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尚湖,诗意常熟之行

南洋北国

<p class="ql-block">虞山尚湖,诗意常熟之行</p><p class="ql-block"> 在闲适的假日里,我奔赴常熟,踏上一段充满诗意与惬意的旅程。前往时,选择了苏虞张公路,而后从花七里经季巷路驶向尚湖路。一路上,乡村小道蜿蜒曲折,像是大地的脉络。道路两旁,金色的油菜花肆意绽放,如同一片金色的海洋,微风拂过,涌起层层花浪;绿油油的麦田与之相邻,麦浪与花浪相互呼应。</p><p class="ql-block"> 小河边上,机帆船静静停泊,田埂旁,小菜园子生机勃勃,种满了各种新鲜的蔬菜。古朴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与现代化的建筑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田园风光图。这里的一切,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让人感受到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p><p class="ql-block"> 转道沿尚湖环湖路向北,虞山尚湖的美景尽收眼底。依山傍湖的草坪上,农家乐星罗棋布,路边的休闲港湾充满了闲适的氛围。这里风景迤逦,空气清新得如同被过滤过一般,视野极为开阔。我带上帐篷,随意找一处地方休憩,泡上一杯香茗,品尝着美味的野餐,全身心地沉浸在这美好的时光里,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若是感兴趣,还可以从拂水堤走过串月桥,在体育路段欣赏东西尚湖和虞山。此时,仿佛置身于山水画卷之中,清幽的虞山,淡璞的尚湖,虽未踏入尚湖公园,却已然深入这湖光山色之间。我每次来到常熟,都会安排这样的行程,简约而又舒心。带着这份好心情,前往方塔街,在城北食府就餐。这里的菜肴不仅美味可口,性价比也极高,让人的满意度骤升,心情也更加愉悦。</p><p class="ql-block"> 半天的尚湖虞山之行,再加上一顿丰盛的美食,正所谓“十里青山半入城”,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聆听古塔风铃的清脆声响,思绪也随之飘向远方,不禁思千古幽情。茶余饭后,寻个清闲时刻,来到方塔园散步,舒缓身心。方塔园里,方塔与宋代古井、古银杏并称为“园中三宝”。方塔翘楚江南,历经800余年的风雨沧桑,依然伟岸隽秀,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成为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熟的古城标志。</p><p class="ql-block"> 说起方塔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高僧文用认为常熟城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在风水学上称“主位低客位高”,应当在城东南建一座浮屠以“抬高主位”。当时的县令采纳了高僧的建议,发动民众建塔。然而,建塔仅半年,主持此事的文用和尚就去世了,由于耗资巨大,工程不得不被搁置。时隔140年,才有僧人法渊发动续建。常熟人众志成城,终于成就了这一方大观。此后,明清两代均对方塔进行了修葺。清咸丰十年(1860年),方塔所在的崇教兴福寺毁于兵火,幸运的是,方塔得以幸存。“千载景观文蔚虞山福地,九重新颜霞蒸吴会名邦。”常熟人视大难不倒的方塔为祥兆,对其充满了敬畏与喜爱。</p><p class="ql-block"> 方塔园位于常熟古城东端,是在宋代古迹旧址上新建的古典园林,总占地面积近3万平方米,因园内有方塔而得名。方塔全名“崇教兴福寺塔”,四面九层,是古城常熟的标志性建筑。它始建于南宋,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方塔园的建筑均为仿宋形制,既有着皇家园林的绚丽大气和文脉神韵,又采用了江南园林曲折多变的手法,曲桥亭台、轩廊水榭、山石花木相互映衬,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 方塔园的景区布局丰富多样。景区东北部设有“碧水琴川”廉政文化主题公园,北部设有常熟市碑刻博物馆和常熟名人馆。方塔街是在宋代古迹旧址上新建的古典式园林,建于江南四大名刹崇教兴福寺废址,所有建筑均遵循宋代形制,总占地面积约30000平方米,因园内的南宋方塔而得名。园外仿宋商肆林立,历经数年发展,已形成“仿宋一条街”,有常熟老城隍庙之称,是旅游、休闲、购物的绝佳去处。</p><p class="ql-block"> 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位于常熟古城西北的十里虞山(人俗称卧牛山)是神牛所变,而方塔就是栓牛之桩。这个传说为方塔和虞山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方塔园东门入口处广场上,建有气势雄伟的石牌楼。正面额书“辉映海虞”,背面为“建炎遗构”。立柱两面镌有常熟籍著名学者钱仲联先生撰书的楹联:正面题:“塔以方名天水肇基千劫过,境能园照袛林新拓万人来”;背面题“汇浮图博物於一园法灯普照,阅南宋至曼殊等四代禅史增辉”。</p><p class="ql-block"> 方塔园东门是五开间歇山式大门,朱栏白墙,显得端庄明朗。屋脊的“鸱尾”状似鱼形之龙,这是宋式建筑的特点之一。大门上悬“方塔园”匾,内外各有一联:外联为明代文征明撰书“百年形胜夸天设,一代文章属地灵”;内联由清代邑人孙原湘撰“七溪流香穿郭过,半山飞绿进城来”。这些楹联与建筑相互映衬,彰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进入东大门,循廊左行,便可到达“识春轩”。轩旁植梅数枝,每至春日,梅花绽放,仿佛在专门为人们传递春的消息。沿“千叶一卷廊”缓缓而行,一路修竹疏朗,竹叶在风中摇曳,叶影婆娑,仿佛能为人滤去胸中的俗虑。在此处眺望方塔东南两面,当紫霞满天之时,阳光洒在方塔上,给方塔镀上一层金色,使其气宇轩昂,壮丽无比。曲廊尽处有方亭,名为“文渊亭”,用以纪念方塔的始建人和续建人——文用和法渊两位高僧。亭近土岗,岗上嘉木连荫,小径蜿蜒飘逸,鸟鸣相续,构成了一处名为“南岗耸翠”的美景。</p><p class="ql-block"> 进东大门右行,顺着廉廊向廉池前行,廊内建有常熟历代名人的廉政警言格句木刻,让人在欣赏园林美景的同时,也能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至“蠡勺清心”,在这里可以观赏到水中塔影。千年古塔、百年老树、红栏白墙的仿古建筑、造型多姿的小桥和蓝天白云,共同倒映在水中,组成的一幅幅画面别有情趣,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 池北有一棵古银杏树,这棵古银杏树高20米,主干胸径粗2米多。据《常熟市志》古树名木栏记载,其树龄已有800多年,是这公园里宋代遗下的“三宝”之一。古银杏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枝繁叶茂,见证了方塔园的历史变迁。池西有问泉堂,堂前有古井。古井的井砖形制与部分塔基用砖相同,可以证明井为宋代之物。上部井径0.52米,测深5.7米,井栏以一巨大青石雕成,呈八角形,甚为独特。</p><p class="ql-block"> 方塔园东北部的“碧水琴川”廉政文化主题公园是常熟廉政教育示范点之一,主要利用方塔园东北部原有建筑改建,在建筑风格上与公园原有形制基本保持一致,由廉廊、廉吏馆、廉池、廉碑四个部分组成,集中展示了常熟历代廉政人物的生平、墓志碑图片、廉政事迹和廉政警言格句,让人们在游览的过程中,了解历史,传承廉政文化。</p><p class="ql-block"> 常熟市碑刻博物馆是收藏、陈列历代碑刻及拓片资料的专题博物馆。2000年被命名为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重新被命名为常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馆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采用江南古典园林格局而建,碑廊全长500米,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民俗、人物传记四个展区,共展出唐、宋、元、明、清各类石碑800余方。馆内还建有常熟名人馆、崇兰草堂、景贤亭、翰墨亭、塔影潭、清远楼、雅雨居等景点,与方塔前后呼应,回廊曲折,环境典雅,是人们休憩和展示常熟历史的重要游览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近距离欣赏到历代碑刻的艺术魅力,感受历史的沉淀。</p><p class="ql-block"> 常熟名人馆系原虞山镇大东门外清代总官庙大殿,1993年移建于此,建筑面积约280平方米。主要展示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铜像雕塑展示区,分别陈列“常熟文史祖”商代仲雍和吴文化始祖“南方夫子”严偃的铜制塑像;二是图文展示区,采用木刻图版、珍贵历史照片等形式,分别介绍了136位已故常熟籍名人传略,其中包括著名革命烈士、当代二院院士以及在社会科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人士;三是名人名录展示区,共陈列8名状元、483名唐代至清末科举进士和22位常熟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名录,充分展示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熟深厚的人文底蕴。走进名人馆,仿佛穿越时空,与历代名人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p><p class="ql-block"> 方塔园西部为方塔园二期开发景区。这一景区依然沿袭了前期景区仿宋写意山水的构建风格,同时纳入生态理念,充分利用植物进行造园造景,于2002年国庆节建成开放。有醉尉亭、灵秀清远、一目千嶂、月秀山房、文华堂等景点。醉尉指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开元年间任常熟尉,擅长草书,每酒后落笔,龙飞凤舞,似有神力相助,人称“草圣”。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曾有描述“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落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张旭在常熟作官时的住址名叫“醉尉街”,就与方塔园一墙之隔。当年他练字洗笔的“洗砚池”已不复存在。为了纪念这位中国书法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书法家,建造了醉尉亭,并将这顷碧波取名为“醉尉池”,如今“醉尉池”观鱼已是方塔园广为游客喜爱的一景。游客们在这里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景色,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在常熟的这段旅程中,虞山尚湖的自然风光与方塔园的历史文化相互交融,让我沉醉其中。正如那几句诗所描绘的:“翠色连云半入城,虞山烟雨掩钟声。”以山色与古城相融的意境,勾勒出“半山”与常熟城相依的诗意画面;“湖光潋滟映苍黛,半是青峦半是禅。”结合尚湖与虞山的山水之韵,突出山间古寺的宁静禅意;“拾阶探幽林壑静,剑门奇石立斜阳。”描绘登山所见,既有山势险峻,又有历史沉淀(如吴文化遗迹);“一城秋色半山染,枫叶燃霞落古垣。”以秋景为引,点出山色浸染古城的季节之美;“琴川古韵随波远,半入云峰半枕河。”融入常熟“琴川”别称,展现山水与人文交织的婉约气质。常熟,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心灵的触动,让我对它充满了眷恋与不舍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