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云南过桥米线,驰名天下。谁会想到,它竟源自蒙自这座小城?</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我们要结束这段滇东南的旅行,将“打道回府”一一返回长沙了。尔林的战友们,由从某师参谋长岗位退休的孙占昌相邀,聚集到蒙自一家做过桥米线的名店,去吃一碗过桥米线,为尔林,也为我这个六十多年前从军的老兵送行。</p><p class="ql-block"> 尔林的这群战友中,有两位身份特别。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从湖南醴陵、祁阳等地,移民数万人,支边到云南边陲开发橡胶园。如今,第一代支边人,多数已长眠在这块土地上了……两位中,一位是醴陵来红河的“边二代”黄绍兵,转业后,担任过河口瑶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如今也退休在家含饴弄孙了。另一位,则是山东人,醴陵“边二代”的女婿刘春平。从部队转业到州教育局,他辞职下海,自主创业,干得风生水起,创造了自己精彩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车子开到了蒙自的一座饮食城。这里汇集了蒙自各种地方特色的小吃。主人领我们走进一家环境优雅,院落大方的知名大店:香麒园。一迈进门去,只见一个硕大无比的大厅,出现在面前。厅内摆有数十张大餐桌。已是近午时分,怕有一半以上的桌子上,坐上了前来光顾的食客。</p><p class="ql-block"> “这边,这边。”热心的张国志,把我们从大厅喊出来,“这里人太多,太嘈杂了。我们在后边的一个包间里。”</p><p class="ql-block"> 一条水沟,绕着屋脚流去。沟渠里清晰的水中,游动着一些漂亮的红鲤、青鱼。此刻,它们成了香麒园的迎客官,不停地在水中向顾客们摇头摆尾,憨态可掬,甚是招人喜爱。</p><p class="ql-block"> 沿着水沟走了一小段,就是孙参谋长预订的包间了。突然,前面一座木亭里,一个特别的景致,吸引了我的目光,我没有进包间,径直朝这座亭子走去。</p><p class="ql-block"> 渐渐地,木亭上的一行大字,进入眼帘:天下第一碗。亭子中央,陈列着一只巨大的碗。一侧,有一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发的认证牌。上书:世界基尼斯之最。说明词里标明:蒙自“天下第一碗”。直经:2.228米。重量:1.8吨。高:90厘米。为世界第一大锡碗,由手工和机器共同完成。2010年10月第二届“中国.蒙自过桥米线美食文化节旅游节”上,“天下第一碗”作为旅游节的新标志,在成功申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纪录后公开拍卖。</p> <p class="ql-block"> 这只“天下第一”的锡碗,摆放在了香麒园。香麒园自然是那次拍卖会上的胜出者。</p><p class="ql-block"> 这一刻间,面前突然浮现另一个画面。那是我和一群友人去看红河自治州州府的情景。一个开阔的大院,一个高大的门楼,出现在面前。其实,这门楼,没有门,也没有楼。只是几根粗大的水泥柱子,托起一块两边翘、中间低的大水泥板。远远地看去,像是一顶古代官员的帽子。实是威严、气派。这是州府从个旧搬迁至蒙自后,选择在此建起来的州政府。据说,这是亚洲最大的州政府。</p><p class="ql-block"> 这里,没有院墙,没有门岗,是一个最开放的、最亲近老百姓的政府。这里,既是政府机关,也是市民公园。政府办公大楼前面,有大片的树林,有宽阔的广场,市民从任何一个方向都可以进入这里,散步健身,打太极拳,做健身操。所有的政府职能机构,政府的这个局,那个办什么的,都在这栋楼上。看起来是州府占地很大,但相比其他地方,政府的这个局,那个办,散佈在全城的东西南北。各自为政地建起一个一个办公院子,这个州府则是省地多了。老百姓办事也方便多了。</p> <p class="ql-block"> 使人特别难以忘怀的,是州府办公大楼前面那个宽大的水池上立着的三只用水泥还是青石雕塑的大碗。与香麒园这只锡比起来,那更要大出多少倍。一个州府的雕塑,不是别的,竟是三只碗。真是意味深长!</p><p class="ql-block"> 进入包间,刚坐下,服务员就端来一个木制大盘子。盘子做工精致,极有特色,极具匠心。盘子里,放着二、三十个小瓷碟。每一个小碟子里,放一样食材。什么鸡肉片,鱼肉片,猪肉片,火腿片。切得薄如纸张,足见大厨的刀功。也有各种蔬菜,如土豆片,莴笋片,生菜,各种菌类。还有油渣什么的。等等,等等。接着,给每人面前,端来了一只大瓷碗。比一般我们家里用餐使用的大菜碗大好多倍。里面,盛着水温在一百度左右的汤。服务员交代我们,先放生的食材,再放熟的食材。到这时候,服务员才送来“主角”一一两小碗圆的、扁的米线。整个过程,很是庄严!</p> <p class="ql-block"> 这种过桥米线,为什么源自这里?米线就是米线,为什么还要冠以“过桥”?这里一定有故事。</p> <p class="ql-block"> “呵,你还不知道呀?”尔林吃惊地望着我。接着,他就讲了。说是从前,这里有一个书生,为考取功名。每天躲到一个江心洲上去静心苦读。夫人每天给他送饭。因为离家颇远,饭送过去时,就冷了。这令他夫人心里不安。某一天,她宰了一只鸡,熬上鸡汤,煮了米线。送到夫君苦读的江心洲时,居然没冷,还挺热。她渐渐明白了,靠的就是覆盖在汤上面的那层油。从此,她就每天给夫君送去这种鸡汤米线。不久,这书生进京赶考,中了状元……四方亲友前来贺喜。状元妻就用这种鸡汤米线招待亲友。因每次到江心洲去,都要过一座桥。这米线便冠以过桥米线。</p><p class="ql-block"> 从此,这过桥米线声名大震,迅速在世间传播开来……</p><p class="ql-block"> 如今,过桥米线,成了蒙自一项重要产业。</p><p class="ql-block"> 相聚的战友,又要分开了。大家心有不舍。但这一天,饱了口福,听了故事。一个个心情愉悦!</p><p class="ql-block"> 走出包间,一抬头,又看那座亭,那只碗,那行字:天下第一碗。想起这过桥米线风行天下。心中不禁涌出一句感叹:</p><p class="ql-block"> 天下第一碗,一碗盛天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