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古灯博物馆

解德辉~宁静致远

<p class="ql-block"> 乙已之年,孟春时节。观赏蒙山圣境,问道蒙山大佛,邂逅古灯博物馆。漫步古灯博物馆,可谓经历了一次追溯古灯起源,探寻古灯演变,观赏古灯革命的跨越千年的文明探索之旅。</p><p class="ql-block"> 从火种的保存到电灯的普及,灯具的演变不仅体现了人类智慧的积累,更映射出社会、科技与文化的深刻变革。</p> <p class="ql-block"> 山西慧光古灯博物馆,位于太原市晋源区蒙山大佛景区内,是一座以古灯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展品涵盖了从战国、秦汉至20世纪的300余盏古灯,是一个集陈列、展览、收藏、研究和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省内第一家综合性历代古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据了解,2017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灯博物馆</span>由山西万家灯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峰先生创立。后入选山西省文物局2021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征集“推介项目”。2020年,李峰先生被授予“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杰出贡献奖”。</p> <p class="ql-block"> 古灯博物馆由<b>“张灯结彩”、“古灯春秋”、“万家灯火”、“灯行万里”和“指路明灯”</b>灯五个单元展示。张灯结彩展示节日灯饰与灯俗文化;古灯春秋梳理灯具发展史;万家灯火聚焦市井生活用灯;灯行万里呈现中外灯具交流;指路明灯象征灯的文化寓意。</p><p class="ql-block"> 值得观赏品读的是,<b>战国陶豆灯</b>是馆藏最古老的灯具,用于盛放动物油脂供奉;<b>汉代青铜灯</b>设计巧妙,灯盖可闭合储存油脂;<b>唐代省油灯</b>利用空心注水结构减缓灯油挥发,体现古人节能智慧;<b>清代黄铜酥油灯</b>兼具照明与灭蚊功能,通过热气流吸引蚊虫进入灯内。</p> <p class="ql-block"> <b>张灯结彩</b>。由灯火和色彩表达的节庆文化,是人类文化大系的一个主要分支。在重大节日期间,中华民族通过灯的元素来表达喜庆欢乐的美好心情,以张灯结彩的形式赋予节庆更多的艺术气息和心灵互动。节日灯火点亮了我们的历史文明,让人们看到一个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 <b>古灯春秋</b>。 自从人类学会用火,照明工具经历了从火到灯的的历史变革。灯的出现照亮了人类前进的道路,也照亮了人类所憧憬的生活。在社会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人类把灯具打造成科学与文化紧密结合的艺术品,从中让我们感受到人类追寻光明,追寻真善美的不懈努力,感受到我们先辈非凡的智慧和创新精神。</p> <p class="ql-block"> <b>万家灯火</b>。繁星般的万家灯火温暖了百姓的现实生活。家人团聚,灯火可亲。每一盏灯光都承载着亲友团聚的欢乐和友情,也饱含着家人的守候和等待。灯是市井的,烟火气的,让人向往的。古往今来,人们已习惯了将满满的思念与祝福,寄情于一盏盏灯光,相信世间万家灯火,总有一盏为自己点亮。</p> <p class="ql-block"> <b>灯行万里</b>。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灯具的国家之一。历史上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各国灯具文化兼收并蓄,广泛融合,使大千世界变得更加光彩夺目,绚丽多姿。一直到十九世纪,爱迪生发明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从此全人类进入了从火、油到用电照明的崭新时代,而灯具产品也随之走向节能、环保、智能的现代文明。</p> <p class="ql-block"> <b>指路明灯</b>。如果世界没有光明,万物将会混沌不分,黑白不清。如果人间离开灯火,黎民将在冰冷暗夜中寸步难行。人类历史就是不断冲出黑暗,寻找光明的历史。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最初散发着微弱光亮的点滴星火,到现在形成燎原之势,红遍中国,照亮大地。百年来,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与折磨,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了光明。百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就是领导中国人民反抗剥削压迫,追求自由独立,不断走向美好生活的﹣﹣指路明灯。</p> <p class="ql-block"> 古灯,作为一种承载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真实记录了先民们不断寻求光明,憧憬美好,走向未来的悠久历史。从西侯度人高举火把,照亮生活的那一刻起,人类经历了凿石为灯,陶土烧灯,青铜铸灯,以至秦汉以后两千年漫长的灯具演变历史。灯具是社会文明的符号,灯具的进步也见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古灯博物馆展品囊括了战国、秦汉到二十世纪的灯具代表作,刻录着人类3000年的久远记忆。它让我们读懂那段历史,读懂点灯人的生活,也读懂老百姓的希望和梦想。</p> <p class="ql-block">  古灯博物馆不仅是灯具的陈列地,更是文明演进的缩影。从豆形陶灯到智能LED,灯具的每一次革新都凝聚着人类对光明的追求与智慧的突破。正如山西慧光博物馆馆长李峰所言:“灯不仅照亮方向,更照亮文化的传承之路。” 若想亲身感受这场“灯火革命”,不妨走进博物馆,在千年光影中触摸历史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作者简介】解德辉,1962年生,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人,2022年于吕梁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退休。网名“宁静致远”。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吕梁市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协会理事、离石区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吕梁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太原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会员、太原群众文化学会会员、汾州文化研究会会员、《萧乡文学社》作家、国际摄影协会会员、吕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武当山文化研究会顾问等。喜欢访古问道,感悟山水人文,秉承“在题材选择上挖掘历史厚度,在红色文化中寻找精神高度,在现实生活中探求艺术鲜活度”,坚持在行走大美吕梁中,传承历史人文。1989年以来,在《学习与研究》(中央)《光明日报》《中国乡镇论坛》《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前进》《山西工作》《山西农经》《政府法制》《山西法制报》《吕梁文学》《百年红印》(灵石)、《吕梁日报》《吕梁晚报》《文化晋中》《掌上吕梁》《吕梁发布》等报刊、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出版了《红色吕梁》《印象离石》2本书,被收藏于《吕梁市图书馆》《晋绥兵民博物馆》;《云梦风雅》一书(新华出版社)收录其撰写19篇文章。《吕梁市志》“艺文篇”,收录其撰写的《品读碛口古镇》一文。开办《行走大美吕梁》(个人)微信公众号,已发表470余篇文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b>本文图片来源:均由作者自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