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币记

柳宜

<p class="ql-block">昵称:柳宜</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1621537</p><p class="ql-block">图片:自拍</p> <p class="ql-block">  2005年接近年末的一天,我抄起菜刀劈开两个沉甸甸的竹筒,只听"哗啦啦"一阵响,桌上立刻堆起一座硬币小山——一分、二分、五分的“银毫子”在阳光下闪着微光。这可是我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存的零花钱,在竹筒里雪藏了三十年,没想到再见天日时,竟引出了一段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为啥要把它们挖出来呢?最近银行发布了公告,第二套人民币将于2007年全面退出流通领域‌。持有者需在规定时间内前往各银行服务网点兑换。我粗略数了数,两千多枚硬币拢共能换八十多块钱,相当于当时月薪的十分之一。捧着这点钱,心里直犯嘀咕:三十年前要是有这些钱,能买六百多斤大米,现在倒好,按当前物价连一百斤都够呛。那五百斤大米的购买力,到底被谁"吃"了?</p><p class="ql-block"> 一位长辈看出我的困惑,笑着说:"物价涨了是一方面,可你别忘了,三十年前就算有钱,没粮票也买不着大米啊!"这话像一盆凉水泼醒了我,可不是嘛,时代变了,有些东西光用钱还真买不来。</p><p class="ql-block"> 揣着硬币去银行的路上,被一个神秘男子拦住了。他从挎包里掏出一张铅印表格,上面密密麻麻列着不同年份硬币的回收价。"去银行换太亏,按我这表收,能翻好几倍!"他说得唾沫星子乱飞。我花了二十枚五分硬币买下这张"藏宝图",急火火跑回家对着表格重新清点。</p> <p class="ql-block">  "哎哟喂!"当看到那几枚特殊年份的五分硬币时,我差点没蹦起来。这些平时毫不起眼的小家伙,在兑换表上标出的价格竟能凑出三千多块。其中有一枚某年份发行的二分币可兑换两百块。我不由得喜出望外,一时间沉浸在不可言状地期盼和憧憬中……</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按照表格上指定地址,来到了庙街炒币市场。这里自从集邮热降温后,便沉寂很长一段时间了,不温不火,门可罗雀。近来,突然又开始火爆起来,人来人往,熙熙攘攘。</p><p class="ql-block"> 我走进一家门店,只见玻璃柜里各种钱币琳琅满目,有“袁大头”银币、“太平天国”方孔铜币,还有停止流通面额为拾圆的连号“工农兵”纸币,最多的还是铝镁合金硬分币。</p><p class="ql-block"> 看了我的硬币,老板直摇头,表示不收。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收藏品,最看重的是品相。“我让你开开眼界吧。”说毕,老板捧出一个精致的檀木盒,打开盒盖,用镊子夹出一枚崭新的年份二分币,放在一个铺着藏青色天鹅绒的托盘里。</p> <p class="ql-block">  “瞧,这就是特殊年份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呐”。我一看是硬币的正面,不是面值与年份的那一面,于是不假思索地伸出手指,将硬币翻转过来。果然是表格里价值最高的年份币。</p><p class="ql-block"> “哎哟喂,别怪我批评你小子呀,怎么能用手直接碰呢?镊子是用来装模作样的吗?”</p><p class="ql-block"> 虽然有点尴尬,不过我算是涨知识了,手上有汗,对珍贵的收藏品具有一定的腐蚀性。经过一阵讨价还价,我花98元将这枚徒手摸过的年份币,连同精致的檀木盒一起买了下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