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和孩子谈钱

欧阳嫀

<p class="ql-block">  22025年3月26日,农历二月二十七,星期三,多云,13一33度 , 五点钟俱乐部第2552天,2025年万步走NO.37天,这是我的第817美篇。距离考试倒计时53天。</p><p class="ql-block"> 怎么与孩子“谈钱“,的确是每一位父母无法避免的教育话题。聪明的父母从来不会跟孩子哭穷,而是努力拼搏着。</p><p class="ql-block">聪明的人应该脑里有钱,而不是心里有钱,而教孩子认识钱,意义远在钱之外。</p><p class="ql-block">而现实中,孩子对于“钱”的认识,很多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父母为了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喜欢在孩子面前“哭穷”,口头禅是“家里没钱,只靠你好好读书,以后赚大钱”。孩子从小就被灌输,钱来之不易,内心对钱充满渴望。</p><p class="ql-block">父母毫不顾忌地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金钱的忧虑,哪怕在饭桌上也可以因为钱的支配吵架,肆无忌惮地宣扬金钱至上的价值观。钱是这个家的主要内容,而孩子的童年记忆也充满了钱的味道。</p><p class="ql-block">这样的事例,可以说是中国家庭中的常见场景。很多家长也并无意识到自己日常中的这些行为其实就是一种教育,只让孩子知道,“这个太贵,不买”、“家里很穷,不买”、“挣钱不容易,爸妈上班很辛苦”……</p><p class="ql-block">或许有些父母会以为这样与孩子沟通,孩子会懂得节俭和懂事。孩子是会因为父母经常的“哭穷”而变得节俭了,但孩子内心的匮乏感会伴随着孩子一生的成长,并且会因匮乏感而带来诸多的毛病。</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很多大贪官都是小时候穷怕了导致的后果。如大名鼎鼎的大贪官和珅,虽是将门之后,但幼年丧母,其父做官清廉而又早逝,致使家境十分贫寒,在这样的成长环境,物质上的渴望一直无法满足,所以造就了后来疯狂的和珅。</p><p class="ql-block">经济上被严格管制,物质一直未能被满足的孩子,长大后容易惟利是图、处处追逐金钱,很难获得真正的快乐人生。</p><p class="ql-block">某位小伙从小就被灌输,挣钱不易,要节约,要艰苦朴素,他从一名牌大学毕业后,与另一位普通大学的毕业生竞争一份工作,结果普通大学的毕业生被录取。小伙不解,问面试官,面试官告诉小伙,说:“因为你要的工资太低了,由此可看,你不够自信,我们不敢招一位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人。”带着物质匮乏感走入社会的他,总觉得能有一份可以温饱的工作就可以了,不敢再有其他奢求,总觉得那些高薪轻松的工作,应该值得更优秀出色的人,而他不配。</p><p class="ql-block">这几个悲催的小故事,故事背后的家境也许并不都是贫穷的,但有一点绝对是共通的,就是故事主人公的父母都有着“贫穷的思维”。</p><p class="ql-block">从小被灌输贫穷观的结果,往往是孩子特别在乎钱,哪怕长大后有钱,也会很抠门,以致出来社会后交际受阻。</p><p class="ql-block">因为小时候长期处于贫穷和窘迫,长大了很难有安全感。唯一能让他有安全感的,就是存折上的数字不断往上涨。</p><p class="ql-block">这一切就像是得了一种如影随形的病,由父母的言行植入到孩子的心中,从此挥之不去。</p><p class="ql-block">他们常拥有这样的逻辑:</p><p class="ql-block">一、贵的东西不要买,没钱买不起。</p><p class="ql-block">二、买廉价的商品就代表节省。</p><p class="ql-block">所以他们只能拥有廉价的商品,不懂辨别商品的真正价值。而那些廉价的商品质量不高,导致他们的购买频率提高,又陷入一个“买廉价商品,短期损坏,继续买廉价商品”的死循环。</p><p class="ql-block">最深受影响的就在于,居住在这样环境里的孩子,以及每天受着贫穷价值熏陶的他们的下一代们。</p><p class="ql-block">曾在北方一城读书,在南方长大的自己特别害怕坐汽车从学校郊区出市里,因车费的收取分路段,每趟车上总会有乘客因几毛或一两块车费大吵大闹,甚至要动手,他们的争执总让我紧张和费解。</p><p class="ql-block">后来,我知道,在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和三年自然灾害的他们,钱,就像一种信仰,在他们的意识里根深蒂固,不允许别人对自己口袋的钱有一点怠慢和含糊。但因那地方又比较闭塞,大多没有接受到改革开放的洗礼,所以,贫穷的思维与眼光,就这样一代接一代,很执着地传承着,钱控制着他们的情绪和行为。</p><p class="ql-block">“贫穷”的思维就像一种遗产,如没有摒弃,无论我们的孩子愿不愿意继承,它都会被记在孩子人生的户头上。</p><p class="ql-block">那么,如何跟孩子谈钱?</p><p class="ql-block">其实一个孩子的内心是否富足或贫瘠,并不完全是由于物质是否缺乏而导致,而是一个家庭对待生活的态度。</p><p class="ql-block">即使一个非常富裕的家庭,但如果过分地跟孩子强调金钱的来之不易或者大人处处对金钱执着,甚至将金钱的维持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上,那么孩子的内心也是不能富足起来的。</p><p class="ql-block">教育专家认为,家长跟孩子谈钱的态度影响着孩子的金钱观,曾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反思:</p><p class="ql-block">一个孩子问家长:“爸爸,我们有钱吗?”</p><p class="ql-block">美国爸爸回答说:“我有,你没有,你想有钱要自己想办法挣。”</p><p class="ql-block">中国爸爸说:“我有的是钱,等你长大了,钱都是你的。”</p><p class="ql-block">两种不同的教育方法,于是,两个孩子收获了不同的人生,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奥秘。</p><p class="ql-block">不要告诉孩子,这个商品很贵,我们买不起。</p><p class="ql-block">告诉孩子,我们每个月都有预算,现在已经超预算了,所以我们只能下次再买。</p><p class="ql-block">告诉孩子,这个商品有比较复杂的性能,适合更大一点的孩子玩,所以等你再长大一点,我们就可以买这个商品。</p><p class="ql-block">不要告诉孩子,家里没有钱,只能靠你了,你要好好上学,才能赚钱养家。</p><p class="ql-block">询问孩子,你喜欢什么,为什么。</p><p class="ql-block">询问孩子,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可以为你做什么。</p><p class="ql-block">不要告诉孩子,你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了,其他什么都不用你管。</p><p class="ql-block">告诉孩子,要劳逸结合,只有强壮的身体,才能支持长久的学习。</p><p class="ql-block">定期给孩子零花钱。规定好零花钱的应用范围,比如告知孩子,以后想要买小玩具、小零食,都可以自己买单了。孩子想要什么的时候,提醒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p><p class="ql-block">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理财观,合理理财,还应该教他们如何“给予”,让孩子明白,钱不仅仅是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的工具,它的价值还应体现在帮助他人上。</p><p class="ql-block">教育本来就是和穷富没有关系的事情。</p><p class="ql-block">我们教育孩子,不是为了让他背上沉重的家庭负担,仅是为了让他自食其力,撑起他自己的天空。</p><p class="ql-block">只要不给孩子灌输“穷”观念,只要家庭保持生活的美感,即使生活不富足,孩子们也同样能愉快地成长,成年后也可以足够自信和勇气。</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