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与濂溪书院:寻回失落哲学思想的归处

赵凤路

<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23日的下午,是我们湖南七日之旅的终章序语,这是旅程的最后一个下午,当指针精准地指向两点,我们的旅行车缓缓停靠,爱莲公园和濂溪书院就这般毫无保留地撞进了我的视野。</p> <p class="ql-block">  踏入爱莲公园,一种难以言喻的古朴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是《爱莲说》作者周敦颐的纪念园,宛如历史与文化交织的神圣殿堂。它主要由爱莲公园和莲溪书院两部分构成,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勾勒出周敦颐的精神世界。</p> <p class="ql-block">  周敦颐,这位闪耀于历史长河的伟大文学家,凭借一篇《爱莲说》,让“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莲韵,流淌进了每一个华夏子孙的文化血脉。但他的伟大远不止于此,作为一名哲学家,他更是开启了理学的先河,为后世的思想发展铺就了基石。</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公园的小径上,微风轻拂,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荷香,思绪也随之飘远。自然而然地,我联想到了哲学领域中影响深远的程朱理学,以及那位集大成者朱熹。</p> <p class="ql-block">  朱熹在武夷山建立的武夷精舍、兴贤书院和紫阳书院,承载着他对学术的执着追求和思想的传承。这些书院,就像是一座座灯塔,在历史的波涛中,为无数求知者照亮前行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回想起我的哲学本科生涯,那些挑灯夜读的日子,那些与先哲思想激烈碰撞的瞬间,仿佛就在昨天。我曾经怀揣着对哲学的无限热爱和憧憬,以为它会成为我人生的指南针,引领我走向光明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  然而毕业后,在现实生活的洪流中,哲学知识似乎渐渐被边缘化,我四处碰壁,为生活奔波,那些曾经引以为傲的哲学理论,竟好似毫无用武之地。每当夜深人静,心中总会涌起一阵酸涩,觉得自己多年的努力都付诸东流,那些知识都成了被遗忘的角落。</p> <p class="ql-block">  但此刻,站在莲溪书院的庭院中,看着四周悬挂的书画和镌刻的文字,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纯粹的哲学天地。每一幅书画,都蕴含着先人的智慧与情感;每一段文字,都在诉说着哲学的深邃与博大。在这里,我与周敦颐对话,与朱熹交流,那些曾经模糊的哲学概念,此刻变得清晰而生动。</p> <p class="ql-block">  我的同伴们大多只是匆匆扫了一眼,便觉得无趣,相继离去。而我却如获至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导游规定的40分钟游览时间,对我来说是如此珍贵,我沉浸在这哲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p> <p class="ql-block">  我仔细品味着每一幅书画的笔触,感受着艺术家们对哲学思想的独特诠释;我逐字研读着每一段文字,探寻着先哲们留下的智慧密码。不知不觉间,时间悄然流逝,当定制2点40分的铃声响起,我才如梦初醒,恋恋不舍地离开。</p> <p class="ql-block">  回到车上心中满是充实与满足,这次爱莲公园的游览,就像是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我干涸已久的心灵。它让我明白,哲学从未离我而去,它早已融入我的灵魂深处,成为我看待世界、理解生活的独特视角。那些曾经以为被荒废的知识,在这一刻重新绽放出光芒,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这次游览也让我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任,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古老哲学与传统文化极易被忽视。但它们是民族的根脉,凝聚着先辈智慧,承载着历史记忆。濂溪书院中悬挂的书画、镌刻的文字,是先哲思想的物质载体,我们有责任守护和传承这些宝贵财富,让后人也能从中汲取养分。</p> <p class="ql-block">  在爱莲公园和濂溪书院的时光,是我人生中的一次精神洗礼。它让我重拾对哲学的热爱,也让我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方向。未来的日子里,我愿带着这份对哲学的敬畏、对文化的热爱继续前行,在生活的磨砺中,不断探寻生命的意义,让古老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绽放新的光彩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