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亭红槛白玉兰

苏俊华

<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4年3月 2025年3月</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北京望京公园</p><p class="ql-block">拍摄对象:古亭 白玉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红柱古亭的意象解析</p><p class="ql-block">红柱古亭是中国古典建筑中极具代表性的符号,其意蕴包括:</p><p class="ql-block">人文与自然的交融:古亭常建于山水之间,既是休憩之所,也是观景之地,象征人对自然的诗意栖居。</p><p class="ql-block">历史与传承:红柱朱漆象征庄严与永恒,古亭的飞檐斗拱则承载着传统建筑技艺与文化记忆。</p><p class="ql-block">隐逸与超脱:古亭常出现在文人画中,代表远离俗世喧嚣、追求精神自由的态度(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白玉兰与红柱古亭的深层结合意蕴</p><p class="ql-block">当白玉兰与红柱古亭并置时,两者的文化符号形成多重对话:</p><p class="ql-block">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的共生</p><p class="ql-block">白玉兰的天然纯净与古亭的人工雕琢形成对比,暗喻“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古亭的红柱为白玉兰的素白增添了视觉张力,如同水墨画中的“留白”与“点染”技法,体现东方美学的平衡之道。</p><p class="ql-block">瞬间与永恒的辩证</p><p class="ql-block">白玉兰花期短暂,古亭却历经岁月沧桑,二者的结合象征生命易逝与精神不朽的并存。这种意象常见于古典诗词(如苏轼“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中对时间与存在的思考)。</p><p class="ql-block">高洁品格的文化图腾</p><p class="ql-block">白玉兰的高洁与古亭的隐逸气质,共同构建了一个理想化的文人精神空间。例如苏州园林中常见玉兰植于亭畔,以物喻人,表达园主“出淤泥而不染”的志趣。</p><p class="ql-block">红色与白色的象征碰撞</p><p class="ql-block">红柱的炽烈(象征热情、权威)与白玉兰的素净(象征淡泊、超然)形成互补,暗含儒家“入世”与道家“出世”的调和,体现中国传统士大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双重追求。</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传统园林如江南园林(如拙政园、留园)中,白玉兰常与亭台楼阁搭配种植,春季花开时,白花映衬朱栏,形成“花如雪,亭如画”的意境;在诗词中,白玉兰与古亭的组合亦被用来寄托怀古之情或人生哲思,如明代文徵明《玉兰堂图》即以玉兰、古亭入画,隐喻文人雅士的孤高风骨。</p><p class="ql-block">这种意象组合的深层意蕴,实则是中国文化中“物我相融”“景情合一”的美学实践,将自然之物升华为精神的载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