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3月21日,晴。今天骑游徽州古城、许国牌坊、棠樾牌坊群、西溪南古村、呈坎古村,下午进入黄山南麓汤口镇。当天骑行87公里,累计骑行 482公里。</p><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p><p class="ql-block"> 棠樾的七连座牌坊群,是明清时期古徽州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它不仅体现了徽文化程朱理学“忠、孝、节、义”伦理道德概貌,也包括了内涵极为丰富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历史。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大大褒奖牌坊的主人鲍氏家族,称其为“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p><p class="ql-block"> 七座牌坊为:鲍灿孝行坊、慈孝里坊、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乐善好施坊、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孝坊、鲍逢昌孝子坊、鲍象贤尚书坊。</p><p class="ql-block"> 徽州灵山秀水,人杰地灵,涌现众多杰出学者、名人,明清古建。我们离开牌坊群,骑行十余公里来到了西溪南古村。</p><p class="ql-block"> 该村位于歙县西郊,丰乐河南岸,曾名丰南。背倚凤形山,小桥流水,溪水环绕。风景秀丽。该村于始建于唐代,鼎盛于明清。经济发达,文风昌盛,名人辈出。历代名人有宋学者吴自牧,元诗人吴鼎新,明学者吴海、诗人吴可封、著名徽商吴养春,清学者吴元满、诗人吴崎,书法家吴又和、篆刻家吴凤等。该村现保留明代建筑10多处,清代民居100余幢。</p><p class="ql-block"> 午餐后,我们踏着铁骑来到呈坎村。这是古徽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千年文化古村,被宋代理学家朱熹赞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呈坎村落布局按照《易经》中的“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村中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同时村内古老的龙溪河宛如玉带呈“S”形至北向南穿村而过,形成八卦阴阳鱼的分界线;村落周边矗立着八座大山,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个方位,共同构成了天然八卦布局。人文八卦与天然八卦融合的巧妙布局,使呈坎成为中国古村落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这里历来被视为徽州的风水宝地。</p><p class="ql-block"> 惜别呈坎古村落,我们打马直奔汤口镇。汤口镇,地处黄山风景区的南大门。是黄山汤泉水出山之口,黄山的主要生活服务基地和旅游接待基地。</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风火轮在灵山秀水的陪伴下,一路轻快悠扬地转动至汤口。先期到达的萍萍,已为我们预订了宏锋宾馆和黄山景区的门票。感谢有你!</p> <p class="ql-block"> 3月21日,晴。我们迎着朝霞来到了四大古城之一的徽州古城。</p> <p class="ql-block"> 徽州府衙建于元末明初。隋义宁年间(617-618年),越国公汪华即迁于此。2009年,按照明弘治年的建筑规制,采用“原工艺、原材料、原规制”的模式在原地址对徽州府衙进行了修复。徽州府衙总占地面积2.4公顷,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主要包括南谯楼、仪门、公堂、二堂、知府廨组群,整体建筑气势雄伟。</p> <p class="ql-block"> 穿过杨和门,一座高大的石牌坊矗立在街中心,这是全国唯一的“八脚牌坊”。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p> <p class="ql-block"> 许国牌坊立于明万历十二年十月(公元1584年)。明大臣许国因云南平逆“决策有功”,晋少保,封武英殿大学士,成了仅次于首辅的次辅。许氏衣锦还乡时在家乡歙县立此坊。全国仅此一例四角八柱牌坊。</p><p class="ql-block"> 牌坊的石料全部采用质地坚硬的青色茶回石,用料特别粗壮厚实。八根柱子各为50公分见方、七米多高,梁枋、拦板、斗拱、雀替也都采用大块石料。这些大石料每块重达四、五吨。</p> <p class="ql-block"> 清晨的徽州古城老街,几乎看不见游客。</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流逝,老街上的游人逐渐增多,我们打马离开老街。</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了鲍家花园,65岁以上游客免票。</p> <p class="ql-block"> 鲍家花园占地360余亩,是景观园林类景区,与苏州拙政园、无锡蠡园并称“江南三大私家名园”。</p><p class="ql-block"> 我们进入景区后,大失所望,随即出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离开鲍家花园,我们前行500米左右即到棠樾牌坊群,这里是5A景区,购票参观。</p> <p class="ql-block"> 棠樾牌坊群,位于黄山市歙县郑村镇棠樾村东大道上,为明清时期古徽州建筑艺术的代表作。棠樾的七连座牌坊群,不仅体现了徽文化程朱理学“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也包括了内涵极为丰富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历史。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大大褒奖牌坊的主人鲍氏家族,称其为“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p><p class="ql-block"> 七座牌坊为:鲍灿孝行坊、慈孝里坊、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乐善好施坊、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孝坊、鲍逢昌孝子坊、鲍象贤尚书坊。</p> <p class="ql-block"> 敦本堂是鲍氏家族的祠堂,原名“万四公祠”,俗称“男祠”,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7年),兵部左侍郎鲍象贤退休回乡时集宗人为八世支祖庆云公而建。庆云讳行万四,字泽叔,年高德劭,族人仰戴,立为门祖。祠堂内存有义田规条碑和嘉庆皇帝上谕碑等17方碑刻。清乾隆皇帝为鲍氏宗祠题联曰:“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p> <p class="ql-block"> 徽州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涌现一大批杰出学者名人、明清古建。我们离开牌坊群,骑行十余公里来到了西溪南古村。</p><p class="ql-block"> 该村位于歙县西郊,丰乐河南岸,曾名丰南。背倚凤形山,小桥流水,溪水环绕。风景秀丽。该村于始建于唐代,鼎盛于明清。经济发达,文风昌盛,名人辈出。历代名人有宋学者吴自牧,元诗人吴鼎新,明学者吴海、诗人吴可封、著名徽商吴养春,清学者吴元满、诗人吴崎,书法家吴又和、篆刻家吴凤等。</p><p class="ql-block"> 现保留明代建筑10多处,清代民居100多幢。</p> <p class="ql-block"> 我们穿过青石板铺就的路面,分不清东南西北。一不小心迷失在千年古村里。</p> <p class="ql-block"> 这些古老的牌坊展示着曾经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这是商会旧址,里面的每一件家具摆件都诉说着徽商从前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余庆斋,晚明巨商吴延的旧居。他以收藏书画而闻名,是著名的书画收藏家,尤其对《快雪时晴帖》等珍贵书画作品有着深厚的收藏和研究。</p> <p class="ql-block"> 离开西溪南古村落,我们来到了潜口镇金紫祠,俗称“金銮殿”、“皖南小故宫”。系古徽州望族潜口汪氏宗祠。宋隆兴二年(1164年)赐建,明正德九年(1515年)迁于现址,嘉靖、万历时扩建,清康熙三年(1663年)大修。</p><p class="ql-block"> 金紫祠坐北朝南,通进深达196米,占地近7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沿中轴线对称布局,由南至北依次为:牌坊、三源桥、棂门、戟门、碑亭、仪阖、露台、驰道、回廊、享堂、寝殿。寝后配有坐西朝东之汪华公庙,为祭祀汪氏先祖越国公汪华而建。现存建筑为金紫祠坊、戟门、碑亭、后寝及汪华公庙部分建筑,其它建筑遗址尚存。金紫祠是目前发现的古徽州境内最大的祠堂,有“中国民间第一祠”之称。</p> <p class="ql-block"> 这是曾是新四军第一支队驻地,新四军东征出征地。</p> <p class="ql-block"> 午餐后,我们打马来到了呈坎古村。</p> <p class="ql-block"> 呈坎村地处新安江上游,属山区地貌。呈坎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同时古龙溪河宛如玉带,呈“S”形穿村而过,形成阴阳鱼的分界线。呈坎村是古徽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千年文化古村,被宋代理学家朱熹赞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呈坎村内有燕冀堂、后罗祠等风景名胜和罗东舒祠、呈坎村古建筑群等文物古迹。</p> <p class="ql-block"> 整个呈坎村落布局按照《易经》中的“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村中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同时呈坎村内古老的龙溪河宛如玉带,呈“S”形至北向南穿村而过,形成八卦阴阳鱼的分界线;村落周边矗立着八座大山,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个方位,共同构成了天然八卦布局。人文八卦与天然八卦融合的巧妙布局,使呈坎成为中国古村落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这里历来被视为徽州的风水宝地。</p> <p class="ql-block"> 八卦村是呈坎的核心,布局独特,八个门洞相连。登上观景台可以拍摄到稻田小路与远方的古村落群和群山的独特景象。</p> <p class="ql-block"> 黑土穿过挂满祈福牌的五福桥。</p> <p class="ql-block"> 呈坎古村一角。</p> <p class="ql-block"> 我们登上观景台“一览众山小”,远方的古村落群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从呈坎出来,我们打马直奔黄山脚下的汤口镇。</p><p class="ql-block"> 汤口镇,地处黄山风景区的南大门。是黄山汤泉水出山之口,黄山的主要生活服务基地和旅游接待基地。</p> <p class="ql-block"> 掠过车门滩,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 下午5点多,我们进入汤口镇。这里是黄山风景区的南大门。是黄山汤泉水出山之口,黄山的主要生活服务基地和旅游接待基地。</p><p class="ql-block"> 今天骑行87公里,累计骑行 482公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