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赛罗》看种族伦理冲突下 嫉妒、猜忌的万恶之花

紫阳赵

<p class="ql-block">《奥赛罗(Othello)》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1999年9月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英)莎士比亚,译者: 朱生豪。</p> <p class="ql-block">内容简介:</p><p class="ql-block">《奥赛罗(Othello)》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是莎士比亚大约于1603年所写作的。目前所知这出戏最早于1604年11月1日在伦敦的Whitehall Palace首演。</p><p class="ql-block">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梦娜相爱。因为两人年纪相差太多,婚事未被准许。两人只好私下成婚。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他又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梦娜的感情,说另一名副将凯西奥与苔丝狄梦娜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了所谓定情信物等。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当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狄梦娜身边。</p> <p class="ql-block">目录</p><p class="ql-block">导 言</p><p class="ql-block">剧中人物</p><p class="ql-block">地 点</p><p class="ql-block">第一幕</p><p class="ql-block">第一场 威尼斯。街道</p><p class="ql-block">第二场 另一街道</p><p class="ql-block">第三场 议事厅</p><p class="ql-block">第二幕</p><p class="ql-block">第一场 塞浦路斯岛海港一市镇。码头附近的广场</p><p class="ql-block">第二场 街道</p><p class="ql-block">第三场 城堡中的厅堂</p><p class="ql-block">第三幕</p><p class="ql-block">第一场 塞浦路斯。城堡前</p><p class="ql-block">第二场 城堡中一室</p><p class="ql-block">第三场 城堡前</p><p class="ql-block">第四场 城堡前</p><p class="ql-block">第四幕</p><p class="ql-block">第一场 塞浦路斯。城堡前</p><p class="ql-block">第二场 城堡中一室</p><p class="ql-block">第三场 城堡中另一室</p><p class="ql-block">第五幕</p><p class="ql-block">第一场 塞浦路斯。街道</p><p class="ql-block">第二场 城堡中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主要人物介绍(奥赛罗):</p><p class="ql-block">威廉·莎士比亚从头至尾地完美展示了奥赛罗这一人物形象。对奥赛罗的形象精雕细琢,深刻地表现了在奥赛罗身上两种对立情绪的斗争。主人公不同的情感交替处于主导地位,是该剧最为吸引人的地方——从最温柔的爱和极大的信任到折磨人的嫉妒和疯狂的仇恨。复仇的心理一旦占据奥赛罗的头脑,就再也没有离开,而且在延缓实施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强烈。</p><p class="ql-block">他曾经是最幸福爱情拥有者,然而他杀死苔丝狄蒙娜之后,他就是一个最悲惨,最邪恶的恶人。在对着无辜的,纯洁的苔丝狄蒙娜的尸体的那一刻,他对生的恐惧早已战胜死的恐怖。精神的苦恼早已使他忘却肉体的存在,唯有枪毙肉体是他解决精神痛苦的最佳方法。</p><p class="ql-block">对于主角奥赛罗的看法通常有两种:他是位坚强博大和灵魂高尚的英雄;其所以杀害爱妻,只是由于轻信,尤其是奸谗者伊阿古过于狡猾所致;另一种是奥赛罗并不那么高尚,而是个自我意识很强和性格有缺陷的人;他是急急不能待地就听信了伊阿古,责任在他本人。</p> <p class="ql-block">苔丝狄蒙娜:</p><p class="ql-block">苔丝狄蒙娜对奥塞罗的爱情基础:崇拜奥塞罗的经历,心痛其遭遇,其爱情集合崇拜,怜悯,是一种集情人与母亲一体的爱。苔丝狄蒙娜是他心目中完美女神的化身,她的崇拜使他自满,她的美貌使他迷醉,他把一切寄托在苔丝狄蒙娜身上。爱情态度:爱得坦诚,明朗,自信,她确信她的倾心相恋一定会获得等倍的回报。爱得自负,高傲,他的爱情不允许杂糅哪怕一丁点的杂质。爱情变化:始终如一,忠贞不二,对奥塞罗从不疑心,坦坦荡荡。爱得决绝而痛苦,不允许背叛。爱情结局:含冤而死;自杀身亡。从上表可以看出苔丝狄蒙娜和奥塞罗爱情观的不同。可以说,从一开始,奥塞罗与苔丝狄蒙娜的爱情就是在悬崖上跳舞,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深渊。苔丝狄蒙娜以为她的爱情固若金汤,她以为他爱的那个人也始终与她始终如一,她的悲哀在于她没有看到被猜忌蒙了心之后的奥塞罗的改变。</p> <p class="ql-block">出场人物:</p><p class="ql-block">奥赛罗 </p><p class="ql-block">威尼斯军统领摩洛哥人 </p><p class="ql-block">男高音</p><p class="ql-block">黛斯德莫娜(苔丝狄蒙娜) </p><p class="ql-block">奥赛罗妻子 </p><p class="ql-block">女高音</p><p class="ql-block">亚戈 </p><p class="ql-block">奥赛罗的侍从 </p><p class="ql-block">男中音</p><p class="ql-block">爱米莉亚 </p><p class="ql-block">雅戈之妻 </p><p class="ql-block">女低音</p><p class="ql-block">卡西欧 </p><p class="ql-block">奥泰罗之副官 </p><p class="ql-block">男高音</p><p class="ql-block">罗德利果 </p><p class="ql-block">威尼斯绅士 </p><p class="ql-block">男高音</p><p class="ql-block">洛德维格 </p><p class="ql-block">威尼斯特使 </p><p class="ql-block">男低音</p><p class="ql-block">蒙塔诺 </p><p class="ql-block">塞普路斯总督 </p><p class="ql-block">男低音</p><p class="ql-block">传达者 </p><p class="ql-block">男低音</p><p class="ql-block">其他士兵、水手、威尼斯人、塞普路斯人、仆从等。</p> <p class="ql-block">创作背景:</p><p class="ql-block">《奥赛罗》主要取材于意大利小说家辛斯奥的故事集《寓言百篇》中的《威尼斯的摩尔人》。故事讲述了一个嫉妒心很强的摩尔人,因为轻信部下的谗言,而将自己清白无辜的妻子杀害。原故事非常简单,除了苔丝狄蒙娜之外,其他人物都没有姓名。</p> <p class="ql-block">作品鉴赏(作品主题、种族歧视)</p><p class="ql-block">《奥赛罗》是多主题的作品,其中包括:爱情与嫉妒的主题、轻信与背信的主题、异族通婚的主题等等,种族歧视是造成奥赛罗悲剧的原因之一。他本性的迷失和种族歧视有着密切联系,正是由于世俗的种族歧视和伊阿古的奸计,因此奥赛罗对于自己——个摩尔人、一个为平常人所害怕的人是否能真正赢得白人姑娘的爱产生怀疑,渐渐失去信心。他由坚信苔斯狄梦娜的忠贞到怀疑苔斯狄梦娜的贞洁与爱的动机,到最后完全否认苔斯狄梦娜的爱情,并认为苔斯狄梦娜是一个人尽可夫的娼妇,进而杀了她,造成了苔丝狄蒙娜的悲剧,也造成了自己的悲剧。</p><p class="ql-block">通过描写同化奥赛罗这一异邦人物失败的全过程,莎士比亚成功地揭露了他所处时代的某些特征。而奥赛罗每一次“发现”泰丝德蒙娜行为不轨都被狡诈的伊阿古提前做过手脚,最终导致不明事理的他扼死爱妻的悲剧突转,也使得剧本中丈夫与妻子,父亲与女儿,岳父与女婿,爱与恨,正直与奸诈,白色基督徒与有色异邦人物,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同化与异化等二元对立关系有了更加深奥复杂的蕴义,从而构成该作品更加深刻的悲剧色彩,加强了作品的社会批判的力量。</p><p class="ql-block">《奥赛罗》,其实是政治性描写的延续。表面上,它描写的是涉世不深的威尼斯女贵族与出身非洲摩尔部落首领之子之间的奇异爱情故事;实际上,在威尼斯城邦遭受外族入侵的文本语境下,莎士比亚对剧中人物,尤其是女主人公多处越界行为及其话语的描写,又使它超越了爱情故事的界限,呈现出由奥赛罗所代表的非裔边缘文化与泰丝德蒙娜代表的欧裔主流文化的角力,进而表现了当时下层人民与上层社会的斗争。</p> <p class="ql-block">殖民主义:</p><p class="ql-block">《奥赛罗》的同名主人公虽然效忠于威尼斯公爵,却是个摩尔人,他还是个皈依了基督教的黑人。正是对这种身份矛盾的刻意书写使得整部剧作充满了殖民叙事。评论家公认莎士比亚的《奥赛罗》取材于意大利作家钦齐奥的小说《威尼斯的摩尔人》,不过,莎士比亚对原作进行了重大改编。其中最有深意的改编是:在钦齐奥的小说中,男主人公是个野蛮的摩尔人,他用装满沙子的长统袜把苔丝狄蒙娜活活打死,并伪装现场企图逃脱罪责,而莎剧中的奥赛罗是徒手掐死苔丝德梦娜并最终自创身亡的。这种“人道主义”的改写,明显降低了剧中人野蛮行径的程度,体现出“隐伏的东方主义”,即“表示作为‘深层结构’的政治定位和权力意识,这种权力被设想一直存在于话语之中”。另外,从文艺复兴的文化语境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合理的改写。</p><p class="ql-block">《奥赛罗》的中心人物其实并非是黑人将军奥赛罗,而是白人旗官埃古,奥赛罗只不过是作为—种参照来衬托主角。在对奥赛罗的愚昧无知的淋漓尽致地表述中,埃古的聪明机智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赛义德认为这是西方对东方建立霸权的主要手法,即“推论东方是低于西方的,他者,并主动异化——当然甚至部分是建构——西方作为一种文明的自身形象。东方就被东方主义的话语制作成沉默、淫荡、女性化、暴虐、易怒的形象。正好相反,西方则被表现为男性化、民主有理性、讲道德、有活力并思想开通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艺术特色(人物形象):</p><p class="ql-block">《奥赛罗》展示了摩尔人奥赛罗、高贵的苔丝狄蒙娜、奸人伊阿古、天性善良的凯西奥、思量的罗多维科等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鲜明的程度就像图画中人物所穿的不同颜色的服装一样。他们的性格各异,即便不去想象他们的行动和情感,他们的容貌仍然能够显示在读者眼前。</p> <p class="ql-block">作品评价:</p><p class="ql-block">理论家斯泰斯:《奥赛罗》一剧不是表现嫉妒,而是表现奥赛罗的嫉妒,一个与威尼斯姑娘联姻的摩尔人可能感觉到的那种特殊的嫉妒。</p><p class="ql-block">英国戏剧作家兼理论批评家托马斯·利墨:“这个故事的道德意义当然是富有教益的。它教导贤良的主妇要好好保管自己的手绢。”“观众不能从中得到什么有启迪性的有益的印象,这种诗除了使人们良知迷途、思想混乱、头脑不安、本性堕落、想象分裂、口味败坏,并且使我们头脑里塞满虚荣、混乱、喧嚣和暧昧之外,并无用处。</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其四大喜剧为:《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四大悲剧为:《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23日出生在英国中部斯特拉福德城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幼年在家乡的文法学校念过书,学习拉丁文、文学和修辞学。后来家道中落,曾帮助父亲经商,1578年左右只身到伦敦谋生,据说从事过马夫或仆役一类当时被看作“最下等的职业”。后来当了演员和编剧,随着剧团到各地巡回演出,与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有比较广泛的接触。他在剧团里扮演过像《哈姆莱特》中的鬼魂之类的配角,也担任过导演,但主要是编写剧本,开始时不过是给旧剧本加工,逐渐由加工而改写,或自己创作。他后来成了剧团的股东,1613年左右从伦敦回到家乡,1616年4月23日逝世。</p> <p class="ql-block">《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之同异</p><p class="ql-block"> (赵瞾)</p><p class="ql-block">《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已阅读分享)是莎士比亚笔下两部著名的悲剧作品,它们在主题、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方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点。以下是对二者的比较:</p><p class="ql-block"> 相同点:</p><p class="ql-block"> ①悲剧结局:两部作品都以男女主人公的死亡收场,是典型的悲剧。《奥赛罗》中,奥赛罗掐死苔丝狄蒙娜后自刎;《罗密欧与朱丽叶》里,罗密欧以为朱丽叶已死而服毒自尽,朱丽叶醒来后也用匕首自杀。</p><p class="ql-block"> ②爱情主题:都以爱情为主线。《奥赛罗》中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相爱,《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更是一见钟情,他们都为了爱情与外界的阻碍进行了抗争。</p><p class="ql-block"> ③社会背景影响:故事都受到社会背景的深刻影响。《奥赛罗》反映了种族偏见等社会问题对人物命运的影响,《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家族世仇这一社会因素是导致两人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p><p class="ql-block"> 不同点:</p><p class="ql-block"> ①人物性格:《奥赛罗》中奥赛罗轻信他人、嫉妒多疑,他因伊阿古的挑拨而对妻子产生怀疑,最终酿成悲剧;苔丝狄蒙娜则勇敢追求爱情,但面对奥赛罗的误解,显得过于柔弱无助。《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热情冲动,他在凯普莱特家的宴会上对朱丽叶一见钟情后,迅速展开追求;朱丽叶则从天真单纯逐渐变得勇敢坚定,为了与罗密欧在一起,她毅然采取了假死等行动。</p><p class="ql-block"> ②情节发展:《奥赛罗》的情节发展主要围绕伊阿古的阴谋展开,奥赛罗在伊阿古的误导下,一步步走向毁灭,情节充满了猜忌和陷害。《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情节发展则更为直接,主要是两人在家族世仇的背景下,努力追求爱情,他们的爱情与家族的矛盾不断冲突,最终导致悲剧,较少有复杂的阴谋设计。</p><p class="ql-block"> ③主题侧重:《奥赛罗》着重探讨了人性中的嫉妒、轻信等弱点以及种族伦理问题,展示了这些因素如何摧毁美好的爱情和生命。《罗密欧与朱丽叶》主要强调爱情的伟大力量,以及爱情与家族世仇等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突出了爱情在残酷现实面前的脆弱和无奈。</p> <p class="ql-block">《奥赛罗》读后感</p><p class="ql-block"> (紫阳赵)</p><p class="ql-block">初读莎士比亚的《奥赛罗》,只觉是一场因阴谋而起的悲剧;再品,却深感它是对人性幽微之处的深度剖析。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将人性、爱情、嫉妒与背叛等元素交织,勾勒出了一幅震撼人心的悲剧画卷。</p><p class="ql-block"> 《奥赛罗》的故事并不复杂:威尼斯公国的摩尔人奥赛罗,凭借自身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将军。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蒙娜相爱并秘密成婚。然而,旗官伊阿古因嫉妒奥赛罗提拔凯西奥而心生毒计。他巧妙利用奥赛罗的轻信与嫉妒,让奥赛罗误以为苔丝狄蒙娜与凯西奥有染。最终,奥赛罗在盛怒与绝望之下掐死了妻子,真相大白后,他悔恨交加,自刎而亡。 奥赛罗是一位英勇无畏的将军,在战场上,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是令人敬仰的英雄。但在爱情里,他却脆弱而多疑。他本与苔丝狄蒙娜有着真挚的感情,可伊阿古的挑拨像一把利刃,轻易地撕开了他内心深处潜藏的不安与自卑。这种自卑源于他的肤色、出身与文化差异,在那个充满偏见的社会环境下,他始终觉得自己配不上苔丝狄蒙娜。于是,嫉妒如野草般疯狂生长,蒙蔽了他的理智,使他从一个深情的丈夫变成了凶残的凶手 ,亲手毁掉了自己的幸福。 伊阿古则是邪恶的化身,他的嫉妒心扭曲了他的灵魂。他嫉妒奥赛罗的地位、荣誉和爱情,这种嫉妒没有任何合理的缘由,纯粹是源于内心的阴暗。他精心策划阴谋,一步步将奥赛罗逼入绝境,他的每一个举动都冷酷而残忍,让人不寒而栗。他利用人们的信任与弱点,将整个世界搅得天翻地覆,展现出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 苔丝狄蒙娜是美好与纯洁的象征,她冲破世俗的束缚,勇敢地追求爱情。面对奥赛罗的怀疑与暴怒,她始终保持着对爱情的忠贞,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的善良与无辜,与奥赛罗的盲目、伊阿古的邪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凸显出这场悲剧的残酷性。</p><p class="ql-block"> 读完《奥赛罗》,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部作品让我深刻认识到嫉妒的可怕力量,它能将美好的一切化为乌有,让理智与情感失衡,让人性的光辉被黑暗吞噬。同时,它也让我思考信任、爱情与人性的关系。真正的爱情应该建立在信任之上,而人性中的弱点需要我们时刻警醒。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面临各种诱惑与猜疑,如何坚守内心的善良与理智,如何正确处理嫉妒与不满,是这部作品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p><p class="ql-block"> 《奥赛罗》不愧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以悲剧的形式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脆弱,让我们在为剧中人物的命运叹息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不断审视自我,追求更加美好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读《奥赛罗》认知种族伦理与万恶的嫉妒</p><p class="ql-block"> (赵 瞾)</p><p class="ql-block"> 莎士比亚的《奥赛罗》(又译《奥瑟罗》)作为一部经典悲剧,在其扣人心弦的剧情之下,蕴含着对种族伦理和人性中嫉妒的深刻探讨。这部作品以独特的视角,为读者揭示了社会环境与人性阴暗面相互交织所产生的悲剧力量。</p><p class="ql-block"> 从种族伦理角度来看,奥赛罗身为摩尔人,在以白人为主导的威尼斯社会中,始终处于边缘地位。尽管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赢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声誉,成为威尼斯的将军,但肤色和种族的差异仍然像一道无形的屏障,使他遭受着诸多偏见与歧视。在元老勃拉班修眼中,奥赛罗是“一个到处为家的放肆的摩尔人”,他无法接受女儿苔丝狄蒙娜与奥赛罗的爱情,认为这是违背常理和社会规范的。这种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构成了奥赛罗内心深处的不安与自卑。他虽与苔丝狄蒙娜相爱,却始终担心自己的种族身份会成为这段感情的阻碍,这种潜在的忧虑为伊阿古的阴谋埋下了种子。种族之间的不平等和不理解,使得奥赛罗在原本应该充满信任的爱情关系中,变得异常敏感和脆弱。</p><p class="ql-block"> 而剧中,万恶的嫉妒则是推动悲剧发展的直接动力。伊阿古因嫉妒奥赛罗提拔凯西奥而心生怨恨,这种嫉妒迅速演变成了恶毒的阴谋。他深知奥赛罗的种族身份给他带来的心理创伤,于是巧妙利用这一点,不断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之间的关系。他用看似不经意的言语和暗示,点燃奥赛罗心中的嫉妒之火,使其逐渐丧失理智。奥赛罗的嫉妒在伊阿古的煽动下,变得愈发疯狂和不可控制。他从一个英勇善战的将军,变成了一个被嫉妒冲昏头脑的杀人凶手,亲手扼杀了自己深爱的妻子。嫉妒在这里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情绪,它是人性中恶的极致体现,让伊阿古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择手段,也让奥赛罗彻底迷失自我,陷入无尽的痛苦与悔恨之中。</p><p class="ql-block"> 种族伦理冲突与嫉妒在《奥赛罗》中相互作用,共同铸就了这场悲剧。种族间的偏见为嫉妒的滋生提供了土壤,而嫉妒又进一步加剧了种族矛盾所带来的伤害。奥赛罗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它让我们看到,在一个充满歧视和不公正的社会环境中,人性中的弱点会被无限放大,最终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p><p class="ql-block"> 《奥赛罗》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跌宕起伏的情节,深刻地揭示了种族伦理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嫉妒的巨大破坏力。它提醒着我们,要时刻警惕社会中的偏见与歧视,努力消除种族间的隔阂,同时也要学会控制自己内心的嫉妒情绪,避免让其成为毁灭自我和他人的凶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追求和谐与美好的道路上不断前行,避免重蹈奥赛罗式的悲剧覆辙。</p> <p class="ql-block">图片/资料: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音乐:肖邦的《英雄波澜舞曲》</p><p class="ql-block">2025.3.26日于煌上煌悟禅芸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