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范家大院随记

我网你来

<p class="ql-block">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御营镇响石村的范仲淹后人响石居所,又称范家老屋,后称范家大院,系范仲淹第20代孙范养源初建、第23代孙范成衢耗10年时间重建而成。据范氏家谱记载,在清雍正丁末年春,范养源响应朝廷“湖广填四川”之旨,偕妻子和三个儿子从广东省嘉应州兴宁县移民到四川,后经辗转,在罗江的响石板落脚后,一致从事农业与酿酒,家业逐渐兴旺。自范养源至范成衢几代人的不懈劳作,陆续建造了这座特具清未民居风味的“范家大院”。范氏族人便在此开基立业、繁衍生息,至今,罗江范氏家族约有12000余人,最小一辈已是范仲淹第34代孙。</p> <p class="ql-block">经范氏几代人建造的范家大院背依老虎山,前绕清流,整座建筑以中龙门为轴线,南北对称,呈复式四合院,石木结构。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由一进三道龙门,一个大院垻与二进中堂室和西屋享堂,以及10道巷子,12个院落,12个大井(埧),122间房屋组成。布局巧妙,雕梁画栋,美伦美奂。</p> <p class="ql-block">建国后的土地改革时期,范家大院内的祭祀设施及部分功能用房作为公用,其余住房分给6户雇农居住;1958年~1960年,御营公社办公地点置于院内;2009年,罗江人民政府核定公布范家大院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县、镇两级先后投资400余万元对大院进行了维修:搬迁院内仅剩的2家住户、拆除住户自建设施,恢复大院原貌,扩建大院东侧文化广场、道路及配套设施;201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将范家大院列入古村落保护名录;2019年,中国罗江-范家大院家风文化园正式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进大门中轴线广场中央有一壁照,壁照正面用鎏金书写着范仲淹的散文《岳阳楼记》;壁照前面约10米处是一尊范仲淹栩栩如生的铜像;广场南北绿化带里置碑林,刻录着罗江书画院名家题写的范仲淹传世文字作品,集思想政治与书法艺术于一体,成为一道充满文化艺术气息浓郁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进门沿中轴线继续前行,前面便是宏伟、大气的“名垂千古”牌坊。由青石材质组建成3门4柱,中门高8米,上端横额题刻“名垂千古”,标榜范仲淹在后人心中精神永存。左右立柱对联刻“居庙堂千里江山收眼底,处江明万家灯火住心头”,此联取《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而用之。其意是:在朝廷做官就要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就为国君忧虑,展示范仲淹老先生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切关怀和责任感。</p> <p class="ql-block">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范家大院,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体现了农耕文明与清廉文化。龙门依次三道匾额为“名扬四海”、“閫範千秋”(此联由罗江知县李桂林题书,閫範二字读kunfam,意指品德和行为规范)、“先优后乐”,三幅匾额突显范氏后人的大家风范之正气、大气。正是范氏族人谨遵祖训,将先祖“先忧后乐”之家国情怀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仁人节操而融入族人日常规范,知行合一,世代传承,致使范氏家族子孙后代人才辈出、枝繁叶茂。</p> <p class="ql-block">“耕读兴家”是范家大院世代相传的家族传统,也是范家人对后代子孙的殷切期望。在教育子女勤劳耕作、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注重文化知识教育,只有坚持耕田而食和文化知识积累,方能兴家立业,传承文化,造福社会。范家大院内特设书房、过道墙壁书柜、私塾等教育场地,为子孙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p> <p class="ql-block">自范养源在御营埧开基立业后,范氏族人始终以先祖范仲淹的伟大人格修养和崇高精神去熏陶、教育子孙后辈们。历代秉持和传承范仲淹所亲定的《61字族规》、《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告诫儿孙十要则》和范家大院新制定的《范氏家规》十三条、《新定族规》十条、《范氏传统家风》八条等家规家训,族长要求“凡我范氏族人,以上美德务必代代相传,以保持并发扬我范氏源远流长的优良作风”。</p> <p class="ql-block">“家风立德,敦习致远”。300多年来,范家大院以严谨的家风著称,家族成员以家规家训律己、明德守礼,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诚信友善等传统美德,形成了良好的家庭氛围。范家人奋发有为、丕振家声的故事不胜枚举。如从范家大院跳出龙门的“范氏七学子”;范仲淹第29代孙范荣明,中共党员,退休前任罗江县御营镇人大副主席;范仲淹第31代孙女范卓嫣4岁时便能完整地背诵老祖先的《岳阳楼记》、、、、、、。罗江范氏家人诸位荣宗耀祖的成功人士,既是范家大院百年修德修行的精神馈赠,也是对范氏家族数百年来家训家风传承的支持和鼓励。</p> <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教化,在2500多年前,儒家亚圣孟子就家庭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曾这样讲:“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重视家教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不论生活处境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应自觉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人做起,讲道德,守规矩,树家风,使之家道兴盛,万事顺遂。</p><p class="ql-block">良好的家风家教习裕,它不仅能提升个人的品行资值与身价,而且能促进社会和谐、民族发展、国家兴旺。范家大院教育子女方面的一系列家风行为为我们树立了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的典范。罗江范家大院三百多年来注重家训教家的遗风,值得我们每一位有血有肉的炎黄子孙去探索、去升华、去学习。</p> <p class="ql-block">2025.03.26日上午,单位退休人员服务科负责人组织部分退休人员前往德阳罗江参观“范家大院”。本人随队前往参观,拍下几幅图片,配上网上相关文字信息,拙编成“参观范家大院随记”,以此见证这次单位退休人员有意义参观活动的图文记忆,与大家分享。</p><p class="ql-block">搁笔之前,借此平台,对这次参与承办组织的两位小张同志、一位小李同志,鞍前马后,她(他)们待大家的热情与关照,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p> <p class="ql-block">美 篇 号:49585624</p><p class="ql-block">手机型号:Ll0一AN00M</p><p class="ql-block">配 音:《家风》</p><p class="ql-block">编制时间:2025.3.26~3.2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