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伟壮观的嘉峪关长城

一片云(唐云英)16962534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4年12月19日拍摄于嘉裕关明长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5年3月26日完成美篇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有关資料来自于景区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去年12日19日早上我们随团游览“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景观车带着我们进入景区,远远望去嘉峪关古城墙在阳光的照耀显得格外庄严壮美,散发出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全长约60千米。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因其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被称为河西咽喉,具有连陲锁钥之称。</p> <p class="ql-block">踏入景区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巍峨壮观的天下雄关城门楼。这座二层高的砖木结构建筑,飞檐翘角,屋脊上装饰精美华丽。嘉峪关的建筑结构复杂,包括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关城平面呈梯形,面积33500余平方米,城墙总长733米,高11.7米。城楼东、西对称,面阔三间,周围有廊。这里地势险要,是河西走廊的最狭窄处,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关城有三重城廓,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固若金汤,牢不可破。我沿着城墙漫步,每一块砖石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风雨沧桑。</p> <p class="ql-block">进入天下雄关东闸门后,便可见有清代刊立的“天下雄关”石碑。该石碑系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肃镇总兵李廷臣视察嘉峪关防务时,见这里南有祁连雪山,北有黑山,关势雄伟,便写下“天下雄关”四字并勒石为碑。我站在石碑前,细细品味着这四个大字背后的历史意义,仿佛看到了千年前的辉煌与荣耀。</p> <p class="ql-block">石碑亭的前方,便见到嘉峪关内城墙,该内城西宽东窄,略呈梯形,城高9米,东西开“光化门”和“柔远门”两门。门外各筑有瓮城,城楼对称,三层三檐五间式,周围有廊,单檐歇山顶,高17米。</p> <p class="ql-block">内城墙外有一处文昌阁又名文昌殿,明代建筑,重修于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为两层两檐歇山顶式。阁上原书"文昌殿",并悬"威宣中外"、“神威远播”匾额。楼的四周装有精雕窗花,楼外有回廊,二楼内外四周有古式山水画八十余幅。我走进文昌阁,欣赏着精美的窗花和古式山水画,仿佛置身于一幅历史长卷之中,感受到了古人对文化的敬重与热爱。</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后面是戏台,座南向北,面宽三间,进深两间。重修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戏台上部为木格顶棚,绘有八卦图,中间的屏风上绘有八仙图,东西侧墙均绘彩色壁画。戏台两侧的砖砌屏风上刻对联一副,即"离合悲欢演往事,愚贤忠佞认当场"。我站在戏台前,仿佛听到了昔日的戏曲声,看到了演员们在台上精彩纷呈的表演,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戏台的正前方是关帝庙,建于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是明清时期河西地区最大、最负盛名的关帝庙。庙内原有大殿一座,陪殿二座,窗庭二座,牌楼一座,殿内各墙壁上,绘有三国故事彩画。原建筑中保存下来的只有一座牌楼,主体建筑是公元1998年重建的。我走进关帝庙,感受到了浓厚的宗教氛围,仿佛看到了千年前的香火鼎盛。</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光化门进内城墙,因门额刻"光化门"三个字而得名,左题款"知直隶肃州涂跃龙立", 右题款"乾隆岁次辛亥孟夏月吉旦 " 门洞为五伏五券错层拱券式结构,基础为条石,门道长22.69米,宽4.15米,高6.46米,用大小不一的条石铺设。门扇为木质外包铁皮铁钉黑漆双扇门,光化门的入口有处"门中楼" 的景象奇观,展现了古代建造者的劳动智慧。我站在此入口处,认真的欣赏着这独特的建筑结构,感叹古人的智慧与匠心。</p> <p class="ql-block">在内城里我们从马道上、下城楼,马道因将士骑马上城而得名。主要功能是运送兵力,运输粮草和武器。马道紧贴城墙,呈二十三度通达墙顶。马道宽三米,长二十二米,青砖铺砌,外侧设女墙。马道在敌兵攻城时,可将確木、擂石、滑车等武器顺势推下,重创敌兵。现在为了保护马道,方便游人铺设了楼梯。我沿着马道缓缓而上,仿佛看到了千年前的士兵们在这里策马奔腾,感受到了古人的英勇与无畏。</p> <p class="ql-block">城墙上设有南敌楼,该楼是突出于城墙外侧的建筑,具有军事防御和进攻作用,也是士兵在城墙上巡逻时休息和放置兵器的设施。建于公元1506年。为一层三间,面积38.2平方米。我站在南敌楼上,远眺着周围的景色,仿佛看到了千年前的烽火连天,感受到了古人的艰辛与不易。</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城墙上,我静静地听着导游的讲解,仿佛清晰地看到城墙上的每一块砖石,每一道裂痕,都在诉说着过往的风雨沧桑。我放慢脚步,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让心灵与这古城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声音,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与勇敢。</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内城,我们从嘉峪关门出来,嘉峪关正门,也叫西城门。门额刻有「嘉峪关」三个字。门洞为五伏五券错层拱券式结构,基础砌三层条石。门扇为木质外包铁皮钉黑漆双扇门。门道长二十五米,宽四米二,高六米三,用大小不一的条石铺设,数百年来留下了深深的车辙。我站在城门前,抚摸着那深深的车辙,仿佛看到了千年前的车水马龙,感受到了古人的繁荣与昌盛。</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先来到了悬臂长城游玩。悬臂长城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境内。距离甘肃省嘉峪关市区约11公里,距离嘉峪关关城约7公里,因筑于约45度的山脊之上,形似凌空倒挂而得名。是嘉峪关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悬臂长城是万里长城注入嘉峪关时的最后一条长城,被誉作万里长城的尽头。我站在悬臂长城上,远眺着周围的景色,感受到了它的险峻与壮丽,仿佛看到了千年前的勇士们在这里守卫边疆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后我们来到了长城第一墩,长城第一墩又称天下第一墩,位于嘉峪关市区以南约6公里处,墩台矗立于讨赖河边近56米高的悬崖之上,不仅地理位置险要,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更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融合了长城文化与丝绸之路风情,是观光探险、怀古游历的绝佳之地,越来越受到游客的亲睐。</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长城第一墩上,远眺着讨赖河的美景,感受到了它的险峻与壮丽,仿佛看到了千年前的勇士们在这里守卫边疆的身影,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回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