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林鵖、褐胁雀鹛和山鹪莺 - 2024年12月拍摄于云南保山百花岭之三十二

张振宇 Alfred Zhang

灰林鵖(读bī,学名:Saxicola ferrea),为鹟科、石鵖属的鸟类。灰林鵖 是小型鸟类。雄鸟上体暗灰色具黑褐色纵纹,白色眉纹长而显著,两翅黑褐色具白色斑纹,下体白色,胸和两胁烟灰色。雌鸟上体红褐色微具黑色纵纹,下体颏、喉白色,其余下体棕白色。 灰林鵖是留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一般营巢于低矮灌丛和草丛间,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繁殖期为5-7月,通常每窝产卵4-5枚,主要栖息于海拔500-3000米的林缘疏林、草坡、灌丛以及沟谷、农田和路边灌丛草地。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泰国、越南、日本。<br><br><div>在中国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div> 褐胁雀鹛(读 hè xié què méi,学名:Alcippe dubia),是莺科、雀鹛属的鸟类。褐胁雀鹛是小型鸟类,体长13-15厘米。头顶棕褐色,黑色侧冠纹和宽阔的白色眉纹,眼先黑色。上体包括两翅和尾橄榄褐色。颏、喉、胸、腹白色,腹和胸沾皮黄色,两胁橄榄褐色,尾下覆羽茶黄色。 褐胁雀鹛主要栖息于海拔2500米以下的山地常绿阔叶林、次生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主要以甲虫、蝗虫、蝽象、步行虫、鳞翅目幼虫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 世界分布:印度阿萨姆、缅甸和中国。<div><br></div><div>中国分布于四川东南部秀山、南川、南部屏山、西南部米易、会东、木里、盐源、雷波、凉山,贵州北部习水、绥阳、遵义、西北部威宁、大方、东北部江口、中部贵定、龙里、都匀、东南部从江、榕江,云南西北部贡山、增口、德钦、宾川、丽江、西部维西、泸水、腾冲、盈江、维西、凤庆、大理、镇康、耿马、永德、西南部西盟、沧源、澜沧、南部西双版纳、元阳、东南部文山、东北部盐津、永善、中部昆明、景东,湖南和广东等地。<br></div> 山鹪莺(读shān jiāo yīng),同上面的褐胁雀鹛很像,只是尾巴特别长。 山鹪莺(学名:Prinia superciliaris):体长13-16厘米,体重10-15克。是一种体型小的褐色鹪莺。具形长的凸形尾;上体灰褐并具黑色及深褐色纵纹;下体偏白,两胁、胸及尾下覆羽沾茶黄,胸部黑色纵纹明显。非繁殖期褐色较重,胸部黑色较少,顶冠具皮黄色和黑色细纹。与非繁殖期的褐山鹪莺相似,但胸侧无黑色点斑。虹膜浅褐色,嘴黑色(冬季褐色),脚偏粉色。 山鹪莺雌雄羽色相似。夏羽上体栗褐色或暗褐色、具灰色或棕灰色或橄榄黄色羽缘,因而使每片羽毛形成暗色条纹或斑纹。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纵纹不明显或无暗色中央条纹或斑纹,羽色多为棕褐。尾较长呈凸状,外侧尾羽渐次缩短,尾羽沙褐色或棕褐色、具黑褐色羽干纹,除中央一对尾羽外,其余尾羽具淡棕色或棕白色尖端,有的还具不明显的横斑或黑色亚端斑。两翅覆羽和飞羽黑褐色,羽缘深棕褐色或棕色。眼先黑色,眼周、颊和耳覆羽上部暗褐色,下颊和耳覆羽下部淡棕褐色。下体白色沾棕或棕白色,两胁和尾下覆羽棕色或淡棕色冬羽尾较夏羽显著为长,上体较棕褐色具黑色纵纹。 分布于中国、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泰国和越南。 《完》<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