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陈司寇老师,北京101中学教师,著名教授赵宝煦的夫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多年前,有位记者曾采访陈司寇老师,采访过后留下了一份非常珍贵的录音。非常值得每个退休人一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文是根据当时的笔录整理的,分享给大家。</p> <h3>时间真快啊,你们老三届学生都快要七十岁了</h3></br><h3>一般来说,人在七十岁以后是很难过的</h3></br><h3><strong><strong>第一是因为病痛:</strong></strong><strong></strong></h3></br><h3>身患有多种疾病,整天不是这儿疼就是那儿疼,</h3></br><h3><strong><strong>第二是因为孤独:</strong></strong></h3></br><h3>人老了活动空间变小了,与社会渐渐隔绝了,越来越多地待在家这个狭小空间里。</h3></br><h3>因此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老人都或多或少地患有忧郁症。</h3></br><h3>老人是弱势群体。身体弱,精神也弱,在我们院里(蓝旗营,北大清华的家属院)有很多老人都是如此,可怜兮兮地期待着他人来关怀照顾,变成了弱势婴孩。</h3></br><h3>看到这种情形,我就想,难道人的晚年一定要这样过吗?</h3></br><h3> <h3>我今年94岁了,老公(赵宝煦教授)两年前去世了,</h3></br><h3>我现在一个人生活得很好,身体健康,头脑清楚,除了一个每周来两次的清洁工,生活基本自理。</h3></br><h3>我不习惯与保姆同居,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尽量自己做,</h3></br><h3>每周子女们都来看望我,我还要儿子不用每周都来,两周来一次就行了。</h3></br><h3>他们也忙啊,而且他的家与我这儿离得太远了,</h3></br><h3>我自己平时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读书看报看电视散步做家务,</h3></br><h3>保持着自己不紧不慢的节奏,最近正在研读《易经》。</h3></br><h3> <h3>我已经准备好了,随时都可以“走”,我没有任何遗憾。</h3></br><h3>现在只求活一天就要生活得有质量,即便明天就走,今天也要活得有质量,我认为人生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有目标。</h3></br><h3>例如童年时期的目标就是玩,青年是学习,中年是工作养家,老年也要有目标啊,没有目标的人生特难受!</h3></br><h3><strong><strong>那老年人的目标是什么?我认为有两点:</strong></strong></h3></br><h3>第一,要尽量使自己减少病痛,过得健康愉快。</h3></br><h3>第二,要争取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走得快一点”,既减少自己的痛苦,也尽量避免给他人造成的负担。</h3></br><h3>怎样尽量减少病痛,过得健康愉快?</h3></br><h3>我从55岁退休到今年94岁,已快40年了:</h3></br><h3>我这些年一直身体很好,我是怎样做到的呢?</h3></br><h3> <h3>要注意学习吸收医学保健知识。<br></br></h3></br><h3>要看许多书,要全面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综合分析自己的问题是什么,摸索其中的规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h3></br><h3>一旦认识到什么是应该做的,就要身体力行,一旦认识到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就要令行禁止并且一定要长期坚持下去。</h3></br><h3>有些老年人没有自己健康上的主心骨,动不动就看医生,乱吃药。</h3></br><h3>其实医生不过是听你的陈述,再说各科医生也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可能掌握你的全面情况,</h3></br><h3>所以一定要靠自己,而不要盲目依靠医生。</h3></br><h3> <h3>有些老人一心想依靠什么名医,或者什么灵丹妙药来保健康,经常跑医院,频繁换医生,换药物结果总是失望。</h3></br><h3>因为他不懂得靠医生不能获得健康,关键还是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h3></br><h3>有一天早上我要起床时,突然发现腰痛得动不了,当时家里只有我自己。</h3></br><h3>我就告诉自己要镇定,躺在床上自我按摩一些穴位,过了一会儿才慢慢地起来了。</h3></br><h3>若是别人早去医院看了,我就坚持自己按摩相关穴位,配合适当的腰部活动,结果腰痛一直没有再犯。</h3></br><h3>俗话说:久病成郎中。</h3></br><h3>我的体会是,身体是自己的,最好的保健医其实只能是自己,</h3></br><h3>冷暖痛痒只有自己最清楚,运动健身只有靠自己坚持,心理健康也只有靠自己调整,任何企图依靠在其他人身上养老的梦想都要落空。</h3></br><h3>无论是再好的医生、再负责任的保姆,或是再孝敬的子女,都不能去靠。</h3></br><h3> <h3><strong><strong>再者就是</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要有毅力,要做自己应该做的,而不是只做自己喜欢做的。</strong></strong></h3></br><h3>我坚持生活自理,至今自己买菜、做饭、洗碗、散步、自己洗小件内衣</h3></br><h3>我当然也累,也不方便,完全可以让保姆为我做。</h3></br><h3>但是只要一开始不做,以后就再也做不了了,</h3></br><h3>我不到万不得已就不开这个头,这样我一直坚持到目前,还是如此。</h3></br><h3> <h3><strong><strong>第三是:精神上要有境界,文化生活要丰富。</strong></strong></h3></br><h3>现在老年人太寂寞,盼望儿女回家看望,国家都有“常回家看看”的法律规定,可是我不需要。</h3></br><h3>我关心时事政治,对文学、哲学、天文地理、戏剧体育都有兴趣。</h3></br><h3>我建立了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生活规律,每天忙忙碌碌,心里很平静充实,</h3></br><h3>北大政治系的一位教授去世了,她的老伴特别寂寞,老打电话给我,一说起来就没完。</h3></br><h3>问我能不能一礼拜给她打两次电话,</h3></br><h3>我答应了,转念一想想这不是个办法啊。</h3></br><h3>我一次电话十分钟二十分钟,那其他时间她怎么办呢?我就去找她。</h3></br><h3>我说我可以给你打电话,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h3></br><h3>你真正解决问题不能靠外力,只能靠内力。</h3></br><h3>她说那怎么办呢?</h3></br><h3>你就得自己有奔头。</h3></br><h3>那怎么有奔头呢?</h3></br><h3>你喜欢做什么就去做,尽量把你的时间安排紧一点,每天都有自己的事情,都有完不成的工作,你就不会感到寂寞了。</h3></br><h3> <h3>我每天6:00-6:30起床后,就忙着按摩,做操,看电视新闻、做早饭。</h3></br><h3>定要在九点之前吃完早饭,9点以后我就开始看书看报。</h3></br><h3>我一个人订了好几份报纸杂志,每天不抓紧时间都看不完。</h3></br><h3>看到我欣赏的地方就摘录下来,或者剪下来,我现在已经积累了好几大本了,经常翻看,乐在其中。</h3></br><h3>我还爱看电视剧,看到难过处就跟着放声哭,高兴处就放声笑。</h3></br><h3>有时还想不通编剧为什么这么处理,</h3></br><h3>自己就琢磨,要是我做编剧,我就怎么处理,</h3></br><h3>我现在还在研读《易经》,心得也记下了一本,</h3></br><h3>你看,我平时有这么多事情要做,这么多新知识要学,哪里有时间去寂寞呢?</h3></br><h3> <h3><strong><strong>此外我还有个办法,就是家里不要太寂静。</strong></strong></h3></br><h3>要经常开着电视,就好像总有人与你说话,向你唱歌,你就不会感到孤独,</h3></br><h3>我有三个孩子每周都回来看我。</h3></br><h3>我儿子离我挺远,我不希望他每周都来,就对我女儿说:</h3></br><h3>「你跟你哥哥说一下,不用每周都来,打个电话问问就行了。」</h3></br><h3>他后来就两个礼拜回来一次。</h3></br><h3>我平时过得很充实、愉快,不希望别人来干扰我。</h3></br><h3> <h3>老年人要热爱生活,关心时事,心胸开阔,心情舒畅,这样遇到疾病就能顶得住,要争取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走得快一点”,</h3></br><h3>既减少自己的痛苦,也尽量避免给他人造成的负担。</h3></br><h3>人人都希望晚年走得快一些,但死生有命,这也可以事在人为吗?</h3></br><h3>我认为,要想“走的快一点”,首先要做好“走”的思想准备,该走的时候干干脆脆、无牵无挂了无遗憾。</h3></br><h3>我来告诉你我的体会:</h3></br><h3><strong><strong>1.不怕死</strong></strong></h3></br><h3>其实无论多大年龄都会怕死,死亡总是令人恐惧的,怕临死前的病痛,怕与亲人诀别时的撕心裂肺。</h3></br><h3>谁不怕啊?可是怕又有什么用,这是自然规律,只能坦然面对呀</h3></br><h3>从70岁时我就想,人活七十古来稀,何况还有许多偶然因素</h3></br><h3>黄泉路上无长幼,所以活一天就赚一天。</h3></br><h3>人的生命分为数量和质量,我不在乎数量,而看重质量。</h3></br><h3>只要每天的生活都有质量,什么时候“走”就顺其自然。</h3></br><h3>不怕死,就必须拥有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可以超越死亡,享受生期。</h3></br><h3> <h3>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就活得自在,活得痛快。</h3></br><h3>解决不好,就终日惶惶不安,我现在就活得很痛快,</h3></br><h3>好多知识学不完的,我从来也不寂真。</h3></br><h3>我不喜欢跟街坊邻里的老太太们聊家长里短的事。</h3></br><h3>我觉得不如看电视,能得到很多新鲜知识。</h3></br><h3>我爱看足球、网球、台球。</h3></br><h3>我是丁俊晖的粉丝,对于国际上的一些新闻我也很关注。</h3></br><h3>这样我心情很舒畅,对疾病就能顶住。</h3></br><h3> <h3>我前年尿血,在三院检查发现我左肾上有个肿瘤,可能是癌症,医生和家都主张要做手术切除。</h3></br><h3>我不同意。</h3></br><h3>我说我已经92岁了,我将来走不一定是因为这个肿瘤,</h3></br><h3>即便是这个原因,动了手术后又会出现其他病。那何必呢?</h3></br><h3>我就思量,癌症喜欢什么?</h3></br><h3>它喜欢酸性的东西,不喜欢碱性的东西,我就不吃酸性的大鱼大肉,饿死它!</h3></br><h3>而多吃蔬菜水果,还吃抗癌食品,例如蘑菇、西兰花等,两年来没有任何感觉</h3></br><h3>现在我干脆就不去检查了,也不管它变大了还是小了,爱怎样怎样。</h3></br><h3>已经两年了我一直与癌症“和平共处”,</h3></br><h3>现在既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精神负担,每天都生活得很充实,很有质量。</h3></br><h3>任何事情只要想得开,就会战胜它。</h3></br><h3> <h3>当然如果将来真是癌症发作的话,后期会很疼,我就留一笔钱打止痛针。</h3></br><h3>我对女儿说:</h3></br><h3>「将来我昏迷了就不用打了,没有知觉了还打它干嘛,走人就完了嘛!」</h3></br><h3>中国人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h3></br><h3>精神上只有达到一定境界,才能超越生死。超越了生死,才能放下生死,轻松享受有限的生期。</h3></br><h3> <h3>我现在一个人生活,儿女说还是找个保姆陪住吧,否则万一哪天犯了病都没有人知道,</h3></br><h3>我说犯了病又怎样,无非是拉到医院抢救呗。抢救过来又怎样,还不是不死不活地拖着?</h3></br><h3>人的寿数到了,就要顺其自然,犯了病还抢救他干嘛?</h3></br><h3>身体功能衰竭了,无疾而终,顺其自然,这是福气呀,你说是不是?</h3></br><h3> <h3>古人说:</h3></br><h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h3></br><h3>老来不怕死,就活得轻松,生活质量就高。我就是怀着这种心态一天一天活过来的。</h3></br><h3>事实证明越是不怕死,就越是死不了,</h3></br><h3>我现在已经94岁了,而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h3></br><h3>哈哈,我觉得自己赚到的已经太多了!</h3></br><h3> <h3><strong><strong>2.不爱钱</strong></strong></h3></br><h3>许多老人越是到了晚年,越是锱铢必较,把钱抠的紧紧的,</h3></br><h3>他们真是没想明白呀,我现在每个月几千元退休金,根本花不完。</h3></br><h3>所以孩子们来看我,我都自掏腰包请他们吃饭,</h3></br><h3>儿女过六十岁生日,我每人送上一万元:</h3></br><h3>我想,自己也就这几十万元的存款,等我死了儿女们继承,他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也不会感激我。</h3></br><h3>不如现在就拿出来给大家共享,弄个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呢?哈哈!</h3></br><h3> <h3><strong><strong>3.懂得放下</strong></strong></h3></br><h3>现在很多老人想问题只从自己出发,想来想去总觉得别人对不住自己</h3></br><h3>或是领导对不起自己,或是同事对不住自己,或是儿女对自己照顾不周,特别是儿媳妇又如何亏欠了自己。</h3></br><h3>内心总是不愉快。这又何必呢。</h3></br><h3>要想得开,就一定要放下自我,换位思考。</h3></br><h3>你认为自己把儿女抚养大,儿女就应该回报你</h3></br><h3>儿女都有儿女的事情,哪有那么多时间陪着你?</h3></br><h3>回想一下你自己的父母在世时,你又曾去陪伴了多少?照顾了多少?</h3></br><h3>我从不要求儿女来陪我,我一个人生活的很有规律,说真的,他们来了我还有点嫌打乱了自己的计划。</h3></br><h3> <p class="ql-block">所以一个人生活是常态,儿女来看你,是惊喜,这样就不会心怀不满,常感孤寂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要回报,只要奉献,我养大了儿孙,是我的奉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我不图儿孙的回报,我一直以助人为乐,若能帮助他人,我就感到快乐,能给周围人带来快乐,我就感到快乐,位老师经济上有困难,我给了她点钱,她向我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甭谢,我这样做自己高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人的感情要真挚,但不要太缠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院里有位老太太的丈夫去世了,她长期一直放不下,总是悲悲切切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爱情深厚可以理解,但总不能整日以泪洗面,多愁善感,去当林黛玉呀。</p> <p class="ql-block">儿女也一样,我爱他们,当然舍不得分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既然分离是不可避免的,我就不愿意他们将来被悲伤所累,所以现在就不去和他们太缠绵,不要他们一天到晚总往我这里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至于孙子辈儿,哈哈,不用我说,人家早就想也不想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人类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之只有放下自我,才能战胜死亡,充分享受生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至于身后之事,儿孙自有儿孙福,不是我应该费心去想的!(转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