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育种岁月

求是(张建岗)

<p class="ql-block">  退休后,我时常坐在院子里的老藤椅上,望着天边的晚霞,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过去那些曾经投身于杂交玉米育种的日子。那从新疆到海南充满希望的玉米制种田,承载着我的青春、梦想与奋斗,每一株玉米都像是我的孩子,见证着我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还记得从部队转业刚踏入这个领域时,心中满是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的热情。杂交玉米制种,这个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无尽奥秘的工作,从挑选亲本的那一刻起,就充满了挑战。每一个品种都像是等待发掘的宝藏,我们育种人员凭借着专业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在众多玉米品种中寻找着具有优良基因的亲本。这就如同在茫茫人海中寻找灵魂伴侣,需要耐心与精准的判断,因为它们将成为培育优质杂交种子的基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制种过程中的隔离环节,让我深刻体会到工作的严谨性。为了给玉米的“爱情”创造纯净的环境,我们在选址时费尽心思。那些偏远但空气清新、四周环山的地方,成为了我们的首选。看着被隔离带环绕的制种田,心中充满了使命感,仿佛在守护着一场神圣的仪式,确保杂交的纯度不受一丝干扰。</p> <p class="ql-block">  播种时节,田间弥漫着泥土的芬芳,那是希望的气息。根据不同亲本的特性,精确计算播种时间和密度,就像是在绘制一幅精美的画卷,每一笔都恰到好处。我和同事们在田间忙碌的身影,与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最美的田园风光图。那时的我们,虽然辛苦,但心中满是对未来丰收的憧憬。</p> <p class="ql-block">  花期调控是整个制种过程的关键,也是最考验我们经验和智慧的时刻。玉米的花期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演出,稍有差池就会影响授粉效果。我们时刻关注着天气变化、土壤墒情,通过灌溉、施肥等手段,小心翼翼地调整着花期,让父母本在最合适的时间相遇。那些日夜的坚守和观察,如今回想起来,每一个细节都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  人工去雄的日子,是汗水与坚持的交织。在闷热的玉米地里,制种户弯着腰,仔细地拔除母本的雄穗。汗水湿透了衣衫,蚊虫在耳边嗡嗡作响,但没有一个人喊累。因为他们知道,这每一次的弯腰,都是为了收获更优质的种子,为农民的微笑,大地的丰收贡献一份力量。</p> <p class="ql-block">  授粉时,大自然的微风与人们手中的授粉工具相互配合。看着花粉在空气中飘散,成功落在母本雌穗上,心中充满了喜悦。那一刻,仿佛看到了未来玉米茁壮成长、颗粒饱满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退休后的我,虽然离开了那片熟悉的玉米田,但那些奋斗的岁月始终在我心中熠熠生辉。如今,科技的飞速发展让杂交玉米制种变得更加高效、精准。基因编辑技术、无人机监测、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手段,为这项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每当看到新一代育种人员在田间忙碌的身影,我都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心中满是欣慰与期待。</p> <p class="ql-block">  杂交玉米制种,是我近半生的事业,也是我心中永远的牵挂。它见证了我的成长与奋斗,也承载着无数农民的希望。愿这片金色的田野,今后在科技的照耀下,继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贡献更多的力量 。</p> <p class="ql-block">美篇名:求是(张建岗)</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0420179</p><p class="ql-block"> 2025年于保定</p><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网络 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