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三月十三日早晨七点半,我和歌友们走出旅馆准备去黄山,可是老天不作美,竟然下起来了小雨。我们就在旅馆门前即兴引吭高歌《太阳出来了》,祈求雨停日出。早晨的歌声如泉水般清澈,感动了大自然的心,虽然没有日出雨却停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乘车在八点半来到了黄山北大门松谷太平索道口,下车后就被眼前像公交车有轨道全透明的大缆车惊呆了!我以前旅游坐过的缆车最多只能载七八个人,没想到今天的缆车能坐一百人,不由得为我国旅游事业的高速发展而点赞喝彩!坐上缆车沿着长三千七百米,高差一千多米的索道缓缓升空,周围云雾缭绕,脚下风光旖旎,有种腾云驾雾在仙境遨游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八分钟后缆车停在了丹霞站。我第一次来黄山是从南大门云谷寺徒步登山的,丹霞站这条路我没走过,所以出站后就跟着导游沿着陡峭的石台阶向上攀登。今天我们运气不好,黄山大雾弥漫,能见度很低,即看不见那些有名的怪石和险峰,也看不见云海和太阳,只能迤逦而行,低头看路,抬头看雾,两边看树。</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群银发人在雾中游览黄山,慢慢欣赏沿途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体验不同于晴天的黄山景色,仿佛置身仙境。黄山以其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闻名,尽管雾气弥漫,但这也为黄山增添了一份神秘感。走过悬崖畔一个花岗岩结构的排云亭时,导游说:“排云亭这里地处西海,常有云雾在谷中升腾,扑至石亭前大多消散,故得名‘排云亭’。大家加把劲,赶到光明顶吃午饭。”</p> <p class="ql-block"> 绕过排云亭后走着走着,忽然看到了一棵松树根深扎石中,将整块石头劈裂成三块。我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吧。一小时后来到了丹霞峰,眼前仍是一片朦胧的仙境。薄雾轻抚山峦,宛如为黄山披上一层轻纱。我们歌友在丹霞峰上拍照留念,休息喝水后缓步前行,感受着脚下的青石板路与四周若隐若现的松树。这里的一切都显得如此宁静,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停滞。</p> <p class="ql-block"> 我们合唱团的团长时不时的站在路边清点人数,担心有人掉队。古稀之年的副团长住着拐杖佯装很老的样子,颤颤巍巍走了几步,开口说到,“我们都是80后,黄山不是我们唯一的目标,我们还要到欧洲去”。然后举起拐杖指向前方继续说,“这条路不是通往欧洲的,是通往光明顶的”,逗得大家捧腹大笑。几位美女学着他的样子,一瘸一拐,晃晃悠悠,嘴里还念叨着“拐了,拐了,瘸了,瘸了。”诙谐的表演消除了大家一路的疲劳。看着六零后搀扶着五零后负重前行发扬着互助友爱精神,我深受感染就把自己的拐杖借给了身旁一位走路不稳的歌友,又抢过一位疲惫不堪歌友的背包,背在肩上向前走去。</p> <p class="ql-block"> 这时候我发现远方云雾中有一座时隐时现的熟悉的山峰,就对大家说:“快来看,那就是重约三百六十吨,竖立在一块平坦岩石上似从天外飞来的‘飞来石’,八七版电视剧《红楼梦》片头中出现的那块石头就取景于此。”大家都想上去看看这块奇石,导游劝大家,今天雾大路滑风险大,不要去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听从导游的建议,欣赏完雾中的飞来石后沿着蜿蜒的小径继续前进。走到狮子峰站在峰顶远眺,只见云海翻腾,如波涛汹涌的大海。偶尔有几座山峰探出头来,宛若海中的岛屿。我们驻足欣赏,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块形似一支毛笔直插云霄的妙笔生花奇石,在雾气的笼罩下,它更显灵动,仿佛一位仙人正在挥毫泼墨,书写天地间的壮丽诗篇。</p> <p class="ql-block"> 到达光明顶时,视野豁然开朗。我倚靠栏杆观西海,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远处的群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流动的山水画。望东海云雾缭绕,如诗如画的奇景在云雾中变幻莫测,时而如轻纱般缠绕山腰,时而如波涛般翻滚涌动。我和歌友在这里摄影拍照后,静静地坐在这万仞高峰之上,一边津津有味的吃着自己带来的食品和歌友赠送的美味,一边享受着这千金难买的纯真友情。</p> <p class="ql-block"> 歇息了半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鳌鱼峰,这里我来过,知道因峰顶的巨石像张开大口的鳌鱼而取名。穿过鳌鱼洞时,大家忍不住发出阵阵笑声,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出洞后通往迎客松的路有两条,一条是“一线天”,不知什么原因关闭,我们只能走另一条百步云梯。狭窄的台阶依山而建,两侧则是深不见底的山谷。然而,正是这样的险峻才让人感受到征服后的喜悦。我们互相搀扶着一步步攀登到顶。</p> <p class="ql-block"> 向前走了不远,就到了莲花厅和玉屏楼,这里是整条线路的最后一站。我们隐隐约约看到了黄山最高的莲花峰和最险峻的天都峰,今天二峰都封闭无法前往,真的很遗憾。</p> <p class="ql-block"> 忽见不远处有一巨石宛如大象,昂首望天,石象前面的迎客松,笼罩在山雾中。她犹如身着轻纱的少女,玉手轻扬婷婷玉立;有如同一位慈祥的老人,张开双臂欢迎远方的客人。有诗云:“美目盼兮,巧笑靓兮”。我想她一定是在经历了千年风雨,看遍春花秋月之后,才能有如此的淡定与从容。忽然雾散了,人们大声叫了起来,迎客松从云雾中走来,如美人轻撩面纱摄人心魄,清秀而温婉。我们纷纷驻足拍照留念,将这一美好的瞬间定格在记忆中。</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依依不舍的告别迎客松,乘坐玉屏索道缓缓下山。透过缆车的玻璃窗,再次俯瞰这片神奇的土地。云雾依旧缭绕,黄山的魅力却早已深深印刻在每个人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 回想起七年前我首次徒步登上黄山,看清了黄山的真面目。今日我再次来看到的是雾中的黄山,它如梦似幻,宛如仙境,不禁让我想起了古人的诗句:“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当薄雾笼罩山峦,奇松怪石若隐若现,仿佛一幅水墨画卷徐徐展开,在这银发仙境中,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心灵仿佛也得到了净化。我不仅领略了雾中黄山的独特魅力,还收获了友情与欢笑。愿这份美好成为我生命中永恒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