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化积淀地——记淮南市寿县一日游

千里雷声

<p class="ql-block">  寿县全貌</p> <p class="ql-block">  安徽寿县古城东门,又叫宾阳门,是寿县4座城门中保存最完好的宋代古城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文物保护价值。该城门与瓮门错置,具有特殊的军事防御和防水功能。寿县古城墙是全国七大古城墙中保存较完好的一座宋代城墙,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p> <p class="ql-block">  寿县宾阳门(东门)</p> <p class="ql-block">  走到西大寺巷尽头,这就是报恩寺了。报恩寺,是一座唐朝时期的佛寺,总面积 14700多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建筑之雄伟,在江淮大地上可谓首屈一指。据说此寺于唐贞观年间玄奘法师主持修建,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报恩寺</p> <p class="ql-block">  进入报恩寺大院,越过高大红色的照壁,迈进山门,即到第一进大院,院内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院正中是宋塔地宫,原为九级的北宋舍利砖塔,后倒塌六级,残存的三级因危及游人安全, 于1977年拆除。清基时发现了塔下的地宫,地宫有彩绘壁画及金、银棺等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  再穿过二佛殿,便来到第二进深院,两棵千年银杏遮天蔽日,把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和东西廊房掩映在绿荫之中。</p> <p class="ql-block">  飞角流丹的大雄宝殿,是报恩寺的主建筑物,建在一米多高的石基上,更显威严庄重。殿面五间,进深三间,殿门前有长廊,立石质方形廊柱,柱面有花乌浮雕,门东一柱础上有“石羊抵头“,画面生动逼真,此为“寿州内八景”之一景。大殿内东、西、 北三面是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泥塑十八罗汉和唐、宋、明、清四代的木雕、铜铸造像等几十尊,神态各异,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  寿县“三眼井”是安徽寿县重点保护历史文物,位于东街南过驿巷内的民居旁,井边就是人来人往的菜市和小商品摊点。每天都能看到勒满绳印的井边围满了汲水洗涮的人,三眼井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之能从三个井口汲水,着实为这片人口集中的地方提供了极大的方便。</p> <p class="ql-block">  三眼井</p> <p class="ql-block">  从宾阳门沿内城街道向北行不远,就可以见到东北角的旧时“月坝”遗址。它位于城墙下,目前已经修葺一新,如小公园一般。拾阶而上,便可见到层叠如小山包的月坝体系。</p> <p class="ql-block">  月坝的台阶</p> <p class="ql-block">  寿县月坝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所谓“月坝”,是以城内涵段的转角角顶为圆心,向上建筑一砖石结构的圆筒状坝墙,直径达7.7米,在全国可谓独一无二。它能保护涵闸,避免内河积水,也可随时开关闸门控流,以防倒灌等风险。因为虹吸原理,洪水即使高出城内地面,城内污水也一样能够排出城外。</p> <p class="ql-block">  如小山包的月坝</p> <p class="ql-block">  “靖淮门”位于淮南市寿县的县城内,是寿县古城的北侧城门,城门与古城一起都是始建于宋朝的,又经过明清时期的不断整修形成现在的规模。及至目前,城楼和瓮城都保存完好,是一座重点保护的文物建筑。</p> <p class="ql-block">  靖准门(北门)</p> <p class="ql-block">  靖准门</p> <p class="ql-block">  中午,我们在靖淮门附近每人吃了一碗正宗的淮南牛肉汤,那浓郁的汤汁,鲜嫩的牛肉,搭配酥脆的烧饼,真的让人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  淮南正宗牛肉汤</p> <p class="ql-block">  烧饼</p> <p class="ql-block">  “定湖门”位于寿县的内环路与西大街交叉口西北50米处,是寿县古城墙的一部分。定湖门不仅具有军事防御功能,还承载着寿县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  寿县定湖门(西门)</p> <p class="ql-block">  定湖门的建筑风格独特,门洞上方有精美的砖雕和石刻,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艺术魅力。门洞内宽敞明亮,可以容纳多人同时通行。站在定湖门前,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瑰丽。</p> <p class="ql-block">  精美的砖雕</p> <p class="ql-block">  寿县“孔庙”,位于寿县西大街,始建于唐代,元泰定元年(1324年)移至西街。元泰定元年(1324年)至清光绪六年(1880年)共经大小四十二次维修、扩建,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建筑群。现有建筑为明清时期遗物,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孔庙</p> <p class="ql-block">  寿县“孔庙”坐北朝南,其格局重关叠嶂,共有五进院落,形成寿县孔庙建筑群,整体建筑的合理布局,建筑风格的厚重巧妙,其建筑群的完整保存,为研究寿县地区明、清时期古建筑的建造思想、技艺、风格的变迁提供了实物依据。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  孔庙</p> <p class="ql-block">  寿县奎星楼,位于寿县城西大街孔庙的右侧,是一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三层木结构楼阁,历史悠久,景色壮观。这座楼阁经历了多次修葺,但原貌未改,它不仅是寿县孔庙建筑群的一部分,也是寿县文物古迹中的珍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  奎星楼</p> <p class="ql-block">  寿县奎星楼高二十米,造型别致,挺拔宏丽。楼基于石台,五面环以栏杆,形成宽敞的回廊。阁内六根“通天柱”直通顶层,与每层梁木相连,沿壁设旋梯可拾级登临。飞檐斗拱、平地六角形的设计,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奎星楼</p> <p class="ql-block">  寿县的“状元府”,是指清代咸丰年间状元、武英殿大学士、光绪皇帝的老师孙家鼐的故居。孙家鼐出生在寿州城一个世代书香之家,曾祖孙士谦曾任乾隆年间的刑部郎中,祖父孙克伟是贡生,父亲孙崇祖亦是池州府的教谕。长于这么一个世代书香之家,排行最小的孙家鼐,理应最受宠爱,但他父亲治家极严,要五个儿子都走读书入仕的道路。皇天不负苦心人,她的五个儿子后来都成为朝廷所倚重的能吏。这就是寿州城内太傅第门上的对子“一门三进士、五子四登科”的出处。</p> <p class="ql-block">  状元府</p> <p class="ql-block">  寿县“清真寺”,位于寿县寿春镇回族群众聚居的清真寺巷内,占地面积5632平方米。唐宋时,寿城清真寺建于寿县城西北隅。明代寿县清真寺移建现址,历经多次重修。</p> <p class="ql-block">  寿县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  寿县清真寺建筑群坐西向东,三进重院,院落东西长128米,南北宽44米,各式房屋40余间。总体仿北京太和殿的宫殿式建筑模式。正门为大中门,南北两侧设偏门;正屋为二门,两侧亦设偏门。中院,正殿为无相宝殿,殿前设宽广的平台,南北有厢房。后院由无相宝殿环以垣墙组成。寿县清真寺古建筑群,是华东地区保存较完整且有自身风格的伊斯兰教建筑。</p> <p class="ql-block">  寿县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  “通淝门”是寿县古城的南城门,也是最高大宏伟的城门。通淝门是进入寿县古城的必经之地,这里可以登上二楼漫步古城墙,夜里的通淝门金碧辉煌,很是漂亮。</p> <p class="ql-block">  寿县通淝门(南门)</p> <p class="ql-block">  通淝门</p> <p class="ql-block">  寿县是楚文化的最后积淀地,有着众多承载历史的古迹。走在寿县古城的街道上,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登上古城墙,看着那黛青的城砖,蜿蜒的城墙,让人联想到曾经的金戈铁马。寿县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城内古迹甚多,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来此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谢谢!</p> <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26日写于安徽霍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