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川藏之旅(14)茶卡盐湖</b></p><p class="ql-block"><b>2019年4月21日~22日</b></p><p class="ql-block"><b>美篇制作 雪山火凤凰</b></p><p class="ql-block"><b>美篇号 8803673</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一场关于自然与人文的对话悄然展开。茶卡盐湖的壮丽与柔情,将这一方天地化作永恒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21日下午,我们抵达乌兰,放下行囊后,便迫不及待地奔向茶卡盐湖景区。那片被誉为“天空之镜”的盐湖,正等待着我们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茶卡盐湖,坐落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其名源自藏语,意为盐池,而蒙古语称其为“达布逊淖尔”,即青盐之海。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109国道与315国道的交汇点,东距西宁298公里,西距德令哈200公里,被誉为柴达木盆地的东大门。盐湖四周群山环抱,湖面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与巍峨雪山,仿佛一幅浑然天成的画卷。漫步其间,犹如行走在云端,人与景融为一体,宛如置身仙境。</p> <p class="ql-block">通往盐湖中心区的小火车缓缓驶过,而我们却选择用脚步丈量这片圣洁的土地。每一步,都仿佛在倾听大地深处传来的远古回声。</p> <p class="ql-block">湖畔,一组由经幡组成的盐山形象静静伫立,为这片天地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五彩斑斓的经幡随风舞动,似在诉说着千百年来未曾停歇的祈愿与祝福。湖水的倒影与经幡的色彩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的氛围,让人不禁沉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远山连绵起伏,白云悠悠飘荡,高原的风带着咸涩的气息拂过脸庞,经幡猎猎作响。站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仿佛能感受到时间的静止,所有的烦恼都被抛诸脑后,只剩下内心的宁静与美好。这一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永恒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茶卡盐湖不仅以其绝美的自然风光闻名,更因那些规模宏大的盐雕而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些盐雕以盐块为材,通过精湛的工艺雕刻而成,展现了人物、动物以及各种景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一大文化景观,茶卡盐湖盐雕群于2011年被世界纪录协会认定为“世界最大户外盐雕艺术群”,总用盐量达上万吨,堪称地质奇观与艺术创作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其中,“景颇族”盐雕尤为引人注目。它生动再现了景颇族的历史与文化,描绘了这个古老民族的祖先在康藏高原南部山区劳动生息的场景。据史书记载,景颇族是茶卡盐湖最早开发和使用盐资源的民族之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p> <p class="ql-block">另一座令人叹为观止的盐雕,是气势恢宏的“成吉思汗”。这座盐雕长50米、宽31米、高10米,耗盐量达5800吨,以恢弘的气势展现了这位伟大征服者的王者风范。通过创新的艺术手法,盐与雕塑完美融合,开创了国内户外大型盐雕艺术的先河,填补了盐雕旅游景点的空白。</p> <p class="ql-block">在盐湖的另一端,还矗立着一座名为“巫咸”的盐雕。传说在上古时代,这里曾有一个因盐而立国的“巫咸国”。巫咸作为十巫之首,被认为是自然盐开发与利用的始祖。《山海经·海外西经》中记载:“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这段历史不仅赋予了盐湖深厚的文化内涵,也让人们更加敬畏这片土地的古老与神奇。</p> <p class="ql-block">站在盐桥之上,我们仿佛化身为一组被时光遗忘的雕塑,任由阳光在皮肤上刻下盐的痕迹。微风拂过,衣角轻扬,湖面如镜,倒映着天空与我们的身影。凝视远方,视线穿透地平线,仿佛能触碰到内心最深处的宁静。茶卡盐湖的美,无需过多言语,只需静静伫立,便足以令人沉醉。</p> <p class="ql-block">赤脚踏入盐湖,细碎的盐粒在脚趾间轻轻摩挲,冰凉的触感从脚底蔓延至心底。红衣随风扬起,如一团火焰在白色世界中跳跃,裙摆掠过水面,激起一片细碎的金光。远处的雪山静静守望,湖心如镜,映照出一个独属于自己的舞姿。</p> <p class="ql-block">坐在盐坡上,低头擦拭脚上的盐水,指尖却沾满了晶莹的盐粒。或许,最耀眼的那颗盐早已悄然融入心底,化作一颗不会融化的星辰,照亮未来的旅途。</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盐湖,洁白的盐雕被镀上一层温暖的光晕。天空湛蓝,白云悠悠,远处的雪山巍然屹立,与湖面倒影相映成趣。微风拂过,湖面泛起细碎的波纹,金光随之轻轻晃动,宛如一幅流动的油画,唯美而灵动。这一刻的茶卡盐湖,安静而壮美,仿佛一场金色的梦境,让人不忍离去。</p> <p class="ql-block">夜晚,我们在乌兰的一家新疆饭馆里享用了一顿丰盛的大盘鸡,那浓郁的滋味是否也带着盐湖的芬芳?</p> <p class="ql-block">4月22日清晨,我们告别乌兰,驱车前往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途中,一座正在建设的建筑映入眼帘,其上赫然写着“日月山”三个大字。前方,便是那座承载着历史与传说的名山。</p> <p class="ql-block">日月山,青海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山,位于湟源县西南约40公里处,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相传,唐朝文成公主进藏和亲时途经此地,因思念故乡,取出唐太宗赐予的“日月宝镜”观看长安景象,却只看到自己憔悴的面容。悲愤之下,她将宝镜摔碎,碎片化作日山与月山,故得名“日月山”。山上建有文成公主雕像、纪念馆及日月亭,以此纪念这段传奇历史。</p> <p class="ql-block">车行途中,我们远远望见一尊高大的西王母金像矗立于日月山景区内。西王母,这位传说中的昆仑山主神,其文化发源于青海的日月山、昆仑山一带,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多巴,这片土地因国家体育训练基地而闻名。作为中国乃至亚洲最著名的高原体育训练基地之一,多巴被誉为“培养世界冠军的摇篮”。无数世界级运动员曾在此磨砺技艺,为国家争光。</p> <p class="ql-block">中午时分,我们抵达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伙伴们在机场前合影留念,身后是高原最后一抹蓝天。藏地的时光如转经筒上的彩绘,在快门声中定格成永恒。布达拉宫的金顶晨光、纳木错湖面的碎月、318国道上飞扬的经幡,此刻都化作相片边角细微的噪点,成为一段难忘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候机时间里,我们漫步于机场,感受着这片土地的余韵。</p> <p class="ql-block"><b>夜航·西藏回响</b></p><p class="ql-block">十五天的旅程,穿越八座四、五千米的垭口,灵魂早已系在飘动的经幡之上。布达拉宫的金顶在眼底熔成光斑,唐古拉山口的风雪仍在冲锋衣里低语,羊卓雍措的浪花将六字真言绣进行李箱的每一道褶皱,纳木错的星空至今在保温杯里荡漾……</p><p class="ql-block">此刻,跑道灯光如天阶般亮起。空乘递来温热的酥油茶,氤氲的雾气中——</p><p class="ql-block">我看见海拔五千米的阳光碎成舷窗上的星火,</p><p class="ql-block">转经筒的金芒在云层间流转,</p><p class="ql-block">冈仁波齐最后的雪,</p><p class="ql-block">正轻轻落进我掌心里,</p><p class="ql-block">带着雪山虔诚的祝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