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新年的第一次登山话动开始了。元月六日早上8:00,三位发小在古荡集合,换乘193路公交车直奔屏峰新村。</p> <p class="ql-block"> 今天走西山游步道百里如意景观带北段。从这里上山,过屏峰山、老焦山、小和山,在金莲寺下山至龙门坎村。一直苦于没有杭州登山祥图。今日有了转机,网上发现一款杭州登山地图APP,不怕在山上迷路了!</p> <p class="ql-block"> 屏峰站下车,沿屏新路走十几分钟,看到了翠谷幽寻牌坊,进去不远是屏峰善院(一座小庙),边上就是西山游步道入口,百里如意景观带北端由此始。</p> <h3> 上山伊始就步步高升。</h3> <p class="ql-block"> 连绵阴雨,今甫放晴,在暖湿气团作用下,山上充满了氤氲之气。石阶上满是水珠,又湿又滑,走得可谓步步惊心。这不是登山的好日子。</p> <h3> 兄弟登山,各自努力。</h3> <p class="ql-block"> 当日正值小寒节气,气温却大于20℃,标准的暖冬。走了不久,大家纷纷脱掉秋裤、毛衣,才能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 缓缓前行近一个小时,才到达第一个山头——大岭山。这里有岔路下山可达绕城高速边的陆家坟。我们继续沿主道前进。</p> <h3> 阳光透过树林照亮去屏峰山之路。</h3> <h3>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今天的队伍少了余兄,前些日子余嫂公交车上意外摔跤,动了微创手术。夫君理当陪伴左右。祈愿嫂夫人早日康复!</h3><h3><br></h3> <p class="ql-block"> 身佩茱萸是唐代重阳节的习俗,这种有瑞香的植物果实据说可以驱邪辟恶气。杭城最高峰如意尖也称作茱萸尖,猜想山上这种植物比较多吧。</p> <p class="ql-block"> 过大岭山后沿山梁又走过了四个山头,为防摔倒而走得小心翼翼,行进速度大约是平常的一半。</p> <p class="ql-block"> 来到屏峰山顶亭内歇脚。导览图显示下山可去外桐坞风情小镇。</p> <h3> 极目远眺。</h3> <p class="ql-block"> 大家聊起前次同学会是在林泉山庄,原先是鼎鼎有名的“屏峰山”疗养院,地点在九溪附近,这里怎么也有个屏峰山?</p><p class="ql-block"> 后来查明,九溪那边应该是屏风山疗养院,音同字不同,此峰非那风。屏风山是西湖景区九溪附近的小山头,位于林海亭东南面,海拔86米。西侧峭壁陡立如屏,故名。山脚有名人陈布雷的墓。此屏峰山属留下街道,在大岭山与老焦山之间,海抜387米。附近有屏峰新村、浙工大屏峰校区。屏风山之于屏峰山,小巫见大巫。</p> <h3> 离开屏峰山,折向西行,下一目标是里哗山顶。</h3> <p class="ql-block"> 湿漉漉的石块上出现了动物的足迹,首先着到一片鸡爪印,估计是大的禽类。拿出手机拍照。我的华为手机不巧被自动切换为盲人模式,不懂如何操作,错失了时机。唉,手机功能太多也并非好事!</p><p class="ql-block"> 又看到野兽脚印,忙请俞兄拍照留存。猜想是黄麂,觉得不像。是狗吧?深山没人,也不太可能。是何动物待分辩。</p> <h3> 游步道在铁塔下穿越。</h3> <h3> 过里哗山再向南行,目标老焦山。</h3> <p class="ql-block"> 韵律平整的游步道乐章在这里戛然而止,被激越昂掦的乱石岩旋律所取代。</p> <h3> 学友首次野山拉练的表现可圈可点,累并快乐着。</h3> <p class="ql-block"> 一路攀登,未遇路人。为欢迎不速之客的造访,老焦山的树精扭起了曼妙的舞姿。</p> <p class="ql-block"> 微微发福的大叔,需要有氧运动,燃烧吧,卡路里!</p> <p class="ql-block"> 此处南下可经牛石坡下山到小桐坞或慈母桥,向西则是小和山。</p> <p class="ql-block"> 老焦山海拔436米,附近山峦均在其下。近观左下角辨认是金莲寺。</p> <p class="ql-block"> 远眺小和山,高教园区历历在目。</p> <h3> 下山的路充满挑战。</h3> <h3> 幸好有双护栏保驾。</h3> <h3> 画面中有老焦山特别的焦土色彩。</h3> <h3>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有多完美,而在于这一路的经历让你有感悟。</h3> <h3> 平安走出老焦山最险峻的路段。</h3> <p class="ql-block"> 平整的游步道再现脚下,走过亭子里山,屈指算来我们已经翻越了十个山头。继续向小和山进发。</p> <p class="ql-block"> 来到了金莲寺,俨然是个大的建筑工地。目前处停工状态,也没见管理人员。猜想春节前民工回去过年了。建造中的大雄宝殿已初露端倪。</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两个工棚间找了个洗衣的台板,凑齐了桌椅,开始午餐。饭菜水果都全,独缺杜康。只能以茶代酒,其乐也融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是2017年余兄和连襟登此山时摄得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话说金莲寺,在晚请及民国时期,香火鼎盛,与天竺法喜寺、西溪东岳庙并称为“三山香市”。每有佛事,来自杭嘉湖、宁绍、苏南的香客络绎不绝。1958年,寺院被拆。上世记80年代,本地村民信众集资重建,规模比原寺小得多,然香火依然旺盛。后引起有关部门重视,经过调研后于近年开始重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摄于1948年的大雄宝殿大门,搜于网络。金莲寺佛道兼融,供奉菩萨数十尊。奉祀释迦牟尼、玄武圣帝、送子观音、千手观音、文殊、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匾额“金莲禅寺”相传为彭公手书。,</p> <p class="ql-block"> 金莲寺前身为真武庙,原在老焦山上。据传龙门坎村民为方便朝拜,背着圣帝像下山供奉。累了到小和山暂歇,后来却怎么也背不动了。众皆认为圣帝显灵不想走了。故就在这里建庙奉祀。刚从老焦山艰难攀爬而来的我们,深有体会,我们空手尚累得够呛,背着圣帝像再也走不动是可信的。</p><p class="ql-block"> 工棚墙上看到过这幅寺院效果图,相信完工后这里将是一大旅游景点,会再现城里灵隐寺,城外金莲寺的热闹场景。最受惠的当是附近龙门坎的村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金莲寺可继续沿西山游步道至白龙潭、飞风岩、黄梅坞,这段空白留待下次再走。也可以翻越小和山到高教园区,假日里可以看到莘莘学子登山健身的身影。今天完成预定行程,故从盘山公路下山至龙门坎村。</p> <p class="ql-block"> 中途已现茶丛,村子不远了。</p> <p class="ql-block"> 在公路边看到了游步道另一入口,有登山者从这里上老焦山。</p> <p class="ql-block"> 植茶还是当地的主业。</p> <h3> 天朗气清,愉悦的心情看见的都是风景。</h3> <h3> 村景一角。</h3> <h3> 烟锁山茶香,云封石菊霜。</h3> <h3> 处处都是小康人家。</h3> <h3> 始终走在队伍前列的老大是该歇歇了。</h3> <h3> 意犹未尽。</h3> <p class="ql-block"> 恬静的山村。在村里还饶有兴趣地看到了村妇在编竹篮、茶篓。以前龙门坎的竹篮可是往来香客的最爱。</p> <h3> 龙门坎村地标性民宿。</h3> <h3> 村口的大樟树。下午1:35,我们顺利登上395路公交车归程。</h3> <p class="ql-block"> 百里如意景观帶是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二大主线中最长的。连线串起的400米以上的山峰有十座(西湖南、北高峰海拔均在其下),故最具野趣和挑战性,令十余年杭城登山经历的老手余兄也望而生畏。今日得以顺利完成北段行,得益于这个杭城登山地图APP。读者朋友若有登山同好,可在网上搜索并下载安装。该软件由@花名元芳真名老唐友情提供,这是在高德地图上进行二次开发而成,作者实地行走了大部分路线,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在此向可敬的程序猿驴友表示深深的谢意!</p><p class="ql-block"> 本文由2012年登山笔记改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