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远程教学的成功,70%的功劳在远端教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陈 丽(</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北京师范大学)</span></p> <p class="ql-block"> 为深入推动“全日制远程教育”工作在我县项目学校规范运行、常态实施,确保我县远程教育项目校与优质学校形成教学、教研、文化、管理、发展共同体,县教育局制定了实施方案。并于今天开启了第一轮进校督导交流活动,我所在的小组深入和平九年制学校认真观摩了两堂还课,并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与各位实验班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同时,局领导到场进行了现场指导,现将集体研讨的结果根据自己不成熟的理解简要归结为“四学”“三防”。</p> <p class="ql-block"><b> 一、愿学———抓住“思想转变”这个前提,做到内心接纳。</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常言道, “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任何一项新的改革都需要先从思想上去转变,否则后续推进将会举步维艰,或者疲于应付。</p><p class="ql-block"> 突然想起来很小的时候跟着爷爷去参加村上的大会,乡上领导在主席台上骂村里人的脑袋是方的,肥沃的土地不种药材种小麦,积极动员群众铺地膜种药材,但是大多群众会在月光皎洁的夜晚偷偷挥着鞭子赶着牛马快速种上麦子。而后来,当大家都感受到药材收入很可观后,再也不去偷偷种麦子,因为内心接纳了药材种植。</p><p class="ql-block"> 我想,作为实验班教师,首先要从内心接纳这项教育改革新举措,愿意将心静下来用心跟着实小的师傅们深入学习植入式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在师傅们的引领下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课堂并跟着他们付诸行动。</p> <p class="ql-block"><b> 二、会学———抓住“要点提取”这个关键,做到核心突出。</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四课循环”是个统一体,可是作为新实验校的新教师,读课便是关键环节,因为只有读懂、读通、读深,才能为后续的备课、还课奠定基础,进而为最终的议课提供一些实践素材供讨论。</p><p class="ql-block"> 实小给我们的课时资源有实录、PPT和教学设计等等,而且实录都是完整的常态课,这样便于老师们在集体读课时全程观摩,并思考前端师傅的每个环节设计背后的意图究竟是什么?这样就会读到一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具体授课方式,便于抓住要点精髓进行二次备写。</p><p class="ql-block"> 当然,为了节约时间,可以试行倍速播放“略读”加个别节点“点读”(根据提示直接跳转到重要环节反复品读)的方式,这样就会让一节课的目标和环节框架能够清晰地呈现在授课教师的脑海里,以至于还课时心里有了底气。</p> <p class="ql-block"><b> 三、勤学———抓住“循序渐进”这个原则,做到持之以恒。</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任何一项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何况教育教学有“农业”特性,需要走相对“慢”的路子,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但是万事开头难!起步都是充满困难的,最难的也在于这个难关最终能否跨过去,好多时候我们会以遇到的困难为理由停滞不前,缺少了“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勇气和毅力,从而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p><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实践走向深入,各位实验班教师需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利用学校提供的集体读课、集体备课、集体议课时间互相鼓励,直面问题、共同交流,让自己的教学能力在每一次还课中产生新的提升,相信在度过艰难期之后,一定会有属于自己的收获,而且是终身的教学财富。</p> <p class="ql-block"><b> 四、学好———抓住“高效还课”这个目标,做到常态落实。</b></p><p class="ql-block"> 植入不是照搬照抄前端学校的课例,而是建立在深入学习基础上的灵活处理,因为不同的学情有不同的差异,就算相同的学情也会有不同于课堂预设的课堂生成,但要做到环节齐全、重难点突出并最终达成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 只有坚持做好了跟进式的读课与思考,前端师傅们的课堂风格和授课机智也会潜移默化影响到远端学校的授课教师。久而久之,我们学习到的不再是一节又一节的课,而是如何去解读教材、如何去分析学情、如何去设计教学、如何去评价效果,等等。这时,教师的成长可见,学生的收获可见,教育教学的质量也将可见。</p> <p class="ql-block"> 同时,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三防”:</p><p class="ql-block"><b> 一、防止“两张皮”。</b>植入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育样态,不只是单纯的提供教学资源供参考供借鉴,所以防止走进这个误区,从而弱化读课效果,最终出现还课时依然按照自己的想法上自己的课,从而使得读课记录、前端教案等等文本材料与实际授课出现“两张皮”“各甩各”的现象。</p><p class="ql-block"><b> 二、防止“养懒汉”。</b>因为平台有了匹配的同步教案、课件、习题,尤其像一年级数学这样的新教材,在网络资源并不丰富的情况下,部分教师会在实践中走捷径,仅是下载打印教案、下载播放课件,而不去深入观摩读课,使得还课效果大打折扣。</p><p class="ql-block"><b> 三、防止“加负担”。</b>对于学校来说,落实此项工作的难点在于如何让改革真正落到“实”处,于是从制度层面想方设法去设计,再从过程操作中费尽心思去督促,于是很容易出现资料过多,负担过重的现象,导致过度留痕,使得实验班教师“书写”的东西较多而“思考”的东西较少。</p><p class="ql-block"> 总之,求真务实是根本!如果能遴选出有成长意愿、有发展潜能的积极上进的实验班教师,能够静下心来走进实小的课堂去“描红”(读课),能够有耐心地走进自己的课堂去“临摹”(还课),甘心情愿地能比其他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去钻研和思考,而不在乎留了多少痕迹,我想收获一定会有,成长一定会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