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编辑美篇:严荣富</p><p class="ql-block">原创撰稿:赵益龙</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真情在你目光里</p><p class="ql-block">演唱:宋祖英</p> <p class="ql-block">我退休离开南京油港巳有20多年,回忆我40多年前从青春时代来到油港谋生的几十年岁月里的故事总心潮难平,在油港的岁月像电影一样在我眼前一幕幕掠过。有人说在油港的青春像一首歌,旋律优美而婉转;有人说油港青春又是一杯茶,先苦后甜喝出生活的味道。还有人说油港青春是一段路,崎岖坎坷需要的是坚持。而我说油港青春是一朵花,有过含苞的羞态,有过绽放的欢欣,却也会有凋零的辛酸。然而当我们回头望见那一深一浅的走过的油港青春的足迹,我们便会发现:我们在油港的岁月真正无悔于青春!</p> <p class="ql-block">当年南京油港领导干部大合影↓</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油港党委书记(中)徐定刚同志↓</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油港党委副书记(左)陈明晓同志和工会主席(右)孙德明同志。↓</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的油港劳资科长严兴顺同志↓</p> <p class="ql-block">我是1985年3月26日从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化工机械厂机修车间与油港电工张宏海对调来到油港的。</p><p class="ql-block">想当年油港劳资科长严兴顺热情地接待了我。通过了解将我分配到维修队金加工班,继续干着车工的行当。</p><p class="ql-block">当年严科长给维修队办公室打了几个电话却无人接听。我独自来到了维修队。我看到维修车间的师傅们在工作中:我看到了老师傅孙仲康(钳工)与几名女工张雪芳(刨工)尤美玲(油漆工)王素兰(油漆工)在车间聊着工作。我初来刚到向他们作了个“自我介绍”,我说我是从南化新调来的,由油港劳资部门分配来此!今后请各位师傅们多多关照。孙师傅将维修队的总体状况向我一一介绍,听了孙师傅的介绍,我从内心感受到:这是一个温暖的集体,一个特别能奉献的团队!</p><p class="ql-block">孙师傅又说全队干部职工都组织到油港东面煤码头运假山石了。中午吃饭后才能回来。</p><p class="ql-block">那天中午11点多维修队指导员周启东接待了我。我也积极请缨参加了运假山石工作中。</p><p class="ql-block">那时的运输工具就是人力小板车。</p><p class="ql-block">一个青工王兆祥神秘的对我说:我们今天的劳动准备跟管钳班竞赛。(三无竞赛)无人组织,无裁判,无奖品。就是一种劳动对抗赛。</p><p class="ql-block">我一看管钳班阵容都是一米八大子。裘克俊,胡乃宁,庄连叶,黄炎等人……</p><p class="ql-block">那时的维修队早已成为港区里一支随时拉得出,打的响且特别能干活的青年团队。</p> <p class="ql-block">当年油港初建时期的港区:光秃秃的江边,杂乱的环境...↓</p> <p class="ql-block">我们金加工班王兆祥,陈金祥,曹雪祥,严文没有一个超过一米七的。</p><p class="ql-block">到了路上三祥一文向下山的虎拖着板车飞跑的确比管钳工拉的多跑的快。当时公司为了改变环境,调动所有员工力量来参加劳动,不分男女和工种,造假山美景,栽树种花植树造林!一种不畏艰难的工作态度硬是将公司办公区建成了绿树成荫百花盛开的江边花园。</p><p class="ql-block">那时的三公里长江油港江堤是光秃秃的石头护坡,为了防止江水冲刷江堤,公司调动维修队的全体员工在做好油港维修工作的同时还要做栽花种树的杂事。在那些年,因为油港远离南京城,每周日才回宁休息一天。我们将油港当作真正的“家”,将青春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到建设港口中。我们在油港港区常常加班加点干,更谈不上加班工资,大家无怨无悔!用我们的青春铸就了油港辉煌的基础,每一个人都在尽力发挥着青春的力量!</p><p class="ql-block">在那青春激情焕发年代的我们,利用几年时间在长达三公里的江堤外种上了善于水面成活的柳树防冲带。如今的油港长江边柳树林巳成一片又高又大江边“柳树长城”!保护着长江大堤的安全。这绿树屏障不知倾注了我们多少辛劳的汗水!</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油港大堤早巳是绿树成荫的江边长廊,江边“绿色长城”已成油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们真正践行了一句民谚是:我们前人栽树,让后人好乘凉↓</p> <p class="ql-block">在80年代末期,维修队的黄炎调到公司工会去工作了。我接替他收工会费每人每月五分钱。当年电工还在维修队。</p><p class="ql-block">开资后有的班组是班长,也有的是工会小组长。收好后我去收。</p><p class="ql-block">管钳班是秦志广,电工班是杨继龙。降压站是金稳富。只有油漆班未收上来,我到队部问龚庆华,油漆班有多少人。我先垫上到公司工会缴上。队里的才女龚庆华调皮地说:</p><p class="ql-block">左手提着王素兰。右手搖着尤美玲。</p><p class="ql-block">慢步走上候广道。快速穿过张忠林。</p><p class="ql-block">小栖来到张为村(生)。跑步攀上赵巨顶。插上胜利刘武奇。</p><p class="ql-block">曾经的油港像一个慈祥的母亲,接纳了一代代港口的后生,又送回家一代代退休人,生生不息,朝气篷勃!让一代代油港人终生不忘的谋生地——一个实现人生理想且放飞梦想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的油港维修队支部书记(右2)周启东同志在车间组织政治学习!</p><p class="ql-block">(右1)为本篇撰文作者起益龙同志。↓</p> <p class="ql-block">这是作者赵益龙同志40多年前工作的油港维修队车间内外景图片,是油港青春启航的地方,更是心中忘不掉的谋生港湾↓</p> <p class="ql-block">当年油港(80年代末期):公司的党委书记叫徐定刚,副书记叫陈明晓,工会主席叫孙德明。这党群班子的领导们有一个最大优点是善于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那些年徐定刚老书记为每幢宿舍楼装上小广播,公司办了广播站,工公牵头搞诗歌朗诵,革命歌曲比赛,科队与科队之间搞黑板报比赛,在全体职工中搞“十年改革与油港”的征文比赛,每个基层队都有篮球队,每周都举行队与队之间的篮球赛。工会礼堂电影院每周都放电影,让油港职工与当地农民来看电影!每年年底都会搞一台“油港春节联欢演出大会”,当年的油港领导是一手抓安全生产,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凝聚了职工为港口勇于奉献的力量,油港的安全生产效益猛升!各项精神文明活动和企业文化生活搞的有声有色轰轰烈烈,热闹非凡!港区充满了青春活力,成为长江边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p><p class="ql-block">1985年是抗战胜利四十周年。又是油港工人俱乐部建成启用的日子,公司工会组织油港各科队举行歌咏比赛。正在这时公司又新分来20名新工人充实油港。我们维修队献出大合唱:《保卫黄河》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男生四重唱。女生小合唱等。……。</p><p class="ql-block">通过歌咏比赛,我们维修队被公司评为组织一等奖。队长涂金龙开心的上台领奖。那几年的油港文化活动的篷勃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全体职工立足岗位,乐于奉献的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我已是一个两鬃白发的老人,虽然从油港已退休近30年,但是当年油港的激情岁月没有忘!</p><p class="ql-block">如今春天的脚步轻盈地向我们招手,春天的夕阳红艳且温暖,我们人生的轨迹再不会延伸更长!但回忆起当年在油港工作岗位上呕心沥血,奉献青春。与油港干部和职工的“同事情”难以割舍,当年的油港青春是当今夕阳人生的最美好记忆。</p><p class="ql-block">当年的油港青春是一坛陈年老酒,芳香扑鼻。我要常想常忆,自勉自乐!且行且珍惜!让老年的生命活出别样的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