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简笔意书《道德经》五十六章“知者不言”

单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爱好书法者,常写老子《道德经》的章节和名句,确切把握其意涵,对书法创作很重要。最近,读了谢彦君先生刚刚写的《老子引归》,对常被误读误解的内容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解读。我读了之后,有豁然开朗之感,以前的疑惑和朦胧顿时烟消云散。今拟秦简笔意书写《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并附上《老子引归》的相应译文,供爱好者参考。</p> 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放大 《老子引归》译文 <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p><p class="ql-block">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 知“道”者不多言,多言者则不知“道”。</p><p class="ql-block"> 圣人之行,于无事之际往往塞住其感知外物的器官,关闭其与外物沟通的门径;及其有事,则消磨其察物之敏锐,化解其待物之纷扰;调和其成物之光耀,混同于俗世之好恶。这种幽深玄妙地和同众物的境界,就叫做“玄同”。这样,圣人于物,既不会特别亲近,也不会特别疏远;既不会从中取利,也不会由此受害;既不会因之而显贵,也不会由此而卑贱。这样,圣人自然会赢得天下人的尊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