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地道战,在我国近代人民战争中非常有名。</p><p class="ql-block">华北平原一马平川,战争无险可守,于是人民创造了可歌可泣的地道战,极大地保护了自己,消灭了敌人。</p> <p class="ql-block">石少华1943年拍摄的我国冀中平原人民抗战的地道战。</p> <p class="ql-block">华北平原我军民抗日所挖的地道立体模型。</p> <p class="ql-block">罗工柳的油画《地道战》。</p> <p class="ql-block">我国军民对地道战加以适时总结,进行人民战争和国防的教育。例如电影《地道战》,曾经家喻户晓。</p><p class="ql-block">在世界其它地区,现代的地道战也在继续运用。</p><p class="ql-block">其实,地道战不仅近代战争有,在古代也有。我国,比如,古代防御战专家墨子就提出过这个战法:</p> <p class="ql-block">在《墨子·备穴》中写有开凿地道进行攻防作战:</p><p class="ql-block">"审之穴之所在,凿穴以迎之" ——阐述了以穴攻穴的地道战术;</p><p class="ql-block">"穴垒之中备一狗,狗吠即有人"——记载了在地道中用狗巡逻、警戒的执勤方法。</p> <p class="ql-block">但是,实物的古代军事地道,一直只闻其说,难见其实,直到1969年我国各地备战修挖防空洞,终于在安徽亳州老城区内的地下有了发现。</p> <p class="ql-block">亳州是东汉末年曹操之领地。史书中多次记载曹操采用地道战法,如官渡之战和攻打邺城。这些战例表明,他非常了解地道战的精髓。因此,他的领地这条运兵道,很可能就是他早期军事生涯中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曹操军队挖掘并构筑的这些地下运兵道,目前发现总长8000多米,并非其一次性完成。目前开放参观的运兵道只有其中700多米。</p> <p class="ql-block">参观曹操的地下运兵道,可以从今日亳州市的“曹操地下运兵道”楼台进入。</p> <p class="ql-block">这条地下运兵道的平均深度5米。有一个炫目的现代入口,将观众引进原始地道。</p> <p class="ql-block">进入地道的典型部分,稍比一人宽,1米9至2米高,砖砌地面、双壁和砖砌拱顶。</p> <p class="ql-block">有双层运兵道和立交结构。</p> <p class="ql-block">每隔一段就会有突然低20-30厘米的“障碍券”、“猫耳洞”、通气孔……这些现代战争中还在不断看到的地道设置和战法。</p> <p class="ql-block">障碍券</p> <p class="ql-block">猫耳洞</p> <p class="ql-block">通气孔</p> <p class="ql-block">下行阶梯。</p> <p class="ql-block">运兵道逐渐宽阔,通往地面出口。</p> <p class="ql-block">▲地道的临街出口。</p><p class="ql-block">▼下图中用蓝色线条表示的,就是地下运兵道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p> <p class="ql-block">笔者有视频,记录从地道口到出口的完整游历过程,给感兴趣的美篇朋友们饱饱眼福!</p><p class="ql-block">(请点击打开,10分37秒。)</p> <p class="ql-block">拍摄:刘东台,李小建,2025-3-25</p><p class="ql-block">美篇:李小建,2025-3-2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