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风》 庆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

泉石松

<p class="ql-block">(洛阳风)</p><p class="ql-block">那暖融融的</p><p class="ql-block">温馨动人的</p><p class="ql-block">是从洛阳吹来的风吗</p> <p class="ql-block">(洛阳风)</p><p class="ql-block">那热腾的</p><p class="ql-block">呼呼作响的</p><p class="ql-block">是从洛阳吹来的风吗</p> <p class="ql-block">(洛阳风)</p><p class="ql-block">洛阳的风像读书一样</p><p class="ql-block">一页一页地掀开了厚重的底层</p> <p class="ql-block">(洛阳风)</p><p class="ql-block">洛阳风像请柬一样</p><p class="ql-block">一张一张的散发到南北西东</p> <p class="ql-block">(洛阳风)</p><p class="ql-block">看洛阳哟</p><p class="ql-block">你要有一双史学家的瞳孔</p><p class="ql-block">你往地层下看,再往下看</p><p class="ql-block">一直看到夏代的文明</p><p class="ql-block">中国的历史哟</p><p class="ql-block">五千年的时空</p><p class="ql-block">将近三分之一的岁月</p><p class="ql-block">洛阳都是中国的都城</p><p class="ql-block">要不为什么那位写《资治通鉴》的先生</p><p class="ql-block">会发出这样的感兴:</p><p class="ql-block">“欲问古今兴废事 请君只看洛阳城”</p><p class="ql-block">——这,是从历史深处</p><p class="ql-block">吹来的洛阳风啊</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新石器时期的王湾遗址,位于今洛阳市涧西区工农街道办事处涧河东岸的王湾村。(本相册作者拍摄于21年5月31日)</p> <p class="ql-block">洛阳西郊涧河岸边台地上的王湾村</p><p class="ql-block">(本相册作者拍摄于21年5月31日)</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洛阳博物展示的王湾遗址出土文物,距今约5000年至7000年,属新石器时期。(本相册作者拍摄于24年2月3日)</p> <p class="ql-block">馆藏丰富,承载着悠久厚重历史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洛阳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华夏文明之源:洛阳</p><p class="ql-block"> 一部浓缩的中华史</p><p class="ql-block">洛阳,这座承载华夏文明厚重记忆的古都,其历史底蕴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长卷,从华夏之初绵延至今。</p><p class="ql-block">洛阳有5000多年文明史、1500多年建都史。洛阳作为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十三朝古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埋葬着众多的历代帝王和先贤,有着众多的历史遗址。</p><p class="ql-block">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洛阳就有先民栖息。如今发现的王湾遗址、北窑、小浪底等遗址,出土的刮削器、尖状器等石器,虽简单粗糙,却承载着远古人类生存与智慧的信息。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狩猎、采集,艰难地开拓着原始生活。</p><p class="ql-block">在华夏文明的曙光初现之时,洛阳便已崭露头角。传说中,伏羲氏在此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八卦,开启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先河,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河图洛书,这两幅神秘的图案,承载着古人对宇宙、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大禹治水成功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并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归一,九鼎置于洛阳,洛阳自此成为天下之中的象征,开启了其作为华夏文明核心区域的辉煌历程。</p> <p class="ql-block">位于洛阳市偃师区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乳钉纹青铜爵,1975年出土于偃师二里头遗址,铸造于中国夏朝时期。青铜爵作为一种常见的饮酒器,流行于夏商时期,而此乳钉纹青铜爵则被称为“华夏第一爵”。</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二里头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p><p class="ql-block">下图为镶嵌绿松石的兽面纹铜牌饰</p><p class="ql-block">夏朝时,洛阳成为重要的政治中心。太康迁都斟鄩,就在今洛阳市偃师区二里头一带,地处伊洛河北岸的台地上,二里头遗址的发现,揭开了夏都神秘的一角。宫殿基址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彰显着王权的威严。从出土的青铜器、玉器中,能看到当时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也见证了夏朝在洛阳开启的华夏早期国家形态。</p><p class="ql-block">二里头遗址主体遗存年代距今约3750至3520年。遗址中心区现存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夏代晚期的都城遗址。</p><p class="ql-block">二里头作为夏朝都成,发现有大量贵族墓地,并在一位贵族墓中发现了超级国宝——绿松石龙形器。以及绿松石牌、七孔玉刀、乳钉纹青铜爵、网格纹青铜鼎、龙形牙璋等。</p><p class="ql-block">自1959年开始,经60年考古发掘,于2019年建成开放了国家级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洛阳市中心周王城广场上,在东周车马坑原址上保护性建造的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上图为六马雕塑,下图为在雕塑地下原址展出的周天子车马遗物)</p><p class="ql-block">天子驾六是我国古代礼制的一种行为。皇帝级别的六匹马拉的两轮马车,即著名的“天子驾六”。2002年10月,洛阳市建设城市中心广场时发现的东周时期车马坑遗迹,印证了古文献中有关夏、商、周时期“天子驾六”礼仪。后在此原址上建造了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洛阳市涧西区周山森林公园内的东周三王陵</p><p class="ql-block">周朝时期,洛阳的地位愈发重要。周武王伐纣灭商之后,周公旦即营建洛邑,将其作为周朝的东都。洛邑不仅是政治中心,更是礼仪文化的传承之地。周公制礼作乐,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社会礼仪制度,对后世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华夏文明的重要基石。</p><p class="ql-block">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为躲避犬戎的侵袭,将王都东迁至洛邑,史称东周。自此,洛阳正式成为东周的王都,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东周时期,虽王室逐渐衰微,但洛阳作为天下共主之都,见证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宴。道家创始人老子曾任周王室守藏室之史,在洛阳著述《道德经》,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如清泉般润泽后世。儒家创始人孔子不远千里入周问礼于老子,两位思想巨人在洛阳的交流,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时,法家、墨家、纵横家等诸多学派也纷纷在洛阳登台亮相,他们著书立说、聚众讲学、相互辩论,百家争鸣,共同谱写了中国思想史上最为璀璨的篇章。</p><p class="ql-block">东周自公元前770年即周平王元年始,至公元前256年,周赧王病逝,周朝被秦所灭。东周共经历了25位帝王,历经515年。</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p><p class="ql-block">讨论文物流失,有一个绕不开的地方,那就是洛阳的金村。</p><p class="ql-block">对于中国考古界而言,这两个字意味着一段充斥着悲愤与伤恸的记忆。</p><p class="ql-block">位于洛阳市东郊邙山岭下的金村原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却是东周王陵的所在地之一。</p><p class="ql-block">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军阀混战,政局动荡,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1928年夏秋之之际,埋藏于洛阳金村地下两千多年之久的8座东周王陵和贵族大墓被盗掘,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很多为稀世珍宝、绝世孤品,其流失之严重绝不亚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可谓中国国宝之殇。</p><p class="ql-block">洛阳作为东周王朝的帝都长达515年,历经25位周王,地下本应留下丰富的埋藏。但令国人痛心和遗憾的是,在民国时期的1928年及之后的六年间,整整八座东周王陵惨遭疯狂盗挖,无数珍贵文物宝藏被洗劫一空,几乎全部流失海外,这就是当年轰动一时的洛阳金村东周王陵被盗掘事件。</p><p class="ql-block">1928年夏天,洛阳东都邙山岭下的金村,连日的暴雨使得村东头的一处田野里,地上突然坍塌出了一个大坑,好奇的村民发现了藏有青铜器、玉器等的一座古墓。</p><p class="ql-block">后来更是在周围发现了另外七座大墓和三座车马坑,里面的青铜器,玉器等珍宝更是琳琅满目。于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场让人悲愤的文物浩劫拉开序幕。</p><p class="ql-block">而这时候一些外国人也闻风而至,他们的到来使原本就混乱的局面更加雪上加霜,而其中有一位更是对后来文物大规模外流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就是加拿大传教士怀履光。</p><p class="ql-block">怀履光,本名威廉·查尔斯·怀特,他早年一直在中国传教,入乡随俗,便也起了一个中国名字,作为当时河南唯一的具有主教名分的外国传教士,他在当地政商两界颇有影响力。</p><p class="ql-block">而多年的中国生活经历使他对中国文物情有独钟,且具有不俗的鉴赏能力,因此加拿大安大略省皇家博物馆便托他在中国收集文物,而金村大墓出现后,他刚好在河南开封。</p><p class="ql-block">于是怀履光雇佣了一批人大肆收购和盗掘金村大墓。美国人华尔纳等人也参与期中。这一恶行持续六年之久,期间数千计的宝贵文物尽流海外这也就造成了如今金村东周王陵.文物大量出现在加拿大、美国、英、法、日本等多个西方国家的博物馆中,而留在我国的现在仅仅只有三件。</p><p class="ql-block">被盗大墓数和被盗文物大致数量:金村大墓是东周天子王陵,据推测,被盗掘的大墓有8座左右。被盗文物有数千件之多。出土的文物包括精美的青铜器(如错金银青铜器)、造型多样的玉器(玉佩、玉璧等)、华丽的金银器等。这些文物无论是工艺还是艺术价值都极高,可惜全都流失海外,分散在欧美、日本等国的多家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手中。</p><p class="ql-block">而他们还编著出版了文物名册书籍,如加拿大怀履光的《洛阳古城古墓考》,日本梅原末治的《洛阳金村古墓聚类》等等,而如今我们却只能从他们的著书中和到外国博物馆里去感受周天子墓藏的辉煌了。</p><p class="ql-block">洛阳金村东周王陵大墓出土的文物数量极大,文物等级极高,是中华民族的的无价瑰宝,然而它出现的却不是时候,在当时昏暗动荡的旧社会里,几乎全部都被各路列强掠去飘洋过海,流落到异国他乡了,真正是让国人扼腕叹息!</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中国洛阳金村被盗出土的,极为罕见的东周王陵错金银纹饰铜簋。器物保存得非常完整,错金银纹饰闪闪发光,尽显东周王室气度。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洛阳金村出土的东周透雕蛇纹壶</p><p class="ql-block">现收藏于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洛阳金村出土的东周错金银狩猎纹铜镜。现收藏于日本京都旁边的滋贺县,日本民间美秀Miho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洛阳金村出土的东周错金银狩猎纹铜镜的背面部分图案,非常细致的刻画了“卞庄刺虎图”。金村大墓出土的这面铜镜被考古界称为是“古镜极品”。这种类型的铜镜在后来的考古发掘中再没有出现过,因此也是孤品。</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洛阳金村出土的东周绞絲纹巻体玉龙佩。青色玉,雕刻成夔龙,首尾相接成一环形。张口露齿,头上有角,身刻绞丝纹,构思奇特,神态生动,为古代玉雕佩件中的佳作。</p><p class="ql-block">现收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洛阳金村出土的东周金链双舞人双龙玉组配中的舞人部分。组配在西周、东周时期极为流行,但到西汉中晚期已不多见。</p><p class="ql-block">上面两件玉舞人皆身穿长袖曲裾,大带束腰,如后世的水袖。玉舞人梳着平齐刘海,两鬓卷曲,整体呈蓬松状,工艺传神精美。</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洛阳金村出土的东周金链双舞人双龙玉组配,构思巧妙,精美绝伦。</p><p class="ql-block">金链双舞人双龙玉组配现收藏于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洛阳金村出土的东周错金银青铜神兽案足。现收藏在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洛阳金村出土的东周牛首错金嵌玉龙形带钩,极其华丽,应为周天子御用之物。现收藏于美国芝加哥美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洛阳金村出土的东周蜻蜓眼鎏金车饰,在同类制品中堪称顶级。</p><p class="ql-block">现收藏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洛阳金村出土的东周错金银车饰造型复杂,工艺精湛,不仔细看,很难发现这其中有一条龙。</p><p class="ql-block">现收藏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美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洛阳金村出土的东周错金银承弓器</p><p class="ql-block">现收藏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美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上图洛阳金村出土的东周弄雀青铜女孩,头梳双辫,颈饰贝纹,宽袖及膝长袍,足穿长靴。</p><p class="ql-block">现收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馆</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洛阳金村出土的东周骉氏编钟2件。现收藏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包括怀履光个人著述在内的多种资料显示,从1925年至1934年间,加拿大籍在河南的传教士怀履光为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搜购了8000多件中国文物。据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近年来统计,其中属于金村文物的有多达1182件登记在册。例如1928年金村大墓出土的战国骉氏编钟,此套编钟共14件,2件现收藏于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其余12件都藏于日本泉屋博古馆。</p><p class="ql-block">由铭文可知,此套编钟的铸造年代为东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器主为晋国的一个将领“骉”,他在一次伐齐的战争中,由于作战勇敢,率先攻入敌国,受到了国君的奖励。此套编钟成套出土,完整无损,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洛阳金村出土的东周骉氐编钟12件。现收藏在日本泉屋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愤叹洛阳金村东周王陵劫难</p><p class="ql-block">邙山岭下金村泪,王陵千载一朝摧。 </p><p class="ql-block">国宝飘零异域远,遥望故物痛心肺。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异域馆藏中华宝,周王陵寝恨难消。</p><p class="ql-block">永铭当年劫难痛,强国强军镇魔妖。</p> <p class="ql-block">目前国内所藏金村出土东周文物仅存三件:令狐君嗣子壶、金村大鼎和错金铜尺三件,分别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和南京大学。</p><p class="ql-block">上图为洛阳金村出土的令狐君嗣子壶,直口短颈有盖,盖周镂空蟠螭纹莲瓣,器身周环蟠螭纹五道。颈部有铭文50字,内容为令狐氏之嗣子铸壶的颂词。此壶原为清华大学收藏,后调拨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金村出土的东周窃曲纹铜鼎,又称金村大鼎,高60厘米,口径56.7厘米宽,有盖,盖上有三环纽,方便揭盖时使用,双耳圆腹,腹沿两侧有窃曲纹,鼎足为三兽蹄形。 </p><p class="ql-block">另错金铜尺,是研究当时度量衡的重要实物资料,上面的错金纹饰精美,工艺水平高超。现收藏于南京大学。</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2022年3月,洛阳金村考古勘探现场。</p><p class="ql-block">洛阳东郊邙山岭下的金村,现属洛阳市瀍河回族区白马寺镇管辖。</p><p class="ql-block">根据知情者23年10月22日的消息,金村被盗大墓周边还有14座东周墓葬(加上8座被盗大墓共计22座),其中至少有2座没有被盗挖过,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2022年初,由政府相关部门主导的洛阳金村东周王陵考古调查与勘测工作正式启动,预计将持续5年。随着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可能会有更多关于金村东周墓葬的情况被揭示。</p> <p class="ql-block">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洛阳迎来了秦朝和汉朝。秦朝虽短暂,但在洛阳设置三川郡,为洛阳的行政管理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汉朝时,洛阳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西汉初期,洛阳一度成为政治中心,后来虽定都长安,但洛阳依然是重要的经济都会。</p><p class="ql-block">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直至公元220年,洛阳为东汉的帝都长达195年。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后,对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他修建的南宫和北宫,规模宏大,宫殿建筑巍峨壮丽。其中,南宫的前殿高大雄伟,是皇帝举行重大仪式和朝会的地方;北宫则更为华丽,宫殿楼阁相连,亭台池沼遍布。同时,洛阳城的城墙坚固厚实,城门高大雄伟,城外还设有护城河,形成了严密的防御体系。</p><p class="ql-block">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后,洛阳迎来了它的辉煌时期。汉光武帝大力发展经济,洛阳城规模宏大,人口众多,商业繁荣,丝绸之路的东起点也设于此,洛阳成为了连接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班固在此著《汉书》,这部史学巨著对后世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蔡伦在洛阳改进造纸术,这一伟大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p><p class="ql-block">刘秀在洛阳的诸多举措中,创立太学之举意义深远。公元29年,刘秀设立太学,这是中国第一所中央国立大学。太学的建立,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经世致用的人才,极大地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太学的教师均为学识渊博的博士,他们以儒家经典为教材,传授知识、培养品德。四方学子不远万里奔赴洛阳,汇聚于太学。鼎盛时期,太学学生多达三万余人,他们来自不同阶层,在这里潜心钻研学问,相互切磋交流。在太学的课堂内外,常常能看到学子们热烈讨论经典要义、各抒己见的场景,学术氛围极为浓厚。为了给学子们提供标准的儒家经典范本,东汉灵帝熹平四年,蔡邕等人奉命将《鲁诗》《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等儒家经典刻于石碑之上,这便是著名的熹平石经。这些石碑树立在太学门前,供学子们校对传抄,确保了经典传承的准确性。熹平石经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书法艺术也具有极高价值,字体工整规范,为后世书法学习者所推崇。</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位于现洛阳市偃师区佃庄镇的东汉太学遗址,及陈列于洛阳博物馆中的东汉太学熹平石经遗存。</p><p class="ql-block">虽然经历了两千年岁月的侵蚀,但依然能让今人感受到东汉太学当年的宏伟气势。遗址中残留的建筑基址、道路遗迹等,无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见证了当年众多的青年才俊在此求学问道,为国家的发展贡献才智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洛阳城东郊的白马寺。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约两千年历史,其修建目的是供养来自西域的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及他们所带来的佛经佛像。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后的第一座寺院,“寺”本是汉朝官署的名称(如鸿胪寺,太仆寺),但自此以后它就成为了中国佛教庙宇的专称。白马寺被称为中国佛教“释源”,即中国佛教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洛阳一高老三届文艺宣传队同学刘百基、田梅、郝建辉,在东汉光武帝陵园大门前留影。</p><p class="ql-block">东汉开国光武皇帝刘秀陵位于洛阳市孟津区白鹤镇。陵园南依风水宝地邙山,北望巍峨连绵的太行山,坐落在波涛滚滚的黄河北岸边上。这里风景秀丽,是观光游览的形胜之地。</p><p class="ql-block">光武帝陵陵前石碑上镌刻着:“东汉中兴世祖光武皇帝之陵”。其中"中兴世祖"四字尤为明亮,因为自古以来传说到这里抚碑便可知吉避凶,方法是人离碑十步,双手平伸,闭目走去,能摸到中兴世祖这四个字就是吉兆。因此芸芸众生试摸着众多。从门阙到陵冢修有神道,神道两侧排列着精工雕凿气韵传神的石象、石马等神兽。</p><p class="ql-block">光武帝陵园内桧柏密植,绿翠掩映,遮天蔽日,幽䆳森森,还有多棵苍劲高耸的千年古柏,其中最粗壮的二十八棵高耸入云的柏树,被当地百姓称之为是跟随刘秀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的"云台二十八功将",即天上“二十八星宿”化身。</p> <p class="ql-block">洛阳一高老三届舞仙郝建辉同学闭目前行,希望能摸到“中兴世祖”四个早已被众游客摸的明晃晃的吉兆好运大字。</p><p class="ql-block">光武帝陵冢前神碑上的刻字全文:东汉中兴世祖光武皇帝之陵</p> <p class="ql-block">洛阳一高老三届文艺宣传队歌仙田梅同学(左)、舞仙郝建辉同学,双仙展臂才算勉强合抱住了这棵千年壮柏。嗨,真高大呀,这可能是东汉开国第二功臣大司马广平候、亢金龙吴汉的星宿化身吧。</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20年9月22日,洛阳一高老三届同学(左起):田梅、郝建辉、刘百基、刘建民(网名泉石松、本美篇相册作者)在光武帝陵园神道石碑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魏晋时期,洛阳依然是天下瞩目的焦点。公元220年,曹魏定都洛阳,对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与改造。宫殿建筑气势恢宏,都城规划严谨有序。在文化方面,“建安七子”等文人活跃于洛阳,他们的文学创作开创建安文学的新时代,作品风格慷慨悲凉,充满了对时代的思考与感慨。</p><p class="ql-block">公元265年,西晋取代曹魏,承袭魏制,以洛阳为都 ,直至公元317年西晋灭亡,共52年。西晋短暂的繁荣,也为洛阳留下了独特的文化印记。然而,随着“八王之乱”的爆发,洛阳陷入战乱,繁华不再。</p><p class="ql-block">魏晋时期,洛阳虽历经风雨,却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陈王曹植在此写下了千古名篇《洛神赋》 。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植到帝都洛阳面圣,在返回山东甄城封地的途中,经过洛水之滨,天色渐暗,暮霭沉沉。恍惚间,他看到一位美丽绝伦的女子,在洛水之上凌波起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曹植为其美貌和神韵所倾倒,不禁心驰神往,难以忘怀。于是才华横溢的曹子建挥笔写下了《洛神赋》,开篇即为:“黄初三年,余朝京师(洛阳),还济洛川(洛河)。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p><p class="ql-block">《洛神赋》以华丽的辞藻和细腻的描写,将他对洛神的爱慕与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这段描写洛神的文字,成为了千古传颂的中华文学经典。《洛神赋》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瑰宝,也为洛阳的文化增添了一抹浪漫而神秘的色彩。而其所描写的位置,大致就在今天洛阳市偃师区接近伊河、洛河交汇处的洛河边上。这片充满诗意与梦幻的地方,承载着曹植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浪漫情怀,也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文化圣地。</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传世经典极其珍贵的东晋顾恺之所绘《洛神赋图》的部分段图:陈王曹植在洛水岸边观望洛河之神宓妃凌波翩舞。</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深得清代乾隆皇帝赏识的画家丁观鹏所绘《洛神赋图》</p><p class="ql-block">曹植,字子建。是曹操与卞后所生的第三子,是卞后最为钟爱的儿子,才华横溢却人生坎坷。</p><p class="ql-block">黄初三年(222年),31岁的曹植到京师洛阳面圣,被其兄魏帝封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也就是在这次被封王之后回鄄城的途中,他写下了著名的《洛神赋》。在《洛神赋》中,诗人描摹了一位美丽多情的女神形象,把她作为自己美好理想的象征,寄托了自己对其倾心仰慕和热爱;又虚构了向洛神求爱的故事,表现了自己对美好理想和施展才华的热烈追求;最后通过恋爱失败的描写,以此表现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归于破灭。</p><p class="ql-block">太和六年(232年),曹植又改封为陈王,11月曹植在忧郁中病逝,时年41岁,遵照遗愿,将其葬于东阿鱼山。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p> <p class="ql-block">北魏时期,公元494年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洛阳。此时,帝都洛阳在东汉末年经董卓乱军焚毁,曹魏王朝重建,西晋王朝继承经营。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后再次遭到北匈奴王刘聪派军攻陷帝都,洛阳城再次遭到劫难焚毁,史称永嘉之乱。</p><p class="ql-block">北魏孝文帝拓拔宏迁都洛阳后,在东汉、曹魏、西晋帝都洛阳城的一片废墟的原址上进行了大规模改造与扩建,至孝文帝之子北魏宣武帝时重新建成了规模宏伟的北魏洛阳城,分为宫城、内城和外城。北魏洛阳城实际上就是改扩建后的汉洛阳城,学界习惯把这个城址统称为“汉魏洛阳城”。</p><p class="ql-block">汉魏洛阳城位置在今洛阳市城东15公里处,北依邙山,南逾洛河。</p><p class="ql-block">北魏洛阳城的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是西汉长安城的2.6倍,是之后隋唐洛阳城的1.5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p><p class="ql-block">自西周到北魏王朝,汉魏洛阳城书写了1600年的历史画卷。其间,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相继在此建都,汉魏洛阳城作为都城的时间长达600年之久,见证了成康之治、光武中兴、曹丕代汉、孝文帝改革等众多中国古代重大历史事件,其承载的历史风云生动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延续发展的格局和特色,也为后代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900多年前,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曾这样为洛阳“代言”。这句话正出自司马光途经汉魏洛阳故城时有感而作的《过故洛阳城》。</p><p class="ql-block">2023年9月,位于洛阳市瀍河区白马寺镇翟泉村、占地面积219亩、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的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展开工建设。现已进入全面展位布置收尾阶段,予计将于25年6月公开对外开。</p> <p class="ql-block">上面二图为北魏孝文帝陵,位于洛阳市城北15公里处的孟津区朝阳镇官庄村邙山岭上。</p><p class="ql-block">北魏时期,公元494年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洛阳。此后,他大力推行汉化改革,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深度融合。龙门石窟的大规模开凿便是这一时期文化交融的杰出象征。一尊尊精美的佛像在工匠们的雕琢下逐渐成型,它们不仅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与智慧,更反映出北魏时期佛教在洛阳的兴盛。龙门石窟中的佛像造型各异,神态逼真,有的慈祥温和,有的庄严肃穆,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准。其中宾阳洞中的佛像是其艺术巅峰之作。</p><p class="ql-block">《帝后礼佛图》是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东壁上的浮雕。它创作于北魏年间,是中国古代浮雕的重要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于1930年代民国时期被盗卖至国外。</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被联合国评定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洛阳龙门石窟景5A景区内的宾阳中洞</p><p class="ql-block">《魏书,释老志》记载:宾阳洞始凿于北魏景明元年(公元500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是北魏宣武帝为孝文帝、文昭皇后主持开凿皇家第一窟,用以铭记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进行汉化改革的功德,而开凿的宾阳三洞。这是我国正史中唯一有确切记载的石窟。</p><p class="ql-block">宾阳三洞开凿因宫廷发生内乱,历时24年,用工80余万人,只完成竣工了中洞,北洞和南洞至唐朝时才完工。</p><p class="ql-block">宾阳中洞,完工于北魏景明元年至正光四年(公元500一523)洞深12米,宽10、9米,高9、3米。正壁雕塑释迦牟尼佛,两边迦叶、阿难二弟子,文殊、普览二菩萨。主佛面相方圆略长,眉目宁静,肩部线条流畅,腹胸平坦。身着褒衣博带式架裟,衣纹密集,潇洒飘逸。是北魏时期龙门佛像成熟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宾阳中洞内的北魏孝文皇帝礼佛图(局部)</p><p class="ql-block">宾阳中洞内著名的大型浮雕“皇帝礼佛图”和皇后礼佛图”,浮雕构图严谨,雕刻精致,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杰作。可惜早年被盗往海外,“孝文帝礼佛图”现收藏了美国纽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宾阳中洞内的北魏文昭皇后礼佛图(局部)</p><p class="ql-block">“文昭皇后礼佛图”现藏美国堪萨斯城的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馆。现在现场只剩空余粗陋的凿痕“让人唏嘘不已。</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隋代大运河通济渠开凿通航后,隋炀帝在洛阳启航出巡图。</p><p class="ql-block">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扬广即位后定都洛阳。第一年,就干了三件大事:第一,营建东都洛阳,倾尽全力修建了宏大壮丽的宫殿和巧夺天工的园林。其中,洛阳城的含嘉仓规模巨大,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粮仓之一,储存着大量的粮食,见证了隋朝经济的繁荣昌盛。</p><p class="ql-block">第二,开科举取士。</p><p class="ql-block">第三,开凿通济渠。以洛阳为中心,隋炀帝开始建设全新的运河体系。隋炀帝任用杰出工程专家宇文恺主持这一浩大的工程,征用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凿以帝都洛阳为起点的通济渠。</p><p class="ql-block">通济渠长1000多公里。</p><p class="ql-block">如此浩大而艰巨的工程,隋炀帝杨广要求的时间却极短。3月动工,到8月就全部竣工了。</p><p class="ql-block">大运河的开通,更是让洛阳成为南北交通的枢纽,一时间,商业繁荣,物资汇聚,来自五湖四海的商人云集于此,洛阳城呈现出一片热闹非凡的繁华景象。</p><p class="ql-block">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创造了人类开凿运河的奇迹。当然,这种奇迹的创造却也付出了血的代价。在凿渠和造船过程中,“役丁死者什四五”。官员以车载死丁,“东至城皋,北至河阳,相望于道”。</p><p class="ql-block">大运河的开凿修建,远超了当时的民力,积累了深厚的民怨,再加上后来隋炀帝三次下扬州,穷奢极欲,最终导致隋朝在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灭亡。隋朝在洛阳的统冶虽然短暂,但对后世的影响深远。</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以洛阳为起点的隋代开凿的大运河通济渠线路图</p><p class="ql-block">西边的一段:从洛阳西苑,经过洛河水到边黄河。</p><p class="ql-block">东边的一段,也是较长的一段:从荥阳的板渚越郑州、到大梁(今开封),利用邗沟古河道,到商丘、永城、柳孜、宿州、夏丘(今泗县)到泗州(现已没入洪泽湖),注入淮河。利用淮河一段河道后,再进入长江。</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该馆坐落于洛阳市洛河与瀍河的交汇处,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是一座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运河主题博物馆。场馆占地面积47.7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于2022年5月18日开馆展览。</p> <p class="ql-block">唐朝时,洛阳的地位愈发尊崇。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武则天在位15年,对洛阳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城市之一。</p><p class="ql-block">她下令修建的明堂,又称万象神宫,是洛阳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明堂高大雄伟,建筑风格独特,是武则天举行祭祀、朝会等重大活动的场所。与之相邻的天堂,更是一座宏伟的高层建筑,内有一尊巨大的佛像,高耸入云,气势磅礴。</p><p class="ql-block">在武则天的推动下,洛阳商业、文化达到鼎盛,诗人墨客在此留下无数佳作。安史之乱后,洛阳虽历经战火,但仍是重要政治、经济中心。</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在女皇武则天时建造的明堂、天堂遗址上,保护性复建的明堂天堂工程。堂内地下展示着原址上的柱基石墩。</p> <p class="ql-block">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内皇城紫微宫的的正南门,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每逢重大庆典,应天门上都会举行盛大的仪式,场面极为巍哦壮观,后为战乱所焚毁。</p><p class="ql-block">自2007年开始,河南省人民政府启动实施了隋唐洛阳城遗址保护工程。对包括应天门在内的诸多遗址实施了保护性复建展示工程。2016年在隋唐应天门遗址上建造保护性复原展示工程正式开工。</p><p class="ql-block">2019年,宏伟壮丽具有浓郁唐代风格的应天门遗址博物馆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应天门内展示的隋唐时原遗址上的原砖石基础。</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近年复建的定鼎门</p><p class="ql-block">定鼎门是隋唐洛阳城中轴线最南端的城门,于唐末毁于战乱。如今,随着隋唐洛阳城保护展示工作的推进,毁消千年的定鼎门重新屹立在中轴线上,再现盛世隋唐非凡气象,成为展示洛阳十三朝古都厚重历史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p><p class="ql-block">2009年,在原址上保护性生复建的定鼎门遗址博物馆竣工并开馆。2014年,定鼎门遗址作为丝绸之路中国境内22个遗址点之一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定鼎门遗址博物馆,青砖灰瓦,透露出历史的厚重与沧桑;高大的城墙与巍峨的阙楼,显示出盛唐的繁华与雍容。走进其中,让人顷刻梦回大唐。</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定鼎门内展示的隋唐时的古城门原址上的砖石基础。</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洛阳龙门石窟中的卢舍那大佛</p><p class="ql-block">武则天在位时,龙门石窟的大规模开凿达到鼎盛。她下令雕造卢舍那大佛,这座佛像通高17.14米,面容丰满圆润、双目宁静慈祥,嘴角微微上扬,流露出神秘而温和的笑意。佛像以武则天为蓝本塑造,不仅展现了唐代高超的雕刻技艺,更彰显了武则天的统治权威。</p><p class="ql-block">洛阳龙门石窟为联合国评定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唐代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在东都洛阳相会图</p><p class="ql-block">洛阳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著名诗人都在此留下佳话。李白曾在洛阳与杜甫相遇,二人携手同游,饮酒赋诗,此次相遇被后世称为“李杜相逢”,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杜甫一生多次游历洛阳,他的不少诗作都反映了洛阳的社会风貌与人民生活。白居易晚年定居洛阳,在龙门香山与僧人、文人往来频繁,留下了许多闲适诗,还与刘禹锡等相互唱和。刘禹锡在洛阳写下诸多名篇,他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等诗句,在洛阳的亭台楼阁间流传,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宋朝时,洛阳为西京。虽然政治中心有所转移,但洛阳凭借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依然是文人雅士向往的地方。司马光在洛阳居独乐园,勤奋严谨著述史书,耗时19年,终于在1085年完成了恢宏巨著《资治通鉴》。在这部伟大的史学著作中,记录了从周威烈王23年,至后周世宗显德6年共16朝1362年的的历史。它不光给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更重要的是它还从历史事件里为后世提炼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p><p class="ql-block">宋朝时,众多文人墨客也在洛阳吟诗作赋,传承着华夏文化的血脉。他们以洛阳的山水、人文为题材,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使洛阳的文化魅力得以延续和传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石器时代的星星之火,到各个朝代的灿烂辉煌,洛阳作为多个朝代的帝都或东都,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记忆。它见证了华夏文明的起源、发展与繁荣,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巨著,让后人得以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感受岁月的沧桑与厚重。如今,洛阳的古老遗迹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向人们诉说着往昔的辉煌,激励着后人不断探寻历史的奥秘,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p> <p class="ql-block">(洛阳风)</p><p class="ql-block">看洛阳哟</p><p class="ql-block">你要有一双美学家的眼睛</p> <p class="ql-block">(洛阳风)</p><p class="ql-block">你往时间里看</p><p class="ql-block">从春到冬</p><p class="ql-block">四季里万紫千红</p><p class="ql-block">中国的花卉哟</p><p class="ql-block">数不清的品种</p> <p class="ql-block">(洛阳风)</p><p class="ql-block">只有洛阳的颜色</p><p class="ql-block">才能代表中国的姿容</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东都洛阳赏观国色天香的牡丹花</p> <p class="ql-block">(洛阳风)</p><p class="ql-block">要不为什么</p><p class="ql-block">那位再游玄都观的刘郎</p><p class="ql-block">会如此感动的吟咏:</p><p class="ql-block">“唯有牡丹真国色</p><p class="ql-block">花开时节动京城”</p><p class="ql-block">——这,是从诗意里面吹来的洛阳风啊</p> <p class="ql-block">(洛阳风)</p><p class="ql-block">洛阳风</p><p class="ql-block">从龙门山上吹动</p> <p class="ql-block">(洛阳风)</p><p class="ql-block">向五湖四海吹去了</p><p class="ql-block">十万尊佛的精灵</p><p class="ql-block">和卢舍那大佛那永恒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位于龙门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北侧的</p><p class="ql-block">刚武威猛的托塔天王和力士石雕巨像</p> <p class="ql-block">(洛阳风)</p><p class="ql-block">洛阳风</p><p class="ql-block">从白马寺里吹动</p><p class="ql-block">向天南地北吹去了</p><p class="ql-block">中国最早的佛经</p><p class="ql-block">和白马身上驮着的</p><p class="ql-block">那不朽的虔诚</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洛阳周山森林公园</p><p class="ql-block">洛阳风吹拂了五千年 </p><p class="ql-block">把一万五千两百平方公里的大地吹醒</p><p class="ql-block">于是周山穿上了绿袄</p><p class="ql-block">于是邙山戴上了彩条</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春深四月的洛阳龙门东山</p><p class="ql-block">(洛阳风)</p><p class="ql-block">于是龙门东山变成了春天里的热闹</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秋天的洛阳龙门西山</p><p class="ql-block">(洛阳风)</p><p class="ql-block">于是龙门西山变成了秋天里的妖娆</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洛阳老城西大街</p><p class="ql-block">(洛阳风)</p><p class="ql-block">于是洛阳的道路畅了,夜色亮了</p><p class="ql-block">于是洛阳城的天更蓝,地更绿了</p><p class="ql-block">于是洛阳人的讲话更好听,举止更文明了</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洛阳洛南新区开元湖公园和洛阳市人民政府大楼</p><p class="ql-block">(洛阳风)</p><p class="ql-block">于是洛阳城的天更蓝,地更绿了</p><p class="ql-block">于是洛阳人的讲话更好听,举止更文明了</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洛阳市洛南新区中心开元湖区域</p><p class="ql-block">(洛阳风)</p><p class="ql-block">看啊</p><p class="ql-block">洛河南岸一座新城拔地而起</p><p class="ql-block">好气派、大格局、多新颖</p> <p class="ql-block">(洛阳风)</p><p class="ql-block">洛河,将成为洛阳的轴线</p> <p class="ql-block">上图最近(北端)为唐代女皇武则天所建的明堂,再前为隋唐皇宫南大门应天门,再前为洛河及天津桥遗址,再前为天街,再前即为隋唐洛阳城南大门定鼎门。上述均为隋唐东都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p><p class="ql-block">(洛阳风)</p><p class="ql-block">北岸</p><p class="ql-block">在历史的厚重里闪烁着现代文明</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洛南新区保护性在遗址上复建的定鼎门及定鼎门广场</p><p class="ql-block">(洛阳风)</p><p class="ql-block">南岸</p><p class="ql-block">于现代文明中积淀着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洛南新区中心开元湖</p><p class="ql-block">(洛阳风)</p><p class="ql-block">啊,沧桑的洛阳啊</p><p class="ql-block">我们站在史书里面看你</p><p class="ql-block">你是这样的,这样的青春年少</p><p class="ql-block">啊,古老的洛阳啊</p><p class="ql-block">我们站在地球外面看你</p><p class="ql-block">你是如此的、如此的风华正茂</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洛阳市洛南新区航拍图</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洛南新区中心开元湖夜景</p> <p class="ql-block">(洛阳风)</p><p class="ql-block">啊,沧桑的洛阳啊</p><p class="ql-block">我们站在史书里面看你</p><p class="ql-block">你是这样的,这样的青春年少</p><p class="ql-block">啊,古老的洛阳啊</p><p class="ql-block">我们站在地球外面看你</p><p class="ql-block">你是如此的、如此的风华正茂</p><p class="ql-block">让我们向曾经到过洛阳的</p><p class="ql-block">李白、杜甫、白居易</p><p class="ql-block">以及当代的诗人们发出邀请吧</p><p class="ql-block">请他们和我们一道</p><p class="ql-block">写一首同题诗</p><p class="ql-block">洛阳风</p><p class="ql-block"> 2004年4月</p> <p class="ql-block"> 洛阳风</p><p class="ql-block"> —为第21届洛阳牡丹花会开幕而作</p><p class="ql-block"> 作者:王怀让</p><p class="ql-block">那暖融融的</p><p class="ql-block">温馨动人的</p><p class="ql-block">是从洛阳吹来的风吗</p><p class="ql-block">那热腾腾的</p><p class="ql-block">呼呼作响的</p><p class="ql-block">是从洛阳吹来的风吗洛</p><p class="ql-block">洛阳的风像读书一样</p><p class="ql-block">一页一页地掀开了厚重的底层</p><p class="ql-block">洛阳的风像请柬一样</p><p class="ql-block">一张一张地散发到南北西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洛阳哟</p><p class="ql-block">你要有一双史学家的瞳孔</p><p class="ql-block">你往地层下看,再往下看</p><p class="ql-block">一直看到夏代的文明</p><p class="ql-block">中国的历史哟</p><p class="ql-block">五千年的时空</p><p class="ql-block">将近三分之一的岁月</p><p class="ql-block">洛阳都是中国的都城</p><p class="ql-block">要不为什么那位写《资治通鉴》的先生</p><p class="ql-block">会发出这样的感兴:</p><p class="ql-block">“欲问古今兴废事 请君只看洛阳城”</p><p class="ql-block">——这,是从历史深处</p><p class="ql-block">吹来的洛阳风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洛阳哟</p><p class="ql-block">你要有一双美学家的眼睛</p><p class="ql-block">你往时间里看</p><p class="ql-block">从春到冬</p><p class="ql-block">四季里万紫千红</p><p class="ql-block">中国的花卉哟</p><p class="ql-block">数不清的品种</p><p class="ql-block">只有洛阳的颜色</p><p class="ql-block">才能代表中国的姿容</p><p class="ql-block">要不为什么</p><p class="ql-block">那位再游玄都观的刘郎</p><p class="ql-block">会如此感动的吟咏:</p><p class="ql-block">“唯有牡丹真国色</p><p class="ql-block">花开时节动京城”</p><p class="ql-block">——这,是从诗意里面吹来的洛阳风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洛阳风</p><p class="ql-block">从龙门山上吹动</p><p class="ql-block">向五湖四海吹去了</p><p class="ql-block">十万尊佛的精灵</p><p class="ql-block">和卢舍那大佛那永恒的笑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洛阳风</p><p class="ql-block">从白马寺里吹动</p><p class="ql-block">向天南地北吹去了</p><p class="ql-block">中国最早的佛经</p><p class="ql-block">和白马身上驮着的</p><p class="ql-block">那不朽的虔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洛阳风吹拂了五千年 </p><p class="ql-block">把一万五千两百平方公里的大地吹醒</p><p class="ql-block">于是周山穿上了绿袄</p><p class="ql-block">于是邙山戴上了彩条</p><p class="ql-block">于是龙门东山变成了春天里的热闹</p><p class="ql-block">于是龙门西山变成了秋天里的妖娆</p><p class="ql-block">于是洛阳的小巷宽了,大街长了</p><p class="ql-block">于是洛阳的道路畅了,夜色亮了</p><p class="ql-block">于是洛阳城的天更蓝,地更绿了</p><p class="ql-block">于是洛阳人的讲话更好听,举止更文明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啊</p><p class="ql-block">洛河南岸一座新城拔地而起</p><p class="ql-block">好气派、大格局、多新颖</p><p class="ql-block">洛河,将成为洛阳的轴线</p><p class="ql-block">北岸</p><p class="ql-block">在历史的厚重里闪烁着现代文明</p><p class="ql-block">南岸</p><p class="ql-block">于现代文明中积淀着历史的厚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啊,沧桑的洛阳啊</p><p class="ql-block">我们站在史书里面看你</p><p class="ql-block">你是这样的,这样的青春年少</p><p class="ql-block">啊,古老的洛阳啊</p><p class="ql-block">我们站在地球外面看你</p><p class="ql-block">你是如此的、如此的风华正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让我们向曾经到过洛阳的</p><p class="ql-block">李白、杜甫、白居易</p><p class="ql-block">以及当代的诗人们发出邀请吧</p><p class="ql-block">请他们和我们一道</p><p class="ql-block">写一首同题诗</p><p class="ql-block">洛阳风</p><p class="ql-block">(王怀让作于2004年4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洛阳风》诗作者王怀让简介:</p><p class="ql-block">著名诗人王怀让1942年5月6日出生于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镇西正村的农民家庭。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曾任《河南日报》编委会委员、文艺处处长,是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剧协会员、河南省作协副主席、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以及郑州大学客座教授。其诗著浩然正气,挚诚朴实,激情澎湃,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1993年其创作的纪念人民领袖毛主席诞辰100周年的诗作《人民万岁》,多年来广为传诵。2009年4月王怀让因病在郑州去世,享年67岁。</p> <p class="ql-block">在洛阳隋唐城植物园中心,牡丹花坛繁花似锦。赵朴初先生所题“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石碑矗立于此,见证着古都牡丹的绝代风华。每至牡丹花会,这里游人如织,人们纷纷驻足,用镜头定格牡丹的绰约风姿,沉浸于这国色天香的花海盛宴 </p><p class="ql-block">2025年春天是中国洛阳第42届牡丹文化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牡丹芳》中诗曰:“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古老而现代的洛阳即将拉开盛世狂欢的大幕,国色天香的牡丹即将绽放雍容华贵的芳容,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热烈欢迎同学朋友们前来欣赴盛会,赏国花,游胜景,品美食。</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洛阳红牡丹,是洛阳街头巷尾各大公园种植最多最为常见的牡丹品种。其花型硕大,色彩艳丽,花瓣层层叠叠。那浓郁的紫红色,似绚烂朝霞倾洒人间 ,热烈夺目。它不仅是富贵吉祥的象征,更承载着洛阳深厚的牡丹文化底蕴,花开时节,尽显国色风姿。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诗赞:“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p> <p class="ql-block">在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藏着一抹绝世芳华——新育品种银丝贯顶牡丹。它稀有而珍贵,花开时如银色丝缕攒聚,娇丽清雅,如梦似幻。每年春日绽放,引得游客排长队一睹芳容,安保全天守护,只为这难得一见的绮丽花姿 。</p> <p class="ql-block">绿艳凝香韵无穷,洛阳绿牡丹,以稀为贵,如遗落人间的绿宝石,绽放着独属于古城的典雅风华 。</p> <p class="ql-block">牡丹名贵珍品姚黄,出自宋代洛阳邙山脚下白司马坡姚祟家,花开丰满,光彩照人,清香飘逸,时有花王之称。</p> <p class="ql-block">芳名古传的洛阳魏紫牡丹</p> <p class="ql-block">芳名古传的洛阳赵粉牡丹</p> <p class="ql-block">瞧!这朵洛阳二乔牡丹,花开娇艳。同一朵花上,粉白双色交相辉映,恰似两位佳人共舞。它是牡丹中的珍品,承洛阳千年花韵,集天地灵气,每一片花瓣都诉说着古都的风雅,绽放着独属于洛阳的瑰丽传奇。</p><p class="ql-block">它得名于三国时期的大乔、小乔姐妹,恰似这两位倾国佳人并肩而立,风姿绰约。作为牡丹中的珍稀品种,它于洛阳盛放,既承载着千年古都的深厚底蕴,又以独特容颜展现着花中“姐妹花”的别样风情。</p> <p class="ql-block">紧邻洛河南岸的洛阳国花园中的牡丹花艳丽盛开(芳名珊瑚台)</p> <p class="ql-block"> 《洛阳牡丹赋》</p><p class="ql-block">维中州之灵壤,萃万卉之精芒。洛水之阳,地脉涵九朝王气;邙岭之阴,天工孕百代花皇。当其谷雨烟轻,则倾城倾国;若值清明露重,竟羞月羞阳。紫陌红尘拂面处,三千界降真妃;金谷琼林宴客时,十二楼列霞觞。</p><p class="ql-block">观其仪态万方:姚黄著帝王衮冕,端凝若太极殿前受朝贺;魏紫披后妃霞衣,雍容似上阳宫里理明妆。赵粉临风,恍遇汉宫飞燕掌上舞;青龙卧墨,恰睹曹衣吴带画中藏。二乔分艳,铜雀春深双黛蹙;豆绿含翠,鲛绡帐暖玉肌凉。更有昆山夜光,疑是广寒坠珥;葛巾玉版,分明洛神遗裳。</p><p class="ql-block">至若武曌诏贬,愈见铮铮铁骨;欧公谱成,益彰浩浩天香。花开花落二十日,岂随桃李媚俗眼;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独冠群芳领韶光。沉香亭北,太白醉赋清平调;天津桥畔,乐天闲数买花纲。焦骨铮铮,烈火难摧真品格;灵根烨烨,新泥永护旧华章。</p><p class="ql-block">今值盛世,花事更隆。王城公园内,十万云霞迷蛱蝶;国际园博中,五洲异卉拜冠冕。花开花落,总系九州忧乐;年去年来,长伴四海升平。此乃造化独钟之神品,实为华夏不朽之精魂!</p><p class="ql-block">注:本赋融汇"焦骨牡丹"传说、欧阳修《洛阳牡丹记》、李白《清平调》等典故。第三段通过"武曌诏贬"与"欧公谱成"对比,凸显牡丹不畏强权之品格;末段"国际园博"等现代元素,展现传统文化之新生。</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洛浦上阳宫前的唐韵石雕</p><p class="ql-block">(本相册作者拍摄于2017年8月23日)</p> <p class="ql-block">本相册作者泉石松篇后感言:</p><p class="ql-block">余本洛浦一朽翁,常向故垒觅旧踪。</p><p class="ql-block">手抚残碑辨古篆,泪洒颓垣吊遗宫。</p><p class="ql-block">幸逢盛世修文运,老城新貌两相容。</p><p class="ql-block">愿将余生寄河洛,半赋沧桑半赋彤。</p><p class="ql-block">注:彤,朱红色,喻新时代新气象。</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牡丹盛开图</p><p class="ql-block">本美篇相册作者:洛阳一高老三届</p><p class="ql-block"> 刘建民(网名泉石松)</p><p class="ql-block">祝同学们朋友们平安幸福,健康快乐!</p><p class="ql-block">谢谢观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银发丹心书洛阳 </p><p class="ql-block"> 笔底生辉颂春秋</p><p class="ql-block">年逾古稀,本是闲云野鹤的岁月,在洛阳,却有一群白发老者以笔为犁,在古都悠久历史的沃土上勤耕不辍,将岁月褶皱里的故事凝成纸上诗,以赤子之心为千年帝都续写新的华章。</p><p class="ql-block">他们的笔触抚过定鼎门的残砖,带起盛唐马蹄的烟尘;蘸着牡丹晨露,勾勒二程故里的理学精魂。洛阳铲掘不尽的地下长卷,在他们的文字里层层铺展:从夏都斟鄩的陶纹到汉魏太学的石经,从隋唐运河的帆影到抗战时期的烽火学堂,千年文脉化作"洛阳风"的筋骨。他们参观细览博物馆中的青铜铭文,碑石刻字等文物,还以诗人之浪漫吟咏洛神新赋,让应天门遗址的月色与地铁工地的焊花在纸上交响成韵。</p><p class="ql-block">这些勤奋热忱的笔耕者,皱纹里镌刻着"若问古今兴废事"的沧桑,眼眸中却跃动着"直须看尽洛阳花"的炽热,他们热爱家乡,为宣传洛阳发挥余热,尽心尽力。其志坚,恰如龙门山上生生不息的青松翠柏;其情挚,宛若年年春天盛妆绽放的红艳牡丹。</p><p class="ql-block">而我们洛阳一高老三届的刘建民(网名泉石松)同学,就是这群老者中比较爱学习,与时俱进,勤奋创作的一位。多年来他笔耕不辍,美篇作品,小年糕相册,精品佳作多次获奖,读者成千上万,其作品为众多同学朋友带来了愉悦快乐精神享受,为大家喜读爱看。</p><p class="ql-block">泉石松的作品总是激情扬溢,朴实生动,清新优美。他歌唱祖国,颂扬英烈,讴歌新时代,畅述师生感情同学友谊……他书写美好,弘扬正气正能,创作出许多激动人心的美篇。这次新作《洛阳风》、是他继《隋唐大遗址中轴线上的明珠》及《洛河采韵》之后,蘸其故乡古韵之声,唱响的千年古都新曲。</p><p class="ql-block">泉石松历时数月,广查文史资料,辛勤创作的《洛阳风—庆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是部介绍洛阳五千年辉煌历史的鸿篇巨制。美篇以其详尽的历史资料,从洛阳新石器时代的王湾遗址及夏都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开讲,到天子六驾博物馆,东周三王陵,再到金村东周八座天子大墓文物痛遭狂掘,几乎全部流失海外。特别是金村文物流失,我这个老洛阳也是第一次听说,感到特别的震惊和痛心!真城感谢泉石松同学不辞辛劳,查阅了许多历史资料,对此事件作了较为祥实的介绍,让我们能得以方便地了解到此次历史劫难事件的始末。</p><p class="ql-block">偃师佃庄东汉太学遗址,白马寺,汉光武帝陵园,作者亲自参观体检。洛阳风像读书一样,一页一页地掀开了厚重的底层。看洛阳,要有一双历史学家的曈孔,要不司马迁会说《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呢。洛阳风,牡丹风。百花为王则天令。冰天雪地独傲放,倾城空巷观靓影。洛阳风,白马驮经到洛城。马寺钟响声声脆,木鱼慢击朗经鸣。洛阳风,五千多年建都史。十三朝帝王建都城,夏商最早二里头,华夏文化源头清。邙山晚眺少闲土,魂车祖马长相逢。四大名窟山色绿,香山红墙白园碑。</p><p class="ql-block">《洛阳风》深沉实述了洛阳的古韵辉煌和伤痛劫难,明快描绘了洛阳的现代发展和繁荣兴盛,让你沉思,让你感慨,让你兴奋,给你历史知识,展望美好前景。</p><p class="ql-block">在相册最后部分的《洛阳牡丹赋》中,融汇了洛阳牡丹的历史典故,誉赞了国色天香的傲骨芳华,展现了洛阳牡丹今朝的盛世华章,古韵典雅,文辞华美,真正让人拍案叫绝!</p><p class="ql-block">总之,泉石松的这部新创美篇相册:图美诗美赋文美,确实值得大家认真阅看。所以我特地推荐给大家,希望朋友们耐心读读,一定会有所收获,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p><p class="ql-block"> 洛阳一高老三届 李建周</p><p class="ql-block"> .25年3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