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170713,与影友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驱车在高速G0611前往尖扎县李家峡水库,到达当顺乡占加村黄河附近,下高速上省道S203(此段高速正在修建),过黄河后不到一公里,看见正在修建的“海黄”跨河大桥,便驻车上桥,拍摄了几张建桥工人劳动场景的照片。高海拔,又值正午,工人们的劳动是非常辛苦的。为了早日完工,他们吃住在工地。之后又拍了一些为改善景区道路而为扩路做准备,用大吊车将十数吨的拦路石吊装到工程运输车的场面,最后又深入坎布拉地质公园,拍了一些推土机推路,工人接电缆为搭建引黄渡漕的壮阔画卷,使我们由衷的感到他们才是人类的造福者,是最可爱的人! </p> <p class="ql-block"> 这是早饭后从同仁市前往李家峡水电站行驶一段高速后转省道S203后驻车拍的一张黄南黄河流域自然风光照,雄伟险峻色彩褚红的山脚下,翠绿的树林与青黄色的青稞,相得益彰,把青藏高原的最美一面展示的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从旅游的角度来看,走国道、省道、县道更有意义,它可以让你近距离享受“最美风景在路上”的快乐,看看这段301国道旁的风景,褐红色的悬崖峭壁在风雨侵蚀作用下,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坑坑洞洞,山头上却有一丛丛青草,一大群白羊不知道从哪里上去的,抬头仰望,好似蓝天上飘动的白云,再加上红色峭壁上点缀的几棵绿树,简直就是一幅天然的画卷,太美了!</p> <p class="ql-block"> 有诗《红岩牧景》曰:</p><p class="ql-block"> 红岩似火刺青天,绿草如茵覆岭巅。</p><p class="ql-block"> 羊似珍珠坡上撒,树如翠盖壁中悬 。</p><p class="ql-block"> 风吟旷野传清韵,日暖幽崖绘雅篇。</p><p class="ql-block"> 此景天然成妙趣,逍遥牧意自悠然 。</p> <p class="ql-block"> 当日12点时我们渡过了国道310上的黄河大桥,行驶了十来公里就看到了规模宏大的现代化“海黄大桥”,虽然还没交付使用,但总体工程已进入尾声。这是站在国道上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海黄大桥由工建二局建设,主体已经完工。这座桥南边直接与穿山隧道连接,跨过黄河后再跨过省道与到青海的张汶高速(G0611)连接。</p> <p class="ql-block"> 《水调歌头·赞大桥》</p><p class="ql-block"> 峻岭耸天际,飞架一虹雄。钢栏银索相衬,气势贯西东。大道车流行缓,远客悠游闲步,胜景映眸中。巧技破天险,奇构韵无穷。</p><p class="ql-block"> 凭栏望,思匠智,叹神工。通途既就,南北无阻意难穷。昔日山川相隔,此际天涯邻近,笑语乐交融。巨作垂青史,浩气贯苍穹 。</p> <p class="ql-block"> 图中水泥桥面上带轮滑的管子可能是电缆保护管或施工用的临时管道 ,用于在施工过程中保护内部线缆或输送流体等材料,两头连接的小机器可能是相关的牵引设备或控制装置,帮助管子在施工中移动或进行相关操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海黄大桥是跨越黄河的一座重要桥梁。它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是共和至玉树高速公路上的控制性工程。该桥采用双塔双索面钢混组合梁斜拉桥结构,其建成通车改善了区域交通条件,加强了黄河两岸的联系,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的建成,标志着黄南到西宁高速即将贯通。</span></p> <p class="ql-block"> 工人们正在给大桥上的路面铺沥青。</p><p class="ql-block"> 七月的尖扎县,烈日当空。黄河水在骄阳下泛着粼粼波光,岸边的工地上,机械轰鸣声不绝于耳。</p><p class="ql-block"> 沥青铺路机缓缓前行,滚烫的沥青冒着热气,散发出刺鼻的气味。大型压路机紧随其后,将路面压实。运送沥青的货车司机老李,额头上沁满汗珠,他小心翼翼地操控着方向盘,将冒着热气的沥青倾倒在指定位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铺沥青机过后,工人们还得把接口处整平。"这边接缝处再来一点!"工长老王大声指挥着。几个工人立刻拿着铁锹上前,仔细地将接缝处的沥青整平。他们的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在阳光下泛着盐渍。不远处,几个工人正在清扫残余的沥青,确保路面整洁。</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乐同工路D标段的工人们用铁掀把散落的沥青装到铲车斗子里。</p><p class="ql-block"> 《鹧鸪天·赞筑路工》</p><p class="ql-block"> 岭下骄阳映碧空,工装鲜亮战途中。铁机滚滚铺油路,健步匆匆伴劲风。</p><p class="ql-block"> 迎酷日,斗炎虹,汗珠洒落意无穷。但期大道通南北,留取辛劳史册融 。</p> <p class="ql-block"> 《破阵子·赞筑路工人》</p><p class="ql-block"> 岭畔骄阳似火,道中机器轰鸣。工者橙衣彰劲骨,铁铲翻飞铺沥青。汗流犹奋行。</p><p class="ql-block"> 不惧山高路远,何辞暑酷霜凌。筑就通途连广宇,便利人间誉满城。心期绮梦成 。</p> <p class="ql-block"> 这是沥青铺设机。</p> <p class="ql-block"> 这是看守工地的工人在集装箱做成的简易屋门口吃午饭。生活十分艰苦。正午时分,工人们陆续走进工地旁的临时工棚。简陋的餐桌上摆着简单的饭菜:白菜炖粉条、土豆丝和米饭。工人们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吃着午饭。</p><p class="ql-block"> "这天气,沥青温度都快160度了。"老李扒拉着饭说道,"不过想想这桥通车后,藏区的娃娃们上学方便了,再热也值得。"</p><p class="ql-block"> "是啊,"老王接过话茬,"咱们这是在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呢!"工棚里响起一阵爽朗的笑声。</p> <p class="ql-block"> 这是给工地上工人送饭的姑娘。</p> <p class="ql-block"> 高速公路的高速建设,使我们的交通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这一切都是战斗在生产工程第一线的工人辛勤劳动的结果。他们才是最可爱最值得尊敬的人! </p> <p class="ql-block"> 15点48分,我们从李家峡水电站景区出来往回返,却遇到了为李家峡景区道路扩展而用大吊车把影响扩路的大石头吊起来准备运走的大吊车施工,我们只好驻车路旁,顺便拍了几张把巨石吊装运输车的施工照片。</p> <p class="ql-block"> 《临江仙·工地即景》</p><p class="ql-block"> 峻岭葱茏天湛湛,云闲风抚山冈。吊车高举石重央。卡车停路旁,匠者志如钢。</p><p class="ql-block"> 昔日荒途今改造,众人齐力奔忙。蓝图铺展韵悠长。且看新景致,明日更辉煌 。</p> <p class="ql-block"> 正在往车上放数十吨重的大石头。</p> <p class="ql-block"> 李家峡水电站库区非要美丽,但这道路还是很多年前修的乡间小道,很难会车,为此当地政府 扩道移石,完善景区生态治理。</p><p class="ql-block"> 蓝天似洗映山川,机械轰鸣作业酣。</p><p class="ql-block"> 巨臂轻挥移巨石,工人巧作克难关 。</p><p class="ql-block"> 路边草木添生气,岭外风云入远观。</p><p class="ql-block"> 建设征程多壮志,通途拓展梦将圆 。 </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路确实太窄了,大多地方无法会车。</p> <p class="ql-block"> 16点18分,在国道310旁的山坡上,发现了一只由丹霞地貌构成的像卧着但头伸的很高向前探望的天狗,而此时前方蓝天上恰有一小朵白云,好似初升的月亮,这景象令人眼前一亮,急忙驻车欣赏,并留下了永恒的印记。正是</p><p class="ql-block"> 土柱高耸红似火,天狗望月守千年。</p> <p class="ql-block"> 《赤岩孤峰》</p><p class="ql-block"> 蓝天似幕衬红岩,一柱孤峰刺宇寰。</p><p class="ql-block"> 岁月雕痕留故事,沧桑入画蕴诗篇 。</p><p class="ql-block"> 荒坡浅草添幽意,远际闲云伴静眠。</p><p class="ql-block"> 独立此间观四野,心随浩渺忘尘缘 。</p> <p class="ql-block"> 《水龙吟·观赤山》</p><p class="ql-block"> 连绵赤岭横空立,似画如屏天铸。嵯峨峭壁,嶙峋奇貌,翠痕微著。岁月雕镌,风刀霜剑,韵姿难赋。望层岩叠嶂,雄浑势壮,惊尘世、仙踪慕。</p><p class="ql-block"> 遥想沧桑几度。幻云飞、梦魂来去。山川胜景,自然工巧,心怡神注。浩宇无垠,此中佳境,逸情堪诉。愿长留此地,聆听天籁,把闲愁度 。</p> <p class="ql-block"> 坎布拉附近的黄河是翠绿色的,而岸的山体则是褚红色的土山或红砂岩组成的丹霞地貌,其色如渥丹,十分艳丽。于是乎我们就驱车走了上来。却意外的发现,有推土机正在开山挖路,看来这里应有新的工程,图中右侧是我们的越野车。</p> <p class="ql-block"> 这是尖扎县康扬镇到李家峡水库之间县道北边黄土山中的黄土崖地貌,它阻融了山后平原地区与黄河的联系,使那儿水源紧缺。</p> <p class="ql-block"> 因此尖扎县决定在这儿穿山凿洞,修渠引黄,以灌溉农田。图中右上方的洞口就是正在修建的引黄隧道,左下方三个工人正在连接电缆,为搭建渡槽做准备。 </p> <p class="ql-block"> 这引黄造福工程浩大,要从这千山万壑中搭桥穿洞,经二十多公里后引到下游,解决多个乡镇的人畜饮水和灌溉农田。只有在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才能为老百姓建造这样功在千秋的富民工程。</p> <p class="ql-block"> 推土机正在沟里推路,为搭建渡槽做前期工程。</p> <p class="ql-block"> 为了能在日落前赶回同仁市,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这既有值得称赞的引黄工程又是色如渥丹的漂亮的丹霞地貌风景,这是队友往车前赶路的随拍画面。</p> <p class="ql-block"> 17点17分拍的位于坎布拉镇附近的黄河南岸平台上的一座藏式佛教大白塔,广场的南边有一巨石,其上雕刻一个很大的“缘”字,在藏区这种白色佛塔,在大一点的村庄都有,足见藏民崇拜佛教的执念和信仰。</p> <p class="ql-block"> 《苏幕遮·观白塔》</p><p class="ql-block"> 赤山巍,青树绕。白塔庄严,金顶祥云罩。经岁风霜形未老。梵韵悠悠,意静尘心扫。</p><p class="ql-block"> 忆流年,思远道。岁月如流,过往皆成调。古刹遗风今尚妙。默立其间,静听山风啸 。</p> <p class="ql-block"> 17点40分拍的国道301旁的山峦,沿着其峰巅建有不少藏族民居和寺庙,使人感到那里的人非仙即圣,不食人间烟火一般。</p><p class="ql-block"> 《苏幕遮·山巅古意》</p><p class="ql-block"> 岭云悠,山势峭。翠影连绵,古寺依峰耀。岁月无声风亦妙。沟壑纵横,漫惹闲愁少。</p><p class="ql-block"> 念悠悠,思杳杳。千载流光,此处余遗貌。尘世纷纭皆可了。静赏岚烟,心共青山老 。</p> <p class="ql-block"> 这是18点37分返回时从桥的西侧拍的海黄大桥全景。十分气派。</p> <p class="ql-block"> 这是返回时从东面向西远拍的“海黄黄河大桥”。</p> <p class="ql-block"> 19点5分,返回到这座位于昂拉乡下游畦家滩村附近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黄河水泥大桥。</span></p> <p class="ql-block"> 国道310跨黄河大桥。由于G0611高速正在建设“海黄大桥,因此这座桥仍然担负着黄南州到西宁市乃至整个张汶高速的交通重任。可以看到桥上车水马龙的繁忙景象。</p> <p class="ql-block"> 过桥后,在桥头拐角处有一些简易蓬子,当地村民在这里销售一些水果、矿泉水等食品,恰好有两个红衣喇嘛也在买东西,随手拍了一张照片。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境内拍喇嘛的照片太容易了,这里稍大点的村镇都有喇嘛庙。</p> <p class="ql-block"> 这是过桥后拍的国道黄河大桥桥面,不仅有过往车辆,而且恰有藏民一家三口站在桥上步行道栏杆旁,给画面增添了不少乐趣。</p> <p class="ql-block"> 19点34分,终于从李家峡水电站及坎布拉景区返回黄南州同仁市收费站,这是下高速时拍的“同仁北收费站”。</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下了高速拍的位于高速出入口附近的一座藏式大佛塔,十分气派且非常漂亮。</p><p class="ql-block"> 这座佛塔整体建筑结构独具特色。底部是带廊多层台基,每一层都装饰着丰富的图案和造型,不仅增强了佛塔的稳定性,还极具观赏性。往上是宝瓶状的塔身,洁白的底色搭配精美的彩绘与雕刻,图案多与佛教文化相关,展现着宗教寓意。再往上是塔刹部分,由层层相叠的金属构件组成,顶部呈锥形,鎏金的色泽在阳光下闪耀。这种结构设计既符合藏传佛教佛塔的传统规制,又融入了当地的艺术特色,从下至上的布局层次分明,给人一种庄严稳重又极具美感的视觉体验 。</p> <p class="ql-block"> 一天时间,坎布拉景区与李家峡水电站库区,几乎是走马观花,然沿途的大桥工人铺沥青路面、大吊车吊装大卡车运巨石以备扩路、丹霞山穿洞建漕引黄灌溉工程,都是尽快改变高海拔条件差的生态环境,这些不辞劳苦,勇于奉献的工程者,给我们留下了一幕幕令人难忘的场面,他们才是最应该受人尊敬的人。同时,在同仁市尖扎县的沿黄一线,其自然风光和点缀的佛教文化,又一次印证了最美风景在路上的论段,虽然辛苦,但收获巨大。</p><p class="ql-block"> 本组照片摄于20170713,编辑于2025032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