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78年之后,随着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与教育强国战略的逐步推进,部队的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知识化建设迈入了新的阶段,“四化”目标成为部队建设的核心方向。在此背景下,全军上下愈发重视干部战士的文化教育与学历提升工作。</p><p class="ql-block"> 1979年2月,在经过自愿报名、组织考察以及简单的文化考试之后,我有幸被批准离职脱产,投身于电大学习之中。当时,湖北省广播电视大学与省军区携手,在省军区大院内开设了一个理科电子专业大专班教学点。起初,教学点设在小洪山干休所一间大办公室内,后来迁至省军区后山三0一防空洞闲置的作战室里。</p> <p class="ql-block"> 大专班的主要课程涵盖高等数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大学物理、晶体管电路以及大学英语等。学员来自省军区司、政、后机关和直属队的年轻干部战士,还有武汉军区总医院的医护人员以及少数干部子女,共计21人,其中干部8人,战士10人,干部子女3人。</p><p class="ql-block"> 然而,随着数、理、化课程难度的逐渐增加,部分学员因文化基础薄弱难以跟上进度,或因工作调动等原因,陆续有6人退学。最终,坚持三年学习并顺利毕业的仅有15人。</p> <p class="ql-block"> 我上初中时,正值“文化大革命”中期,数、理、化、英语等课程几乎未曾系统学习。停学两年后进入首届高中学习,但由于“复课闹革命”、开门办学等政治活动频繁,文化课程的学习亦不够系统。尽管高中毕业后数学基础稍好,但理、化和英语基础仍显薄弱。</p><p class="ql-block"> 电大学习的每门课程皆从零起步,学习难度可想而之。战士学员普遍较年轻,高中毕业入伍不久,文化基础较干部学员更为扎实。即便如此,他们学习起来也倍感吃力,对于我们这些干部学员而言更是难上加难。</p> <p class="ql-block"> 三年的电大学习,是我学习生涯中最艰难的时光。物理课伊始,如同听天书一般,符号、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皆需从初中重新学起。往往是白天跟随电视上课,夜晚则需自学初中、高中基础知识。电视大学的课堂没有老师现场授课,仅能通过电视观看老师讲解,不懂之处无法即时提问解答,只能课后向战士同学请教。部分物理现象的实验课只能通过电视演示,无法亲自动手实验,学习难度大,效果亦受影响。</p> <p class="ql-block"> 化学课程的学习同样充满挑战,108种化学物质名称、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以及化学反应式等皆需熟练掌握。每日如同背诵经书般反复理解、默记、背诵,最终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于解题过程。</p><p class="ql-block"> 英语学习则从ABC字母起步,逐步掌握音标、语法以及过去式、现在式、将来式等内容。背单词的过程枯燥无味,毫无规律可循,唯有死记硬背。往往头一天记住的单词,第二天又遗忘,唯有不断循环往复才能牢记于心。</p> <p class="ql-block"> 1976年1月,《诗刊》上发表了毛主席《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的诗词,其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两句成为我克服学习困难、不懈努力的动力源泉。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毕业时数学课考试取得了89分的成绩,为几门课程中分数最高。</p><p class="ql-block"> 按照课程要求,毕业时物理课要自行购买电子元器件,组装一台小型半导体收音机,我也顺利完成。这台自己组装的收音机,成为三年电大学习的最好物证,<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直用到结婚时才淘汰。</span></p> <p class="ql-block"> 三年的电大学习,不知熬过了多少个夜晚,做了多少道题,记了多少个单词,最终每门功课均顺利通过考试,获得相应的学分。尽管所学的理科知识对日后工作并无直接帮助,但一张由时任湖北省副省长李夫全兼任省电大校长颁发的大专毕业文凭,却成为了这段学习经历的珍贵见证。(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