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傅抱石(1904年10月5日—1965年9月29日),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现代画家,“新山水画”代表画家[1]。</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1949年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等职。考察了傅抱石留日期间创作的和归国后摹仿日本画家的人物故事画之后,并不能以充分实证的方式确认其对日本历史画直接的仿摹与复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他擅画山水,中年创为“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人物画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著有《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7年6月5日晚,傅抱石《茅山雄姿》在北京保利上拍,现场以1.45亿元起拍,1.625亿元落槌,加佣金1.87亿元成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傅抱石、钱松嵒、宋文治、魏紫熙、亚明是新金陵画派的杰出代表,以他们五人为主体的“江苏国画工作团”在60年代初,创造了跨越六省的二万三千里写生的壮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既实现了以中国画这一古老画种反映新时代现实生活的命题,又实现了中国画笔墨语言与时俱进的丰富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20世纪六十年代至今,以傅抱石、钱松喦、亚明、宋文治、魏紫熙、华拓等为代表的江苏画家群体,在传统笔墨与如火如荼的新时代的生活之间找到了契合点,明确了创作宗旨和发展方向。“傅钱亚宋魏华”在继承传统山水画技法的同时,以真实山水的茂密体貌为宗,融合南北山水特点,并加入西画写实因素,用符合时代的新笔墨语言,热情讴歌了祖国河山与生产建设的新气象。他们以高昂的创作热情、精湛的绘画艺术和面目一新的艺术风貌,在中国画界异军突起,成为中国美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个重量级的绘画流派“新金陵画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新金陵画派的艺术观念,归纳起来,大体有四点,即自觉的创新意识,辩证的民族意识,高尚的人文精神,激情的写意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