如此巨大沉重的石门,将近两千年前的古印第安人是怎么把它从远处采下运到这里来的?就是在今天,这也绝非易事!运来之后还要精确定位、立到预定位置,这工程难度之大真难以想象。 至于石门上所有的浮雕和浅雕,我只敢说其古朴、精美,而它的美学价值、复杂寓意、宗教文化意涵等等,我只能继续“揣度”,等待专家学者的研究破解了。<br> 南美洲,对我这东亚村夫而言,是个相距数万里的神秘之处,它的古印第安蒂瓦纳库文化就更神秘,正因其神秘,才吸引我不远万里前来“探秘”。<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雕神像</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雕神像</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雕神像</h5> 可以肯定的是,参观过后一定要找相关论著来读,以解其“秘”。对此,我乐而不疲。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遗址广告</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