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长归来——殷墟博物馆(长从何来)特展

emma

<p class="ql-block">  喜欢参观博物馆,也去过或大或小很多座博物馆,几乎所有的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来到殷墟博物馆,这座主要展示近百年来殷墟考古发掘文物、研究成就的博物馆,同样有着堪称国宝的镇馆之宝。数件镇馆之宝中,一件名为“亚长牛尊”的青铜器占据首位。这件牛尊究竟好在哪里?它为什么会叫作“亚长”呢?殷墟博物馆一个“长从何来”的专题展将为我们揭晓答案。</p> <p class="ql-block">  自1928年,考古人员正式对殷墟进行考古发掘以来,近百年来,对这里的发掘工作一直在持续着。</p><p class="ql-block"> 2001年,由于盗墓分子觊觎已久,考古人员抢救性发掘了位于殷墟花园庄东地的一座大墓。这座后来被命名为亚长墓的大墓,位于著名的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墓东南仅500米。</p><p class="ql-block"> 仅仅一夜之差,这座墓就将被盗,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幸运的是,尽管大墓有历代的多个盗洞,依然完好地保留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大墓共出土随葬品577件,是殷墟继妇好墓之后出土随葬品数量最多的墓葬。根据出土青铜器上的铭文考证,墓主人名叫“亚长”。更为难得的是,还意外发现了墓主人的尸骸,这在商周时期的考古发掘中颇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 (网图致谢)</p> <p class="ql-block">  人类学家利用现代技术检测得知,“亚长”,是一名35岁身高1.7米的男性,陪葬的7件青铜钺表明他应该是一名驰骋疆场带兵打仗的将军,技术检测到他的身体上总共有7处砍砸伤,其中6处集中在身体左侧,而一把铜矛贯穿了他的盆骨、同时引起动脉失血,这或许是他战死沙场的最直接的原因。而他脚部的骨骼变形,则透露了商人生活习惯的珍贵信息。</p><p class="ql-block"> 考古人员利用锶同位素检测,墓主人亚长不是安阳人,可能来自现在的河南东南部这一带,周口这一区域。</p><p class="ql-block"> 殷墟宫殿区里本应只有王族,亚长能够葬在这里,足见当时的商王应该是非常器重他,非常喜欢他,但是很无奈他战死了,只能给予厚葬,因此墓葬里有众多的随葬品甚至殉人。</p> <p class="ql-block">  亚长牛尊,整体作牛形,通长40cm,带盖高22.5cm。牛体态健壮,牛头前伸,口部微张,其眼、耳、鼻、角、腹、尾以及其他体貌特征均生动逼真、栩栩如生。牛身满饰龙、鸟、虎、象等各种动物形纹饰。造型奇特瑰丽,纹饰繁缛精美。</p><p class="ql-block"> 尊是一种酒器,亚是武官的称谓,长是家族长氏的意思。牛的面部铸铭文“亚长”。亚长是商王朝南部“长”国的部落首领,是商王朝地位仅次于妇好的军事将领。</p><p class="ql-block"> 亚长牛尊是现今为止,殷墟发现的唯一一件牛形青铜器,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  亚长铜钺,外形宽大、似斧。《说文解字》中说:“大者称钺,小者称斧。”钺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兵器,在商代,钺也被广泛用作礼器,是军权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展柜里面共展出7件青铜钺,其中一件最大的,说明亚长是一个高等级的贵族,他有很强大的军权,这些小的钺应该对应的是他家族下面有6个分支。</p><p class="ql-block"> 亚长铜钺是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  偌大的展厅里,一只青铜手格外引人注目。</p><p class="ql-block"> 据介绍,这是国内唯一的一只青铜手。这里一只呈略握状的右手,五指伸向空中。手长约13.2cm,宽约6.8cm比成年人手掌小很多,仅相当于四五岁小孩手掌大小。</p><p class="ql-block"> 手的关节清晰,手背上饰有饕餮纹和眼形纹。出土时,手内放置了两个骨质锥形器。骨锥是一种工具,应是在装卸假手时,方便系绳子或解绳子用。因为出土亚长将军墓内,而墓主人刚好缺失了右手,推测墓主人经常行军作战,可能失去了右手,因此,这只铜手大概就是他生前的假肢,也有可能是他类似权利的象征。而痒痒挠之说可能是戏谑。</p><p class="ql-block"> 如此特别的青铜手是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  “亚长”铜方斝,体型巨大,通高66.6厘米,重22.15千克。</p> <p class="ql-block">  “亚长”铜鼎,鼎饰饕餮纹,内壁有“亚长”铭文。通高48.6厘米,重16.35千克。</p> <p class="ql-block">  “亚长”铜甗,上腹及足部均饰饕餮纹,腹内有铭文。通高79.5厘米,重37.4千克。</p> <p class="ql-block">  “亚长”铜盂,颈部饰饕餮纹,半环形耳下有凹弦纹带。腹部、圈足上饰饕餮纹,主纹均以云雷纹做地纹,鎜部有铭文“亚长”。</p> <p class="ql-block">  “亚长”铜觥,通高18.7厘米,重1.35千克。器型精巧别致。造型生动,纹饰活泼。器盖及器底内壁均刻有铭文“亚长”字样。</p> <p class="ql-block">  亚长墓出土青铜器265件,种类丰富,规格较大,造型精美,工艺精湛。其中许多刻有铭文、“亚长”字样。</p><p class="ql-block"> 亚长铜方尊,高51.9厘米,重27.43千克。方尊口部近方形,束颈,平底,高圈足略外撇。颈部以扉棱为对称轴饰八组蕉叶纹,肩部正中为浮雕兽头,四角各立一鸟状浮雕怪兽,腹部饰蝉纹及饕餮纹,圈足亦饰饕餮纹。颈部外侧有铭文“亚长”。</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驰骋疆场的将军,“亚长”墓还出土了大量的兵器,刀、戈、剑、矛、弩等种类丰富,器型多样。</p> <p class="ql-block">  “亚长”墓还出土了222件玉器,是殷墟继妇好墓之后出土玉器数量最多的高等级贵族墓葬。</p><p class="ql-block"> 一次抢救性考古发掘,一座埋葬于宫庙区,未被盗掘的贵族墓。考古人员将发掘出土的500多件随葬品,以一个特展的方式,揭开了墓主人神秘的面纱。</p><p class="ql-block"> 刀枪剑戟、战马嘶鸣、将士们的呐喊声中,仿佛看到“亚长”,这位来自异乡的将军,正拼杀疆场。他不惜负伤甚至生命,为商王开疆拓土,终被尊崇、厚葬,写下了传奇的一生、故事。</p><p class="ql-block"> 长从何来?无论长从何来,都被后人铭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