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勤读会第105期分享会:2025年3月23日,苦之道精品咖啡(下关华纺店),瑛子主分享【美】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主题是:沟通和情绪自由。</p> <p class="ql-block">书目:《非暴力沟通》</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马歇尔·卢森堡(1934—2015),师从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卡尔·罗杰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创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沟通专家。他有着50多年的实践经验,不仅指导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非暴力沟通,消除分歧和争议,实现高效沟通,还帮助解决了许多世界范围内的争端和冲突。</p> <p class="ql-block">瑛子主分享:3月,在勤读会的第三次分享,这次是《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在几年前群友已经有过分享,这次晓琴说“随你”,我乐得自在,遂决定了,还是它。</p><p class="ql-block">我四年前去成都,上了由非暴中文网的创始人、也是新版书的译者刘轶老师带领的非暴力沟通工作坊。回来后由此开启了我的读书会和个人成长团体,非暴这一本书的学习小组不觉中都已经做了80多场。这一路走来,和小伙伴精读、细品、践行、复盘……如春雨润物,这套沟通体系带来的知行变化慢慢在我们的生活中发酵和收获。</p><p class="ql-block">非暴的倾听和表达,在书里能看到它在解决夫妻、亲子、同事、师生、学生……之间的冲突,我们每个人也是生活在现实的各种关系里。关系越近,我们的情绪越容易被牵动,如何能更好地面对?其实也是很多人的困惑。</p> <p class="ql-block">她说:这几年的学习践行,我们慢慢体验到,有了好的关系,父母于子女、老师于学生也就有了影响力,不会缺失孩子成长的支持系统;夫妻、好友、同事、上下级之间……亦如是。好的关系能带来很多轻松和接纳,得以愉快地合作,也许很多问题就已不再成为“问题”。即便还会有新的状况发生,我们也有了与以往不同的视角和说话方式,对话的通道会越来越通畅。</p><p class="ql-block">非暴的“术”确实知易行难。因为它对抗的是我们每个人几十年已形成肌肉记忆的行为习惯,那些即刻反应根本不用思考张口便来,当我们开始带着觉察,开启刻意的练习,就一定会遇到进进退退的打磨,但终归是可成的。</p><p class="ql-block">而非暴之“道”在起心动念。我喜欢刘轶老师的一句话“非暴力沟通,90%的工作,在于还没开口之前的那部分。” 冲突的关系里,你要站在“对错”里,你就可能看不到这个人本身。</p> <p class="ql-block">她说:非暴力沟通提倡我们在倾听对方或表达自己时,放下高下曲直是非,去看见个体的感受和需要,因为每个人势必会在成长经历、认知理念、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差异。如果我们带着主观的评判、在比较和被比较当中被情绪牵着走,那么人和人之间就失去了连接,太容易破坏关系。</p><p class="ql-block">然而,非暴力沟通也并不是以“解决问题”为对话目的,它更多是为了让沟通双方把注意力放在一个有感受有需要的“人”身上,如此,连接才会在;随之,问题才容易面对或“解决”。并且,这最终只是我们为自己的感受需要负责,同时也带着善念和尊重,看到人和人之间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同和不同罢了。</p><p class="ql-block">当然,学习非暴并不是困住我们的绳索。生而为人,我们必然会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接纳当下的自己是很重要的照顾。在人际关系里,沟通的暴与非暴,我们其实始终有所选择。</p><p class="ql-block">当我们能看到生命中“没有不得不,只有我选择,因为我需要……”时,我们的自主感、轻松感就会弱化那些无奈焦虑委屈担忧。</p><p class="ql-block">所以,关爱自己,尊重每一个生命,这才是非暴力沟通之“道”。</p><p class="ql-block">鲁米有一首诗说“在对与错之外,有一片田野,我们在那里相遇”。</p><p class="ql-block">尼采也说:“这个世界没有真相,只有视角”。</p> <p class="ql-block">瑛子主分享的部分视频,如下:</p> <p class="ql-block">瑛子老师:</p><p class="ql-block"> 这是您在勤读会主分享的第三本书,我们从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中学习了如何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带着同理去倾听,去沟通,去爱。谢谢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勤读会</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23日</p> <p class="ql-block">现场视频,如下:</p> <p class="ql-block">艳梅分享:夸奖的话可以脱口而出</p><p class="ql-block">诋毁的话却要三思而行</p><p class="ql-block">你以为你只是轻踩</p><p class="ql-block">但无数的轻踩好似千军万马踏过</p><p class="ql-block">每一份力量可以用在更好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让我们用心聆听,好好说话</p> <p class="ql-block">晓岚分享:这几年心理学的学习,我的接纳度拓宽了,我试图更多的去看到每一个人身上的优点而不是揪着缺点不放……</p><p class="ql-block">但我依然会有情绪,会在愤怒的时候炸掉,我还是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无法轻易讲出自己的需求,我不可能完美,我只是试着接纳自己。不再抱着执念,不再争论谁对谁错,带着尊重和理解去真诚的爱每一个爱你的人。</p> <p class="ql-block">净秀分享:</p><p class="ql-block">勤读会《非暴力沟通》分享会</p><p class="ql-block">由带领非暴团体80场的瑛子老师分享</p><p class="ql-block">不逃避,不指责,不圣母</p><p class="ql-block">坦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p><p class="ql-block">你好我好的态度占90%</p><p class="ql-block">技巧也许只占10%</p><p class="ql-block">但也要给值得的人</p><p class="ql-block">按自己的选择生活</p><p class="ql-block">会越来越自在轻盈</p> <p class="ql-block">一片云李老师分享:在人际交往中,沟通的本质其实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如果双方关系融洽,怎么说都对;如果关系不对,怎么说都有问题。这一点在职场中尤为明显:一个让人不想相处的人,往往说话也让人感到不适。因此,学习沟通,本质上就是学习如何做人。</p><p class="ql-block">举个例子,如果我滔滔不绝地讲了一大通话,然后问大家:“刚才我讲的这些,你们听懂了吗?”这种表达方式显然把自己摆得很高,把倾听者放得很低,仿佛对方很无知,而自己无所不知,甚至暗含对对方智商的质疑。相反,如果我说:“刚才我讲的这些,不知道我有没有表达清楚。”这种表达方式则把自己放得很低,把聆听者抬得很高。如果对方没听懂,那是我表达的问题,而不是对方理解能力或态度的问题。</p><p class="ql-block">学习非暴力沟通非常重要,因为当你认真去学习时,其实也是在认真学做人,学做一个更好的人。此外,我认为有效沟通的前提是了解对方的状态。有些人无论你怎么说都无法说服,对于这样的人,我们或许需要放弃“好好说话”或“非暴力沟通”的尝试。</p><p class="ql-block">还有一类人,他们总是为他人着想。与这样的人相处,我们无需刻意沟通,交流起来自然舒适。然而,还有一类人处于中间状态,这时如果我们言辞不当,很容易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导致他们不愿意倾听我们的表达。相反,如果我们以温和非暴力的方式与他们沟通,他们可能会愿意改变。例如,在火车上有人大声播放音乐视频。如果他有一点廉耻礼仪之心,即使你不说,他也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干扰到他人。这时,如果你以平和的方式提醒他,他可能会把声音关小,甚至戴上耳机。但如果我们使用暴力语言,以愤怒的态度指责他,甚至给他贴上负面标签,他可能就不会听从,反而继续播放声音。</p><p class="ql-block">总之,在与他人沟通时,我们需要根据对方的类型来调整我们的沟通方式。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那些能够好好沟通的人身上,而对于那些难以改变的人,我们则应该放弃沟通,避免浪费精力。</p> <p class="ql-block">琴书分享:听了瑛子老师和同好们对《非暴力沟通》的介绍和读书心得,就如阿润老师说的 “好好说话”,太重要了,真的是一生都要学习的课程。</p><p class="ql-block">有时看到有些人说话或吵架,把人的爹妈、祖宗三代都骂了,还骂得阴毒,还说我只是说说,又没有打人。在我看来,歹毒的话就如同拿着刀子捅人一样伤人,和拳打脚踢打人没什么两样。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p><p class="ql-block">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好们的分享, 发现我也会对自己、对他人有过非暴力……学习到了,注意注意。</p><p class="ql-block">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要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同时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p> <p class="ql-block">爱华分享: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道理很简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重在践行!最近我边读书边践行边观察,用在值得花时间的关系和人身上,效果不错。</p><p class="ql-block">有趣的是,下午场景练习时,阿润扮演的“婆婆”太上头了,一群“儿媳妇”都吵不赢“她”,各种安抚“她”的语言都不管用,主打一个坏情绪的强势输出。现实生活中的沟通,真的很难。这其实是一本工具书,里面有实用的句式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润“婆婆”在线的视频,如下:</p> <p class="ql-block">“每一个人都对自己的思想、情感与行为负有责任,若无法意识到这点,沟通也会疏离与生命的联结。”</p><p class="ql-block">“同理意味着,以尊重的态度来了解他人的体验。”</p><p class="ql-block">“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关注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而不是自己或他人有什么问题。”</p><p class="ql-block">“我渴望我的生命活出善意和慈悲,由衷的给予在你我之间流动。”</p><p class="ql-block">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p> <p class="ql-block">红莲分享:本书从许多方面阐述如何让我们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品质得到提升 …… 是一本相见恨晚的书。</p><p class="ql-block">尽管外国人写的心理学书与我们还是会存在一定文化差异,但共同之处是爱与感恩是非暴力沟通的灵魂。作者阐述的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在日常中好好说话和表达,这就是非暴力沟通。中国也有古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把非暴力沟通运用好,事业生活都会更顺意美好。</p> <p class="ql-block">琼分享:人与人交流时,话语常常脱口而出,表达清楚了吗?有些话为什么听起来让人不舒服。《非暴力沟通》教授一种方法,搭建桥梁,改善沟通,让人与人之间产生连结,彼此听到心声,提高对话质量,生命得以滋养。方法节奏,观察一一感受一一需要一一请求。此书,让我觉得找到一面镜子,在镜子里看到对话中的我,提醒自己,你自己是僵硬的吗?不要那么武断,放松下来,放下执着,带着觉察,认识自己,镜子里的你是你喜欢的样子吗。当学会与自己、与他人的良好的沟通,我们的生活也将更美好。</p> <p class="ql-block">捷华分享:感谢勤读会及瑛子分享,让我读了这本书。否则以我的习性,这些年只读自己感兴趣的书藉,光看书名就放弃。因为自认自己从小就开朗乐观、有包容心同理性,不说沟通高手起码也是与人沟通无障碍,肯定不会是暴力沟通。年轻时因为不够自信可能还偶尔会有沟通焦虑。随着年纪的增加,学会接纳自己爱自己,与自己和解,拥有了松弛感,在人际关系上比年轻时是轻松很多。与人相处已不内耗,会更自我,更多在找寻同频之人,不同频的人直接放弃。关系处理也更简单。自然觉得在沟通这件事上自己已不用再学习。</p><p class="ql-block">读完书,听了瑛子及大家的分享后才发现自己太肤浅了。原来非暴力沟通不是好好说话那么简单,她的本质是心中要有爱,对他人有爱,对自己有爱,非暴力是爱的外在形式。在沟通中自己的感受如何表达?别人的感受如何观察?如何使用方法与技巧刻意训练、践行?如何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说话,自内而外的转变。</p><p class="ql-block">反省自我日常的沟通,讲讲感触最深的两点</p><p class="ql-block">一是作为团队长,在和小伙伴沟通中,倾听、观察太少,更多的是在表达自己想表达的,而不是倾听别人需要的。</p><p class="ql-block">二是在对别人表达感激与赞赏时更多的在使用疏离生命语言的沟通方式。经常使用空洞的言辞、泛泛的赞扬,如你太好了、你太棒了。其实没有具体事物的赞扬也是在评判别人。我们没有资格评判别人和给别人贴标签。感激和赞赏要多用动词而非形容词。真诚才是最好的态度。</p><p class="ql-block">让我们用非暴力沟通中的沟通方式、技巧,实践起来,依照它来说话和聆听,使我们的人际关系得到改变,生活变得更加美好。</p> <p class="ql-block">巧丽分享:参加勤读会瑛子老师主分享《非暴力沟通》,我准备了发言的。可当瑛子还有其他群友的分享如清澈泉水流过我的感知时,我的发言感想却渐渐融掉了,陷入沉思……</p><p class="ql-block">“观察,感受,需要,请求”</p><p class="ql-block">“在对与错之外,有一片田野,我们在那里相遇”</p><p class="ql-block">“好好说话,用心聆听”</p><p class="ql-block">我被这些内容触动过,也一直在践行。</p><p class="ql-block">今天,瑛子老师和大家都说“首先要照顾好自己的感受,才能照顾到别人的感受”,晓琴贡献“因选择的场地有噪音而不安”的问题提交讨论,准确捕捉到了“需求未被满足”的核心所在……</p><p class="ql-block">我在这些瞬间开始反思:</p><p class="ql-block">1、学会了沟通技巧,却看不明白进行沟通的双方,可以长效沟通吗?</p><p class="ql-block">2、“我”的感受有被照顾到吗?我经常告诉自己,放松了不要在意就不会感觉到累了。所以下山时我放松膝盖,慢慢地走稳每一步,做事情时我尽量不着急忙慌,工作中的冲突也进行冷处理。这样调节着自己,满足了完成每一件事情的需要。但“我”的内在情绪和感受,真的可以不去在意就消失吗?</p><p class="ql-block">3、我可以去观察和感受“我”的需要,首先关照好自己,然后以自己的方式,“从心所欲不逾矩”,有温度地去进行连接吗?</p><p class="ql-block">三连问,期待后续……</p><p class="ql-block">每一次参加勤读会,就像一溪清泉流进了湖里,荡起圈圈涟漪,而湖水也因为新鲜泉水的流动而不会过于沉寂。</p><p class="ql-block">这个大雨滂沱的下午,会刻进记忆里。</p> <p class="ql-block">莹丽分享:“非暴力沟通”方法,说的容易做到难。还需要我们心中有爱、情绪稳定,不断实践。</p> <p class="ql-block">她分享了阅读时做的笔记,如下:</p> <p class="ql-block">蓉分享:非暴力沟通简单理解就是要好好说话,“感受、观察、需要、请求”是其方法论,在实际运用中却并不那么容易,尤其是对待自己最亲近的人。好好说话是一种修行,需要我们学会用爱的语言交流,更要学会倾听。对待家人不但要让他们知道你的爱,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爱。</p> <p class="ql-block">晓琴分享:马歇尔博士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大量案例讲述了非暴力沟通的原理和运用,总结出“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8个字。怎么说可以套用固定句式:“当……,我感到……,因为我有……的需要,因此我想要……,你愿意试试……吗?”,如何听把“我”换成“你”就可以了。我发现这个句式很好用,能准确表达我的心声,也能帮助我同理倾听他人。</p><p class="ql-block">当我第三次精读本书,一方面我感到庆幸,因为我有诚实面对自己和他人的需要,学会了“观察”和“感受”,我能实时觉察情绪的起伏变化,能做到不内耗不苛责,因此我想要对推荐分享本书的联清和瑛子表达感谢,你是否能理解内在和谐是一种多么轻松自在的美好体验。一方面我又感到挫败,第一次精读至今7年了,3年前第二次精读,还被瑛子引领着行动训练和场景复盘,我以为已经建立了自己的非暴力沟通模式,而有时候我还是不知觉地迷失在想法和评论中,忽略自己和家人内心深层的“需要”,不能很好地同理回应和正向“请求”,因为我需要和家人亲密关爱又尊重支持,因此,我想进一步理解和表达感受后面的“需要”,学习用清晰、具体、正向、此刻可回应的行动语言提出“请求”,拥抱和满足彼此的需要,去学习真诚有效的沟通,这又让我很受鼓舞。你是否愿意和我一起,用这种鲜活丰盈的生命语言,好好说话用心聆听?</p> <p class="ql-block">品分享:“非暴力,是暴力消退后自然流露的爱”,怀着爱与慈悲,不评判,不消极,能看到对方的情绪,也能看到自己的情绪,能共情、理解和倾听他人,也能诚实、清晰、勇敢地表达自己的需求,用良好的沟通方式实现人际交往的共赢,做一个“知足且上进,温柔而坚定”的人。</p> <p class="ql-block">慧君分享:通过阅读本书,让我对沟通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知。沟通不是简单的说话,而是一种需要用心去体会和实践的艺术。暴力不仅是行为的伤害,那些指责、嘲讽、否定等语言,有时是具有一定“杀伤力”的,它给我们带来的精神和心灵上的创伤可能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书中分析了暴力产生的原因是我们使用了“疏离生命的语言”,包括道德评判、比较和推卸责任。书中提到非暴力够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让我们明白,在沟通时首先要区分观察和评论,客观地说出自己看到的事实,而不是急于评判。其次是讲出我们看到这些行为时的内心感受,让对方了解我们的情绪。第三是关注我们的感受和需要并清楚地告诉对方。第四是提出一个具体的请求、帮助。非暴力沟通“使我们的言语不再只是出于习惯的自动化反应,而是牢固地建立在觉察感受和需要的基础上,做出有意识的回应。”</p><p class="ql-block">非暴力沟通教我们学会带着同理心与自己和他人的需要连接,重新构建表达自己和聆听他人的方式。用爱和尊重去对待他人,同时也更好地理解自己。但知易行难,知道和做到之间有很远的距离,需要我们坚持不断的练习和实践,学会区分观察与评论、感受与想法、请求与要求,学会倾听自己和他人的心声,将注意力聚焦在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四个要素上。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学会非暴力沟通,人与人之间将充满和谐与温暖,这个世界也将变得更加和平与美好。</p><p class="ql-block">感谢瑛子老师和大家的分享!</p> <p class="ql-block">水无颜分享:人,天生了一张嘴,第一个功能是吃饭喝水以维持生存和品尝美味,第二个功能是表达心中所想。但有时候就会觉得心口不一,说出来的话不是自己的意思,与表达能力无关的那种。</p><p class="ql-block">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明明想要关心一下,结果却像是在嫌弃埋怨?事情办砸了明明心里满满的自责,却让人觉得在发脾气?那些一个个伤人与自伤的场面会不断上演。</p><p class="ql-block">读《非暴力沟通》,让读者抽丝剥茧地看清沟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观察,如果不能静心观察自己和对方,如何了解彼此感受和彼此的需要,如何提出请求。观察应该是不带评价的观察,可以说是难点重点,我们习惯性地对看到的事情有自己的看法。而感受,了解对方的感受更要向内看清自己的情绪和需求。由于社会文化并不鼓励我们表达个人需要,我们会害怕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害怕流露出情绪变化,所以在沟通过程中言辞闪烁,最后要互相猜测,增加沟通难度。</p><p class="ql-block">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但我觉得正因为心中有爱,非暴力沟通对沟通双方才是可行的,非暴力沟通让爱流动,让生活更美好。</p> <p class="ql-block">紫妍分享:加了好久的读书会,才有机会去和各位老师交流,因为职业的原因一直作为speaker的角色,昨天在20多位前辈面前,踏实做了一次listener,受益颇多!</p><p class="ql-block">我们要能表达爱,而不要总被误解爱。</p> <p class="ql-block">艳芬分享:这次读书会特有意义,课程是我一直喜欢的课…《非暴力沟通》,10多年前第一次接触这门课时,就喜欢上了这本书,这么多年我确实也一直在践行。非暴力沟通更多的是要用心的践行好8个字:观察、感受、需要、请求。</p> <p class="ql-block">瑞诏线上分享:《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是瑛子老师推荐给我阅读的,我因为读这本书而受益良多。对于我的教师工作而言,这是一本工具书,给我的教育教学带来了一些启迪和思考,对我自身而言是一本疗愈心灵的书籍。2023年,我把这本书定为学校教师的必读书,不仅自己读,还要求全校老师都来阅读,让大家都从中受益。</p><p class="ql-block">此前,我从未深刻认识到,那些脱口而出的指责、随意的评判,像尖锐的刺,会在不经意间扎伤他人。言语上的暴力比肉体伤害更令人痛苦,它使人们彼此疏离,让爱被冷漠与隔阂掩埋。</p><p class="ql-block">《非暴力沟通》让我认识到,沟通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语言技巧,更是深层心灵的交流,是一种充满爱与理解的生活态度。书中提出的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学会客观观察,意味着不夹杂个人偏见地陈述事实,像“根据学习进度,你的作业比预定时间晚了”,而不是直接给学生扣上“拖延”的帽子。表达真实感受也至关重要,让对方知晓你的情绪,是难过、担忧还是失落。比如“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我很担心会影响你的学习进度”。接着明确自己的需要,最后,提出具体可行的请求。看似简单的四要素,在实际运用中却并不容易,需要时刻保持觉察与耐心。当我和别人产生分歧时,我不再急于争辩,而是尽量用非暴力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倾听对方的需求,让矛盾迎刃而解。</p><p class="ql-block">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愿将非暴力沟通融入生活点滴,让温暖的语言成为连接彼此的桥梁 ,让爱与和谐在每一次交流中绽放。再次感谢瑛子为我们推荐了一本好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爱萍线上分享:来不了还是分享几句话,第一次读《非暴力沟通》时,是2018年4月,当时对这个词一无所知,读完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非暴力即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读书分享会结束后,印象最深的是“沟通时,我们要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带着情绪去表达。”二刷《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更感受到非暴力沟通的本质是心中要有爱,对他人有爱,对自己有爱,非暴力是爱的外在形式。非暴力沟通的关键在于践行,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关注自己的感受,从自己做起,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说话,自内而外的转变。</p> <p class="ql-block">图文来源于“勤读会”微信群书友和网络,“勤读会”工作组人员搜集整理。</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读书活动安排:</p><p class="ql-block">1、振泳主分享雷殿生《信念》。</p><p class="ql-block">2、现场分享有诵读环节,具体内容工作组酌情安排。欢迎参加,敬请关注!</p> <p class="ql-block">近期书单:</p><p class="ql-block">4月,振泳主分享雷殿生《信念》。</p><p class="ql-block">5月,水无颜主分享【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p><p class="ql-block">6月,卫强主分享【俄】顾彼得《被遗忘的王国》。</p><p class="ql-block">7月,爱萍主分享【韩】韩江《素食者》。</p><p class="ql-block">8月,秉林主分享周桦《褚时健传》。</p><p class="ql-block">9月,烟花易冷主分享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p><p class="ql-block">10月,艳梅主分享雨果《九三年》。</p><p class="ql-block">11月,国润主分享南怀瑾《维摩诘的花雨满天》。</p><p class="ql-block">12月,10周年年会,自由分享《孟子》。</p><p class="ql-block">2026年1月,秉林主分享潘富俊《草木缘情》。</p><p class="ql-block">2月,正祥主分享【英】迪克·威尔逊《周恩来传》。</p><p class="ql-block">3月,晓岚主分享金庸《天龙八部》。</p><p class="ql-block">4月,云仙主分享琼瑶系列作品,书目待定。</p><p class="ql-block">5月,一片云李老师主分享金惟纯《人生只有一件事》。</p><p class="ql-block">6月,大理作家一苇主分享自己的作品《洱海祭》。</p><p class="ql-block">7月,辉辉主分享麦家《人生海海》。</p><p class="ql-block">8月,富萍主分享,书目待定。</p><p class="ql-block">9月,瑞诏主分享吴承恩《西游记》。</p><p class="ql-block">10月,国润主分享,书目待定。</p><p class="ql-block">11月,晓琴主分享亚妮《没眼人》。</p><p class="ql-block">12月,自由分享暨11周年庆,书目待定。</p><p class="ql-block">2027年1月,瑛子主分享龙应台《天长地久》。</p><p class="ql-block">2月,叶辉—帆书主分享【美】迈克·A. 辛格《臣服实验》。</p><p class="ql-block">3月,丽娟主分享【美】西恩.贝洛克《具身认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