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练习册“亮起红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深度反思

薛凤娟

<p class="ql-block">  今天下午,在办公室批改孩子们的语文练习册时,我的心情就像打翻了五味瓶,百感交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练习册是针对《小公鸡和小鸭子》这一课布置的,批改完,我数了数,全班51个孩子,练习册全对拿到优秀的,竟然只有10个。看到这样的结果,我的内心满是失落。这让我不禁回想起下午第二节语文课,给孩子们讲解练习册时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课上,我一道题接着一道题耐心讲解,尤其最后那道阅读题,我觉得难度较大,为了让孩子们能给出更完美的答案,便一个字一个字地分析,还把自认为最贴切的答案,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当时,下课铃已经快要响了,我原本打算领着孩子们,对答案里那些他们没学过的字,比如“谢”“应该”“互相”“帮助”,进行细致的书空练习,每个字至少书空两三遍,再让他们写到练习册上。可一想到马上要下课了,下节课又不是我的,时间紧迫,我只好让孩子们跟着我匆匆书空了一遍。</p> <p class="ql-block">  果不其然,从练习册的错误情况就能看出,问题就出在这几个字上。有的孩子习惯好,坐得端端正正,认真看我书写,用心跟着书空,填写练习册时就没出什么差错。但有些孩子,平时习惯就不好,我在黑板上示范时,他们根本不抬头,我写一个,他们就照着写一个。更有甚者,完全不顾我在讲什么,自己埋头往练习册上写,结果错误百出。</p> <p class="ql-block">  记得当时在黑板上写完示范答案后,我还问孩子们,写这么长一句话,还有好多没学过的字,是不是有难度。孩子们笑着点头承认。我鼓励他们挑战一下,看看能不能写对,争取让练习册得优秀。有的孩子信誓旦旦,有的孩子却面露难色。下课铃响后,看到有几个孩子没写完,我还特意在教室里又等了几分钟,让他们完成书写再上交,并且一再叮嘱他们写完仔细检查一下,一个字一个字核对,看看有没有多写、漏写或写错的地方。可一年级的孩子毕竟年纪小,很多人还不懂得如何检查作业。看到别的同学交作业,他们也急急忙忙地交上来,还自信满满地说自己都写对了。没想到,现实却给了我沉重一击。</p> <p class="ql-block">  除了以上问题,我还发现,在引导孩子们读题理解题意这方面,我做得也不够到位。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时,我听到二班贾老师给学生讲这一课时,让学生跟读题目,一句一句地引导他们理解题意,之后再让学生做题。相比之下,我直接让孩子们自己读题,自以为在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以为读一遍题目他们就都能读懂。实际上,孩子之间是有差异的,集体读题时,不少孩子根本不专心,有些字不认识,只能滥竽充数,根本没有真正理解题意,这样又怎么能做对题呢?</p> <p class="ql-block">  通过今天这件事,我越发认识到,教一年级的孩子,必须要有十足的耐心,教学节奏要慢,讲解要细致。我不能再高估孩子们的能力,毕竟他们识字量有限,很多习惯还在养成阶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吸取教训,每一步都稳扎稳打,陪着孩子们慢慢进步。我相信,只要用心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帮助孩子们在学习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