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里的第二份惊喜

忍冬藤

<p class="ql-block">  从牟定南山公园大门进入,走至河边,沿着河岸往上走,改造过的河道两边边坡上栽了两排垂柳,刚吐出的嫩叶粘在柳条上,随风轻轻摇曳。河岸上的樱花正在盛开,满枝都是花,见不到丁点叶片,粉红色的花朵一簇一簇的,像粘上去的塑料花。树根部被密密麻麻的小灌木和不知名的藤蔓植物簇拥着,在绿油油的一片景色中,突然冒出些五颜六色的小花。河岸两边的中间是水泥砖铺成的健康步道,除了黄色的方向箭头,还标注了已经运动的距离。在花红柳绿的簇拥下沿着洁净的步道往前走,心情自然而然也就愉悦起来。河道里的水干净,闻不到一丝臭味,漫步其间,恰似在公园里游玩。</p> <p class="ql-block">  没走多远,在河边锦石坪村的田块里,我看到有二十多个人在田里挖着什么,她们零星分布在田块里,老年妇女居多,手里拿把小锄头,提着个包装袋。看着地里啥也没有,我有些好奇,同行的亲家告诉我,他们在挖蒜。我感觉诧异,挖蒜不是应该集中从一个地方开始吗?怎么零零散散东一个西一个?一问才知道那是老板承包的土地,种植的大蒜已经收获了,现在这些人是去寻找老板挖漏的大蒜,据说去翻挖一天也能挖到六斤八斤。她们大多是从老家到城里领小孩的老人,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就当锻炼身体,还能有点收获,何乐而不为呢?</p> <p class="ql-block">  想不到小时候我们在村里常干的事,现在竟然已经克隆到了县城里。不过看那些人的年纪,如果真是从农村出来的,这样的事他们定然经历过,故而也算不得克隆,只能算还保留着优秀的革命传统罢了。</p> <p class="ql-block">  儿时的我们也常去翻地找漏。队里的红薯地翻挖之后,一群孩子拿上棍子或小锄头就跑到地里,翻找着大人们遗漏了的红薯。偶尔翻到拇指大小的一个,也是惊喜不已,三下两下抹去泥巴吗就塞进嘴里。那时是真的饿,不是图好吃好玩。当然要翻找到大的红薯是不可能的,粮食金贵,大人们挖的时候已经细细翻找,很难漏下,除非家里有孩子的大人,知道我们会再去翻找,偶尔故意留下一节半节,让我们不至于在翻找时失望。我们找的时候甚至连根须都不放过,一旦找到,立即抹进泥土后塞进嘴。</p> <p class="ql-block">  当然也去翻花生地。花生收获之后,总会漏下些花生留在泥土里,我们就用一把小锄头又把花生地刨一遍,让遗漏的花生一个不剩装入我们的包里。只是每次都不会收获太多,能装满衣服口袋也就心满意足了,毕竟那是意外收获,是不需要归公的。</p> <p class="ql-block">  相对于去土地里翻找,去捡掉落到地里的粮食就简单多了,毕竟肉眼可见,不至于像到土里翻找一样,因为没有收获而白费力气。豌豆、蚕豆、黄豆、麦穗等收获的时候总会掉落一些,等到生产队收获之后,我们就跑到田地里,从裂缝中、根岔里、杂草窝将豆子一粒粒捡出来。蚕豆豌豆可以直接进嘴的,先解解馋;黄豆、麦穗之类就捡拾回家向大人邀功,拾到一碗半碗也是值得高兴的事,有时甚至就是一顿口粮,因此总能得到大人的夸奖。</p> <p class="ql-block">  现在村里好多土地流转给了老板耕种,村民也常去拾漏。去年有个老板种红薯,他要的是红薯,红薯藤就任由村民们去收割。家里养猪养牛的村民,于是去拉了一车又一车,拉回家喂牛。还有种番茄、黄瓜的老板,残次品也就不要了,任由村民们拉回喂牛羊猪鸡。我看着实在羡慕,只是自家也不养畜禽,自然也就用不上。用得上的村民自是高兴,不但在自家田里拿了地租、挣了工钱,还能拉走一些农副产品,收获了一次又一次惊喜。</p><p class="ql-block"> 老板们对于村民们的拾漏行为倒也不恼,按说便宜一点,多少也能卖上几文,只是觉得种了村民的地发了财,也就不在乎那点钱,干脆让大家也高兴高兴,毕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