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三月的天桥,阳光明媚,我踏上了一场探寻相声文化的旅程。从相声发源地到万胜剧场,再到德云社,每一处都充满了历史与艺术的气息。</span></p> <p class="ql-block">“相声发源地”石标</p><p class="ql-block">这次游玩的第一站是相声发源地。</p><p class="ql-block">一块巨大的灰色石头上刻着金色的“相声发源地”字样,显得格外庄重。</p><p class="ql-block">这块巨石不仅是一个地标,更是相声文化的象征。据说这里曾是老北京艺人表演的地方,承载了无数欢声笑语。</p><p class="ql-block">不远处的建筑物则为这片区域增添了现代都市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相声发源地”石标的背面是“明春园”刻字。</p><p class="ql-block">这里不仅是街头公园的名字标志,更是一片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城市空间。</p><p class="ql-block">而近处那座历史悠久的老式建筑,则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城市变迁故事。</p> <p class="ql-block">“明春园”位于南中轴西侧,为老天桥公平市场旧址,兴盛时商户多达数百家,包括餐饮、服务、娱乐等多种行业,是平民商业中心区和民间演出艺术的中心。</p><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天桥街道办事处对该地块进行整治提升,命名为“明春园”。相声业内素有“万象归春”的说法,一般公认“春”是指“相声”,在帷幕中演出的口技表演被称为“暗春”,相声表演则被称为“明春”。</p><p class="ql-block">清末年间,中国历史上<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第一位相声艺人朱少文</span>,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第一代<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天桥八大怪”之首</b><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穷不怕”</b>,以一手“<b style="color:rgb(57, 181, 74);">白沙撒字</b>”的绝活儿在天桥撂地,深受群众欢迎,他常带着一两个徒弟共同表演一个笑话,这样又逐渐创造了对口相声和群口相声。</p><p class="ql-block">相声从朱少文起,成为了一种行业。</p><p class="ql-block">很多相声艺人均从天桥发家,如“<b><i>相声八德</i></b>”里的李德钖、焦德海、周德山,曾长期默艺于天桥。</p><p class="ql-block">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从十二岁到二十岁,基本上都在天桥学艺、卖艺。</p><p class="ql-block">还有孙宝才、高凤山、高闻元、吉乎三、恩绪、绪德贵、赵佩如、郭启儒、白全福、冯昆志、高德明、高德亮、高德光、王长友、赵玉贵、郭全宝、王学义等,均由天桥学艺而成名。</p><p class="ql-block">经他们传授,相声这门艺术不断发扬光大,优秀人才辈出,在北京、天津乃至全国广为流传。</p><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建设此园,以记录相声发源于天桥的历史,供市民朋友游览赏玩。</p> <p class="ql-block">万胜剧场是我此行的重要一站。这座米黄色调的建筑古朴典雅,门口停着自行车和三轮车,透露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气息。抬头望去,“万胜剧场”四个大字熠熠生辉,仿佛在向每一位过客讲述着它曾经的辉煌岁月。这里曾是许多相声名家登台献艺的地方,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p><p class="ql-block">原名“万盛轩”的万胜剧场,坐落在天桥、始建于1931年。</p><p class="ql-block">初期以演评剧为主,1950年,新凤霞主演的《刘巧儿》曾轰动一时。1964年翻建,1965年老舍先生亲笔题写了“万胜剧场”这四个字。</p><p class="ql-block">从万胜剧场向西南不远是以表演芭蕾舞为主的“天桥剧场”。</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走进了德云社。</p><p class="ql-block">一扇木质大门映入眼帘,门楣上悬挂着“德云社”的牌匾,两侧对联彰显其弘扬传统文化与促进文化交流的使命。</p> <p class="ql-block">这栋建筑保留了浓厚的历史韵味,让人感受到相声艺术的魅力所在。</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体会到了相声作为一门语言艺术的独特价值。</p> <p class="ql-block">德云社西侧的夹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天桥之行让我领略了相声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令人流连忘返。</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