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王礼锡,这位长眠在洛阳的抗战时期蜚声海内外的爱国文人,随着学术界对史料的挖掘和现代文学研究的逐步深入,他独特的创作风格、鲜明的创作个性,以及对河洛文学研究的卓越贡献,便渐渐露出了不该被淹没的灿烂的历史光彩;而他积极投身于抗战洪流,参与和组建各种社团,为了民族解放,海内外到处奔波、大声疾呼、奋力笔耕的英雄身影,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富强的历史征途中;他带领“战时访问团”,以笔战斗,不顾安危,日夜操劳,终至积劳成疾,殁于洛阳,他的献身精神可歌可泣,不但具有当代价值,且永远激励后人,成为中国文人学者献身民族大义的永恒的楷模。</p> <p class="ql-block">王礼锡先生遗照</p> <p class="ql-block">由赵克红先生总策划、由我组织诗歌创作、和赵建勋、张辉、刘其云先生共同编导的大型诗诵文艺晚会,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隆重上演,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炳旭同志率四大班子领导代表出席了晚会并给予高度评价。</p> <p class="ql-block">2010年8月26日,龙门西山小青峰诗会。</p> <p class="ql-block">洛阳师范学院李少咏博士发表主旨讲话。</p> <p class="ql-block">著名诗人李清联先生号召当代青年诗人:不忘爱国主义诗人的家国情怀,努力创作无愧时代的优秀作品,以告慰前辈诗人的崇高理想。</p> <p class="ql-block">洛阳文艺界部分知名人士出席了诗会</p> <p class="ql-block">张国军、宋继敏、李耀扬、韦忠堂等肃立致敬</p> <p class="ql-block">洛阳报社记者源娟朗诵怀念诗歌</p> <p class="ql-block">再会,英国的朋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要归去了</p><p class="ql-block">归去在斗争中的中华</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我要归去了回到我的国土</p><p class="ql-block">——她在新生</p><p class="ql-block">现在血泪中正崛起一座长城········</p><p class="ql-block">我要归去了归去赶上中国的春······</p><p class="ql-block">我要去了</p><p class="ql-block">我去加一滴赤血</p><p class="ql-block">加一颗火热的心</p><p class="ql-block">不是长城缺不了我</p><p class="ql-block">是我与长城相依为命</p><p class="ql-block">我的生命本是我的</p><p class="ql-block">我要洗尽历史的耻辱</p><p class="ql-block">扫除人类的仇敌</p><p class="ql-block">国家、民族、人道、正义</p><p class="ql-block">从今后——我的生命献给你</p><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于英伦</p> <p class="ql-block">作家张华、梅子</p> <p class="ql-block">哭王礼锡先生</p><p class="ql-block">作者:老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洛阳风雨夕,把酒论新诗,</p><p class="ql-block">笔动群魔寂,情来万马驰。</p><p class="ql-block">斯人竟可死,天道有谁知,</p><p class="ql-block">月落终南晦,长风飘泪丝。</p><p class="ql-block">欲哭难为泪,伤心到尽头,</p><p class="ql-block">孤魂当此渡,热血已东流。</p><p class="ql-block">顽懦凭谁起,死生无自由,</p><p class="ql-block">文波滞死海,烽火尚中州!</p> <p class="ql-block">诗人李耀扬激情朗诵自己创作的追思王礼锡先生的长诗</p> <p class="ql-block">八旬老医生杨志民(已逝)先生激情演唱岳飞的《满江红》,声震西山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洛阳报社记者丁力朗诵自己原创的悼诗</p> <p class="ql-block">董宾力大校、罗格大校等也从军营赶来参加追悼诗会。</p> <p class="ql-block">洛阳市烈士陵园纪念碑文由我于1990年撰写,碑上题字由市民政局领导带我一起赴京请张爱萍上将(时任国防部长)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2023年9月6日,王礼锡先生从小青山迁葬于洛阳市烈士陵园并入展洛阳市革命烈士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搬迁前,我和余斌大校前往小青峰查看并致以最后敬礼。</p> <p class="ql-block">烈士陵园员负责人向王礼锡墓献花</p> <p class="ql-block">我和李少咏博士等同仁在国家烈士节前往市陵园祭拜王礼锡先生</p> <p class="ql-block">少咏博士在王礼锡墓前讲释王礼锡精神</p> <p class="ql-block">乔仁卯给研究会成员讲述自己和陵园同仁前后收集烈士名录的经过及烈士事迹</p> <p class="ql-block">2024年清明节,洛龙区军人事务管理局携同洛阳市文学艺术研究会、洛阳市烈士陵园,联合举办祭扫活动。</p> <p class="ql-block">在纪念爱国主义诗人</p><p class="ql-block">王礼锡牺牲85周年仪式上的讲话</p><p class="ql-block">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河南省作协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赵克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同志们:</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洛阳市烈士陵园,参加爱国主义诗人王礼锡牺牲85周年纪念活动,以表达我们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王礼锡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革命实践,一直是我们洛阳市文艺界学习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1985年以来,我们一直以各种形式悼念他,特别是2003年以来,我们一直在龙门西山小青峰举办诗会纪念他,我也参加了10余次。通过这些活动,我们洛阳文化界的朋友们,也一次次传承着先辈们的抗战精神,并弘扬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应该说,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活动。</p><p class="ql-block"> 2022年9月6日,王礼锡墓迁葬于洛阳市烈士陵园,洛阳市作家协会、洛阳文学院、洛阳市文学艺术研究会与洛阳市市洛龙区军人事务管理局、洛阳市烈士陵园一起,在这里举行了庄严的迁葬仪式,表达了我们对民族英雄和老一辈革命者的崇高敬仰。</p><p class="ql-block"> 在风雨如磐的旧中国,王礼锡先生和中国共产党人一道,在武汉与毛泽东、李汉俊等人一起筹办过农民运动讲习所,在上海开展过工人运动。</p><p class="ql-block"> 1929年,王礼锡被国民党当局通缉,1933年3月,被迫流亡欧洲,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创作了大量诗文,被无产阶级革命作家高尔基赞誉为“东方的雪莱”。</p><p class="ql-block"> 1938年12月,王礼锡回到祖国,被委任为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军委会战地党政委员会中将。</p><p class="ql-block"> 1939年6月18日,王礼锡被任命为作家战地访问团团长,率领一批战地作家,奔赴晋、冀、豫、察、绥、陕等地进行战地采风,用笔向侵略者进攻。不幸于同年8月18日在中条山旧疾发作,抢救无效,牺牲在第一战区司令部所在地洛阳。</p><p class="ql-block"> 1939年8月31日起,重庆、洛阳、成都、桂林等地相继举行了追悼会,中共中央和延安文艺界发了唁电。</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怀念和祭奠葬在洛阳的王礼锡先生,表明洛阳人民没有忘记所有为祖国奋斗牺牲的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他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永远鼓舞着洛阳人民为建设一个美丽富饶的新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而贡献力量!王礼锡烈士永垂不朽! </p><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26日</p> <p class="ql-block">烈士陵园负责人范文立同志致辞</p> <p class="ql-block">洛阳市文学艺术研究会副会长虎春紅同志致辞</p> <p class="ql-block">乔仁卯朗诵王礼锡诗歌</p> <p class="ql-block">张岳香朗诵郭沫若悼念王礼锡的诗歌</p> <p class="ql-block">王宪民朗诵老舍创作的悼念王礼锡的诗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重温王礼锡先生生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礼锡(1901—1939),字庶三,笔名王博今,江西省安福县洲湖乡王屯村人。1917年秋考入吉安江西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22年初,王礼锡因领导吉安地区青年学生反封建、反军阀的爱国运动和要求改革教育而被第七师范学校开除,后转入在临川(抚州)的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创作了该校校歌。</p><p class="ql-block">1925年下半年,王礼锡任教于吉安江西省立第三农业学校。大革命时期,曾任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农民部部长,在武汉与毛泽东、李汉俊等筹办过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1927年在南京军委会总政治部宣传处任职。1928年初到上海,参加《中央日报》副刊《摩登》的编辑工作。同年秋到北平办学校,曾与学生百余人开展工人运动。1929年,赴暨南大学任教,主持神州国光社的编辑部工作。出版了大量哲学社会科学书籍和左翼文艺作品,触犯了国民党当局,被蓝衣社特务列入暗杀名单并遭到通缉。</p><p class="ql-block">1933年3月,王礼锡与夫人陆晶清被迫流亡欧洲。五年旅欧期间,积极进行对外文化交流,以Shelley Wang笔名发表诗作,闻名于欧洲。他发起成立“中国人民之友”社,先后参加过布鲁塞尔国际反侵略大会、伦敦国际反侵略大会、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在苏联,他写了许多著名散文和诗篇,被高尔基赞誉为“东方的雪莱”。</p><p class="ql-block">1938年12月,王礼锡偕陆晶清回祖国。他开始写诗,用来鼓动人民大众抗战。1939年1月,王礼锡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国民外交协会常务理事,被委任为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军委会战地党政委员会中将委员。</p><p class="ql-block">1939年6月18日,王礼锡任作家战地访问团团长,率领“笔部队”前往晋、冀、豫、察、绥、陕等省敌后,用笔和敌寇战斗。同年8月18日于中条山战地访问期间黄疸病发,26日晨病逝于洛阳天主堂医院。从8月31日开始,重庆、洛阳、成都、桂林等地相继举行追悼会,中共中央和延安文艺界发了唁电。王礼锡被葬于洛阳龙门的西山峰上,和东山峰的白居易墓遥遥相对。</p> <p class="ql-block">文图及制作:乔仁卯</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2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