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昵称:杨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美篇号495891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阳春三月,灼灼桃花晕染江岸。翡翠般的湖泊倒映着青峦叠嶂,谁曾想这泓碧水之下,沉睡着曾经桀骜奔腾的金沙江?2006年前的向家坝段,江水如脱缰野马冲决巴蜀群山,裹挟着横断山脉的雪魄冰魂奔涌东去。2014年巍巍大坝横锁沧浪,640万千瓦装机容量突破西电东送战略新高,自此千年涛声化作电流脉动,昼夜不息点亮万里河山。如今凭栏远眺,当年惊涛裂岸处已成平湖胜境,但见云影天光共琉璃一色,碧波之下依然流淌着大江血脉——山河巨变,换了人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湖水静静的,像一块无限的翡翠闪烁着光泽;清澈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中的宝镜一样,神秘而遐想,仿佛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昔日金沙江下游段美丽的画卷还呈现在世人面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沙江,起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是长江的上游,穿行于青海、西藏、云南、四川之间,全长3364公里。这条横亘于中国西南的巨龙,不仅以其奔腾不息的江流滋养着两岸生灵,更以独特的时空坐标在中华文明史上镌刻下深刻印记。从先秦时期“黑水”的古老称谓到茶马古道的千年驼铃,从红军巧渡金沙江的军事奇迹到民族走廊的文化交响,金沙江始终是见证华夏文明进程的活态史书,她以其湍急的水流、金黄的江面和险峻的峡谷而闻名遐迩。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建国初期,国家百业待兴,宜宾通往屏山县城的公路还未修建。从宜宾至屏山、新市镇是金沙江下游段水上交通。五十年代初,人们出行,只有乘木船往返宜宾、屏山,遇到金沙江洪水季节,宜宾至屏山、新市镇段的木船就会停航,人们只能徒步往返屏山和新市镇。那个年代,有许许多多的人徒步往返过宜宾、屏山和新市镇的沿江路。听父母亲讲,她们徒步回屏山时就途经过安边、糖房湾、水文站、一碗水,这些地方是游人们安闲自在休憩的好去处。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六十年代,国家工业经济蓬勃发展,宜宾轮船公司开通了金沙江下游段宜宾至屏山新市镇的客轮,人们出行可乘坐火轮从宜宾前往安边、水富、福延、屏山、龙桥、绥江和新市镇。在金沙江下游段,人们有史以来看见了火轮穿梭行驶在金沙江上的身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儿时我和母亲、大姐从宜宾回屏山,第一次乘上了客轮。清晨6点,天还没亮,我们便从铜关小教场、走马街来到合江门码头,途经走马街时有几家小食店已开门营业,门前厨灶鼓风机吹得“呜呜、呜”直响,店里的叔叔阿姨们忙过不停,灶台上蒸馒头的蒸笼热气腾腾,渐有客人光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来到轮船公司售票大厅,母亲排队买到了一张三等仓下铺,两张儿童票。剪票后,大姐牵着我的手随母亲上了轮船二楼,找到了二等仓座,有上下四张小床,下铺里一位阿姨喂着哭叫吃奶的小孩,狭窄的房间里拥挤着六、七个人。轮船的四等仓是硬座位,南来北往的乘客,挤坐在一排排木制的座椅上,机器声、人们的喧嚣声,显得非常噪闹。随着轮船的汽鸣笛声,乘坐的轮船从合江门启航了,以航速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在江面上行驶,天刚麻麻亮,轮船行驶到安边,我们看见了因苏联专家撒离时,还未建成完工的成昆铁路大桥,非常壮观。这时,售票员在广播里通知:“旅客们,请注意,现在售早餐券了,早餐绍子面,2角钱一碗。”母亲买了三碗绍子面,服务员把绍子面端上来一会儿,我就吃完了,吃过轮船上的绍子面,屏山人都知道,味道非常特别,香喷喷。 客轮驶过楼东来到福延后,船上就开始售午餐了,经过6小时的轮船行驶到达屏山东郊的狮子桥。东关是大湾航道,这时,船长会拉汽笛鸣哨,轮船会发出:“呜呜”、“呜呜”的汽笛声,示意轮船要通过东关亭河道,下游船只注意安全行驶。这时,一幅美丽景色就会展现在你的面前。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东关亭,曾是马湖府十大建筑代表之一。亭楼靠锦屏山,临滔滔金沙江而立,足见此楼在风水极佳之地。东关亭造型最为绚丽多姿,亭亭玉立,重檐屋顶翘角,精工雕琢,造型美观。千姿百态的六角造型与平面结构和亭的组合形式,有着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由拱形门进入,旋转梯而上,登高望远,可一览马湖府全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屏山古城历史悠久,明朝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设马湖府。东关亭为停息凭眺之所,它屹立在水光山色之中,是天然图画的重要点缀,也是供人休憩、纳凉、赏景的好去处,使之成为屏山第一美景。在马湖古城东郊,有一群古建筑,依山傍水,古树参天,殿宇巍峨,结构古朴,那就是我家门前的[万寿寺]与[万寿观]。 明代为马湖府下属掌管佛教的僧官正都纲司寓所。正脊顶的赤铜火珠宝顶后来被盗,修复时换置原形陶顶。自元明以来,这里也是道教首领道纪司的驻地,寺庙与道观烟火旺盛,这些史书《马湖府志》多有记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留存历史文化和金沙江记忆,县城移民将东关亭搬迁至屏山马湖公园,万寿寺、大雄宝殿、石牌坊和聂家大院等42处国家文物、古建筑整体搬迁至向家坝电站库区书楼镇,已建成一座4A级马湖古城景区,成为向家坝库区一道靓丽的风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东门金沙江边的小桥,屏山人都喜欢叫它“东门桥”。小桥边有一条通往金沙江的官路,在河滩坡上,生长着一棵苍天大树,老人们称它为水棬子树,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这棵枝繁叶茂、葱茏劲秀的古树,昂首云天,巍峨挺拔,枝柯交错,浓绿如云,给屏山古城添描上一层神秘深幽,如梦如幻的色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儿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常到了东门桥下边的沙滩上玩耍,挖陷人坑,做泥娃娃,打泥巴战,在夏天里,小伙伴们个个晒的像非洲人一样。在河边上还能看见金沙江河心中的三堆石,那时候,父母们不让去金沙江玩耍,因为这段流经县城的江水湍急,每年被水淹死的小伙伴时有发生。但那时还是没有经受住小伙伴们的劝说,在金沙江边学会了游泳。记得每到夏季时,我和小伙伴们就会游到三堆石上去玩耍,这也是小城沧桑千百年的见证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升高中那年,我考上了屏山中学。吃过午饭后,就伙起兄弟宋新,还有彭跃华、罗正荣、何如几个小伙伴到食品公司河坝头游泳,那时刚学会游泳不久,在游泳时,我被湍急的金沙江水冲到了河中心,经过数次的拼搏,都已经游不上岸了,我随着汹涌奔腾的江水沿河而漂,在惊涛骇浪江水中游了一公里多远,终于在底涡回水沱游到了岸边,真是九死一生活了下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湖府金沙江边上的官道,始建于明代,两米宽的青石板路面保存完好,走在江边的官道上,往下游方向走能看见东观的一棵苍天巨树,千古长青,树上有许多栖息的白鹤和老鸦,这棵大树七、八个大人才能围抱,这里流传着许多神秘的童话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东关亭旁边的官道上,屹立着一排排明清时建造的石牌坊群,石牌坊高十余米,宽八米,用青石雕刻而成,非常壮观,“彤管流辉”“忠孝神仙”等牌坊字迹清晰可见,字体苍劲有力浑厚沉静,虽然经历了千年风霜,但风骨依然。这些古建筑在烟雾缭绕、蒙蒙细雨中更加显得迷人,让人留连忘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顺着江边这条官道往下游走去,不远处又见一颗苍天蔽日,树冠相叠的大榕树,榕树生长在小河沟上的明代建筑狮子桥边。古代朝廷官员到马湖府来巡察,知府大人会带上随从士卫,到此地来迎接达官贵人进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暮色中的狮子桥向金沙江蜿蜒而去,忽见一弯美丽的银色沙滩,江水在此放缓脚步,将亿万年的呢喃絮语化作层层叠叠的鹅卵石滩,这些被岁月打磨的石头浸着琥珀的江水,斑斓纹路里仿佛凝固着奔涌的江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逢晨雾未散的清晨,总有三两背着书包的少年蹲在石滩上,指尖划过温润的卵石,将那些暗藏云纹的瑰丽收进衣兜。而当春风摇醒岸边的野桃花,整片江滩便缀满跳跃的红领巾——孩子们垒起的土灶升起袅袅炊烟,清亮的歌声惊起芦苇丛里的白鹭,那些带着米香的竹筒饭与飘散在风中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成了整整一代人关于春天永不褪色的珍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暮色四合时,江涛会偷听岸边未说完的情话。月光给银沙镀上水银的光泽,年轻的身影在浪声里渐渐拉长。那些被江水浸润的鹅卵石,有些被孩子珍藏在铁皮盒里,有些被刻上誓言沉入江心,更多的则在涛声里继续讲述光阴的故事。当三十年后的某个深夜,我们忽然被记忆里的涛声惊醒,才发现那些混着桃花香气的江风,早已铭刻在心底的画卷,岁月长河中的星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个年代,金沙江下游段自然生态非常完好,江中鱼儿随处可寻。放暑假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带上撮箕和小木桶,在金沙江江边去撮鱼儿,那天金沙江水上涨,鱼儿都藏在江边石缝里,我在抓住这个时机,那天在江边撮到了二十多鱼儿。那时,小朋友身上也没有另用钱,我们就用大头针,制成鱼钩,一根细麻绳,一根小竹杆,就是儿时的钩鱼杆。记得我还在奎星楼金沙江湍急的河滩上,用一条蚯蚓做鱼饵钩上了一条斤多的鲶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沙江下游段两岸人民公社,在大跃进时种植了许多桂圆、甘蔗、香蕉、柑橘和竹子。客轮行驶至楼东、福延,会呈现出连遍连遍的桂圆林和红袍柑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沙江上两岸还生长着一片一片的芦苇,这里栖息着许多野鸭、白鹤和其他珍惜候鸟,金沙江浅滩是这些野生动物生长的嬉戏地。它们一会儿翱翔天空,一会俯冲江水里捕捉鱼虾觅食,好一幅鸟儿与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轮船途经浅滩,能听见它们离开芦苇和水面展翅的声音,翱翔在湛蓝的天空。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沙江是中华鲟繁衍栖息生长的地方。中华鲟是长江中最大的鱼,故有“长江鱼王”之称,中华鲟最早出在1.5亿年前的中生代,是一种稀有的“活化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桃花盛开的季节,中华鲟三五成群,千里迢迢从大海洄游来到金沙江,它们每隔2年洄游来到这里,一次能产下100多万粒卵在金沙江鹅卵石里。尽管如此,能够孵育出的小中华鲟数量却成活率很低。它们沿江而下,回到海中成长发育,直至成年,才再回到老家金沙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华鲟,未列入世界自然保护濒危物种时,屏山人都叫它“辣子鱼”,2、3米多长,400多斤重。每年春暖花开季节,渔船扬起风帆,向着金沙江上游行驶。在金沙江屏山辣子窝,有许多宜宾、绥江、屏山渔业社的渔船聚集在这里,渔民在金沙江上放下滚钩大网捕打“辣子鱼”。被捕打的“辣子鱼”运往当地食品公司,由食品公司负责销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时,母亲在机关幼儿园教书,离食品公司很近,只要听说食品公司卖“辣子鱼”,母亲和姚老师、凃老师她们就会去食品公司买鱼。鱼肉3毛钱一斤,鱼蛋1毛钱一斤。“辣子鱼”腥味重,要用泡菜来提味去腥。父亲是家里大厨,在泡菜坛里抓点泡生姜和辣椒,切碎,放油锅里同祘片炒香,将鱼肉红烧,微火烧十五分钟后装盆,放点寸葱,一份美味佳肴的“红烧辣子鱼”就上了餐桌。鲟鱼蛋买回来后,要碾碎后,放盐少许,在锅里煎成小圆饼,非常可口,营养价值高,是儿时喜爱吃的食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一张七十年代珍贵的照片,屏山渔业社渔民在金沙江辣子窝用滚钩大网捕打到一条三米长,一千多斤重的辣子鱼。渔民、食品公司的干部群众,从东门底窝用板扳车运到了县政府报喜。县委书记吴道三、县长尹保安、食品公司经理涂德金、部门领导郭其弟、左中朝和机关干部前来祝贺。那个时候,屏山人最有口福,每年都要吃掉了二十多条辣子鱼。轮船在金沙江上行驶,游客们随处可见中华鲟在江中水面嬉戏的画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77年1月8日,我胸佩大红花站在金沙江畔,与百名屏山子弟共同踏上军旅征程。晨雾中的【红卫22号】客轮鸣笛启航,铁灰色的船舷切开翡翠色江面,激起的浪花裹挟着巴蜀泥土的芬芳,江风裹着纤夫号子在峡谷间回荡。初次离乡的我紧握栏杆,凝望着湍急中漂流过的长长木排。客轮在金沙江上行驶,吹着微微河风,想着千里从戎北上塞外,憧憬着红星闪耀岁月的革命理想和未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遍神州大地,我国经济建设步入快车道之际,金沙江下游段航运事业蓬勃发展,川滇木船、机动船发展上百艘,从金沙江下游段新市第一港,货轮从长江途经重庆、武汉等地可驶达上海港。金沙江下游段以其独特的地理禀赋,在长江航运史上谱写出壮丽的篇章。这条蜿蜒于滇川交界的黄金水道,千吨级船队溯江而上,百舸争流间拖轮汽笛此起彼伏,犹如奏响西部大开发的序曲。江面晨雾未散,满载磷矿石的驳船已破浪而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沙江下游段,宜宾【红卫22号】、【屏航4号】、云南【绥航2号】是金沙江下游段上的客轮。红卫22号、绥航2号在金沙江上一下一上,从宜宾开往新市。云南绥航2号轮早上八点从新市开船往宜宾,沿途停靠绥江、龙桥,十点钟左右到达屏山绥江码头。在屏山上船后,午餐就开始售票,5角钱一碗,有回锅肉、炒呛白菜。轮船在金沙江上途经云南会议、福延、楼东、水富,下午二点左右到宜宾,停靠南门童观码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红卫22号】客轮早上6点,从宜宾合江门码头启航途经安边、楼东、福延、屏山开往新市。12时许,客轮就到达屏山宜宾轮船公司码头,1点左右轮船出发途经龙桥、绥江后到达终点站新市,第二天早上8点,从新市返航到宜宾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屏航4号客轮,则是每天早晨7时从屏山开往宜宾,下午13时返回屏山的客轮。屏山人都喜欢乘这班客轮,时间合适非常便捷。1980年8月26日,屏航4号轮因违章超人超载,在金沙江向家坝下游大滩段翻沉,事故178人死亡,经济损失50多万元。这是金沙江航道历上最大的一次海难事故,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悲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年的夏季,金沙江上有许多扬起风帆的木船逆流而上,他们从宜宾行驶至新市,要经过江上40多处大小险滩。纤夫们在金沙江上闯滩时,领头人会唱着洪亮粗犷浑厚的"金江号子”,根据船所行水势的缓急,时而高亢清脆,时而舒缓悠扬,时而紧促高昂,时而雄壮浑厚,大气磅礴,震撼人心。千百年来,“金江号子”流传下来,形成一种历史悠远的传承。“金江号子”又有“长江文化活化石”的美称。2007年,“金江号子”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沙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金沙江上游的木材、矿产品和农副产品都靠着这条黄金水道。上游的雅砻江森工局、雷波森工局每年砍伐的上亿立方米的木材,漂到屏山的新市镇,由长江水运局的编排站,将上游漂下来的木材用缆绳编成木排,放排至重庆、武汉、上海等城市搞建设,那个年代,江上漂流的木排成为金沙江上一道壮观的景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一次乘船往返宜宾、屏山,我都特别喜欢站在客轮的船尾,双手抚着客船的栏杆。看着金沙江两岸美丽动人的景色、江河上飞起的浪花朵朵,吹着刮来的微微河风,想着长大以后,也能驾驶这样的轮船在金沙江上航行。在客船上,还时不时的看见从江面上漂过来的木排,看着那长长的木排,被巨浪拍打的一高一低,很似险峻壮观。在金沙江湾湾滩处,河道信号站指挥着江中船只安全行驶,绿色箭头向上船只上行,绿色箭头向下船只下行。在湾湾滩,还有许多木排停靠在岸边等候指挥通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对长江河流域生态进行了保护,禁止长江、金沙江上游森林砍伐。金沙江下游段上不再有木排,这一行当宣告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如今,“放木排”已成为一段史话,那些在金沙江上撑排的画面永远保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江上的帆船、漂流的木排、两岸的自然风光,是金沙江上一道美丽的风景,深深地记忆在我的脑海里……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部分来源网图,鸣谢作者。</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