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色延安(八) 走进红色延安,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锡林

延安,这座位于中国黄土高原的城市,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根据地,延安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艰苦奋斗与伟大胜利,延安这里承载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nbsp; 2024年9月4日——9月7日,我们走进红色延安,我们参观延安红色地标建筑及革命旧址、游览红色场馆、参与红色体验活动、观看红色演出、品尝延安特色美食。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红色年代。 延安,不仅是革命的圣地,更是红色教育的摇篮。我们在延安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魅力,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红色教育。 2024年9月4日下午,我们来到了延安1938主题街区。 延安1938主题街区是一个以1938年以前的延安老城为蓝本的文化旅游街区,它位于延安枣园文化广场负一层,毗邻枣园革命旧址,是一个集历史体验、文化消费、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街区。 延安1938主题街区真实还原了老延安的街景和风物,主要街道布局完全遵循1938年老延安城的街衢、市井。 主街建筑以老延安城的建筑为整体风格,局部复原了中共“七大”礼堂、新华书店、文化俱乐部、城隍庙、城门、牌坊、边区银行、边区邮局、保育院、大众戏院等上世纪三十年代老延安城的标志性建筑,让游客仿佛穿越到了1938年的老延安城,让人们对那个时代的生活方式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延安1938主题街区内汇聚了众多的延安及陕北地区的特色美食,让游客可以品尝到地道的陕北味道。 1938主题街区设有文创产品等区域,游客可以购买到具有延安特色的纪念品和文创产品,也可以在这里体验到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品制作。 在延安1938主题街区,汇聚了陕北地区的民宿文化元素,如:窑洞、窗棂、土炕、石磨等民居符号,红辣椒、小米饭、南瓜、土豆等饮食符号,以及安塞腰鼓、剪纸等文化符号,游客在这里领略和体验到了浓郁的陕北风情。 这里复原了1935年10月18日毛泽东主席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在吴起镇张湾子村的旧居。 1935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铁边城。当天下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入住铁边城以东张湾子村村民张廷杰家的三孔窑洞里。其中一孔窑洞为毛泽东居住;一孔窑洞为张闻天、王稼祥等领导居住;一孔窑洞设为办公室,内有电台等设备。<div>当晚,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议。会议根据当时的形势和部队的实际情况,讨论了中央红军入陕后的作战方针、与陕甘红军会师、巩固扩大陕甘革命根据地等问题。会议决定:一、整顿部队,提高战斗力;二、与群众建立良好的关系,扩大红军,组织游击队;三、物资器材、衣服问题,自己解决,不要再麻烦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六军。</div> 这里复原了毛主席在吴起张湾子村所居住窑洞内的场景,窑洞不大,土炕占据了大部面积,土炕上有炕桌,炕桌上摆放有油灯、茶具等。 9月4日下午,我们在延安1938主题街区学习了延安剪纸手工艺。 延安剪纸是一种陕西省的传统民间艺术。延安剪纸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光荣的革命传统。 &nbsp;延安剪纸风格多样、剪法丰富、题材广泛,题词包括吉祥如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男耕女织、家禽饲养等,反映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和生活场景。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延安新文化运动兴起,艾青、江丰等搜集整理了大量窗花,出版《延安剪纸》,使其受到广泛关注。 2010年,以延安剪纸为主体的“中国民间剪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9月4日下午,我们在延安1938主题街区还体验学习了延安的安塞腰鼓。‌ 视频:安塞腰鼓表演。 安塞腰鼓,是流传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的传统民俗舞蹈,历史悠久,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安塞腰鼓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陕北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是陕北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安塞腰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塞腰鼓不仅在国内广泛传播,还走向了世界,在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 安塞腰鼓的表演时间大多在正月初一至十五、庙会或丰收等喜庆日子,表演人数少则几人,多则数百人甚至上千人。 安塞腰鼓动作幅度大,舞者尽情挥洒激情,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感。安塞腰鼓的鼓点节奏丰富多变,使表演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能迅速调动现场气氛。 安塞腰鼓体现了陕北黄土高原人民的淳朴、热情、彪悍、豪迈与奔放,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饶、勇往直前的精神,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视频:学习安塞腰鼓。 <p class="ql-block">9月4日傍晚,我们来到了延安“兀里红谣”。</p> 我们在这里品黄土乡愁,寻年代记忆,承红色基因。 <p class="ql-block">我们身穿八路军军装,在“兀里红谣”包饺子,体验了军营集体生活。</p> 晚上,我们住宿的延安“兀里红谣”民宿,它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赵家岸村,是由村里闲置下来的300余孔山体窑洞改造而成。 晚上,我们在“兀里红谣”非遗文化广场举行了篝火联欢晚会,美友们自荐献艺,以诗歌朗诵、合唱、舞蹈等形式,表达了对革命圣地延安的向往之情。 9月5日清晨,“兀里红谣”民宿的景色。 “兀里红谣”民宿依山而建,按照“一院一景一主题”对300余孔山体窑洞全面升级改造。 “兀里红谣”民宿在保持原有窑洞村落风貌的基础上,保留了窑洞特有的木质门窗、石块砌墙、石板铺路。 窑洞内保留了传统土炕的样式,还配备了齐全的生活用品,营造出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 民宿的名字“兀里红谣”寓意深远,其中“兀”代表山体,“里”代表居所,整体意味着在山体的居所,与陕北窑洞同义;“红”象征红色革命圣地,“谣”与窑洞的“窑”同音,代表红色革命故事。 “兀里红谣”民宿不仅是一个住宿的地方,更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地方。 它依托于延安的红色文化背景,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和体验,让游客深入了解陕北的文化和历史。 如今,这里的非遗文化广场已成为网红打卡地。 9月6日上午,我们乘车前往黄河壶口瀑布景区,途中经过一处“北京知青旧居”。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北京知青旧居保留了窑洞的原貌。</p> <p class="ql-block">窑洞门口悬挂着玉米等农作物,窑洞门外还有生产生活用具。</p> 我们在此午餐时,当地村民为我们表演了陕北民俗歌舞。 2024年9月6日下午,我们前往延安甘泉县。延安甘泉县是一片红色的热土,境内有红色革命旧址26处,曾是党中央、陕甘边苏维埃政府驻地,是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地,中央红军长征胜利总结地。 在延安甘泉县这里,毛主席发表了著名的“雪地讲话”,作出了“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的伟大论述。 我们来到了甘泉县石门小镇。 甘泉县石门豆腐小镇位于甘泉县城西北19公里处,毗邻甘泉大峡谷、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泉段),这里四周群山环绕,以陕北传统窑洞建筑为根,以千年古法豆腐技艺文化为魂,是集“陕北民俗、乡村美食、田园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在石门豆腐小镇,现有保存完整的古槐、古井、古窑等景物,已开发顺天豆腐、石墨广场、石门在望等景观。 石门古槐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历尽风雨沧桑,仍然枝繁叶茂,槐花飘香。在树下许愿,是心灵的寄托,也是乡愁的记忆。 我们在甘泉石门古镇品尝了享有盛誉的“甘泉绿豆腐”。 延安甘泉县素有“中国绿豆腐之乡”美誉,可追溯到隋唐,传承千年之久。“甘泉绿豆腐”被评为中国八大名豆腐之一,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不吃石门豆腐,枉游石门雄关”。顺天古法豆腐采用陕北优质双青豆,遵循传统古法工艺,生产古法豆腐。 石门古法豆腐是甘泉绿豆腐的重要发源地,古法技艺被列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晚上,我们住宿在甘泉县石门豆腐小镇的窑洞民宿酒店。 2024年9月7日下午,我们来到延安红街。延安红街是延安市的一处红色文化与旅游景区。 延安红街以党中央“延安十三年”(1935年至1948年)为历史背景,还原老延安城街景的建筑风貌,建成了4个革命主题街区,形成了5大红色主题广场,使延安红街成为辐射全国的红色教育传播地、汇集陕北民俗文化的集中地、全方位红色文化体验的特色文旅小镇。 9月7日傍晚,我们在延安红街观看了大型沉浸式情景体验剧《再回延安》。 《再回延安》是一部红色行进式情景体验剧,全剧共有四幕,它以延安革命历史为背景,以一本红军日记为线索。 《再回延安》采用倒叙方式,通过“一间记忆的博物馆”、“一簇燎原的星火”、“一条漫漫的长征路”、“一面不朽的旗帜”四部分内容,带观众一路追溯一段真实的历史岁月和一个曲折的故事。该剧从普通士兵的视角出发,表达了对无名英雄的讴歌与缅怀。 大型沉浸式情景剧《再回延安》不同于以往的“坐着看”,而是采取了行进式的“站着看”、“走着看”的形式。每一幕演完,观众都要跟随剧情转场到下一幕,参与到剧情之中。 《再回延安》利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法,让观众和演员在不同的时空里有着多重的互动体验。在观看《再回延安》的过程中,观众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剧中的情节和场景变化,做到真正的身临其境。 在爬雪山场景中,红军们在雪山峭壁滑落、摔倒,又不断攀爬,我们也好像身处此景之中。 在过草地的场景里,我们近距离看见红军战士们被困于饥饿、伤病之中,更令人倍感征途之艰难险阻。 最后一幕“一面不朽的旗帜”,一面巨大的红旗从空中缓缓落下,我们可以伸手触摸,跟随着剧情放声高歌。 <p class="ql-block">视频:我们在延安红街观看大型情景剧《再回延安》。</p> 《再回延安》不仅让我们对红色岁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还能深切体会到坚持理想、追求真理的延安精神,现场观众无不为之感动! 9月7日晚上,我们就要离开红色延安了,在前往延安火车站的大巴车上,拍下了延安宝塔山的夜景。 我们在延安火车站站前广场拍照留影。 2024年9月4日至9月7日,我们走进延安,这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延安的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革命精神永远闪耀,红色文化代代相传!<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