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1880年中国第一所正规的海军学校在天津“东局子”诞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内容提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说起"东局子",人们一定会联想到警察局看守所,因为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有些日子没见,就会想到进"局子"了!这个事大家可就误会了!上面说的"东局子",可不归警察局管辖。它最初也并不是一个地名。而是一个工厂的名字。地点就设在河东区的东北部万新村附近。</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从如今的地图索引上曾有个东局子一号,目前是解放军运输工程学院,它可是正经八板儿的大专院校。它的原址上,在中国近代的晚清时期,曾是一个官办的兵工厂。该兵工厂共分为两个分厂,过去管工厂称为"局"!在近代历史上,东局原是"天津机械东局"的简称。据《津门杂记》记载,机器局即制造局,一部分在城南的海光寺,史称"北局"。一部分在城东大直沽的东北部的万新村附近,史称"东局"。人们都习惯称之"东局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东局的建立是根据历史变化的需要,由清政府在天津设立的。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国势日衰,民间造反此起彼伏,清朝统治岌岌可危,为防乱固本,清政府总理衙门,派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到天津考察,并创办了生产军火的机器局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1880年(光绪六年)李鸿章奉命建立北洋水师,并在东局开设了水师学堂,同年又增设电报学堂、水雷学堂,中国近代的许多名人,都是出自这些学堂,如著名教育家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就曾是水师学堂的学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天津机器局再次扩充,并改名北洋机器制造总局。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用炮火摧毁了这座兵工厂和晚清的军校,之后,东局子又沦为法国侵略军的兵营,并开辟东局子周围方圆数里为法租界。本篇文章内容就是围绕着东局子的历史变迁,展示了东局子近百年来的风风雨雨!</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当年设在东局子的天津机器局,还未被八国联军摧毁前的老照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天津机器局(东局子)是中国近代开展"洋务运动"的基地之一。晚清政府于同治六年(1867)在河东大直沽东北部建立了天津机器局(东局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东局子位于河东区东部,泛指程林庄路以北,月牙河以西的一片区域。清同治六年(1866)清政府决定: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负责在天津筹办生产枪炮弹药的机器局。崇厚先在天津城南3里的海光寺开设机械制造厂,制造洋枪、洋炮兼制小型轮船,俗称“西局枪炮厂”。</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转年(1867),崇厚在城东18里贾家沽道附近,觅得土地22顷,在周围挖壕沟,建造长1500余丈(晚清时期一丈相当于今天的3·2米)的围墙,建成天津机器局的火药厂,又名天津机器局东局,老百姓俗称为“东局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当时,这座工厂形成长390丈、宽250丈的长方形城垣,城角处筑有防御炮台,东、南两面有河道环绕护卫,对临近的防洪排水河———贾家沽道引河(即今天的月牙河)的原有河道拓宽加深,以利于船舶的航行、军工原料与成品的运输。</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崇厚在天津建机器局之后,机器局的挂帅人物,改为直隶总督李鸿章。这位洋务派重臣经营有方,加之技术先进、资金雄厚,使机器局迅速发展成为机器制造、金属冶炼、铸造、热加工、基本化学、船舶修造等,规模可观的大型军工企业,当年东西两局的工人达2700余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当年的天津机器局的东局,也被称为当时世界最大的机器局之一。清政府为加强海防,又于1880年,由李鸿章在天津创建了北洋水师大沽船坞。大沽船坞是近代中国北方第一座船坞,与旅顺军港、威海卫刘公岛并称为北洋水师的三大基地,用于修理北洋水师的军舰等船舶。</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当年天津东局子机器局枪炮厂的远景照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天津机器东局附设水师、水雷、电报等新式学堂,为国家培养军事、军工和通讯人才。《津门杂记·机器局》曰:“(东局)地广数百亩,屋宇机器全备,规模宏大,井井有条。工作者约二千人,日费不止千金。东局专制火药及各种军械,均有道员总理其事。并有洋匠,及闽广江浙人,谓之监制云”。</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在洋务运动中,天津机器局和上海机器局、江南机器局(南京)已成鼎足之势。1895年,改名北洋机器制造总局。光绪十九年(1893),购进西门子马丁炼钢炉全套设备。在1900年前,东局子一直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工业企业。</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当年东局曾以"世界上最大最好的火药厂,能以最新式机器,制造最新式的火药"而著称于世。天津机器局(东局子)以军火生产为主,内设火药厂、铸造厂、造枪厂、枪子(子弹)厂、镪水厂、炮子(炮弹)厂、炼钢厂、铸钢厂、铸币厂、电气水雷局等十几座厂房。产品有火药、子弹、炮弹、水雷、地雷、炮架、枪支以及小货轮、洋舢板、钱币、铜管乐器等,当年有工人3000余名,已成为清末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并创下了大量的天津乃至全国近代工业。</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100多年前,这样规模的军工企业,对当时工业发展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有的学者把当年的东局子,比做近代天津的最早开发区!也创造了天津近代历史上的辉煌一页。</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东局子军民奋起,英勇抗击外侮,在侵略军疯狂炮轰之下,东局子变成了一片焦土,连同企业内的2000多名工人一并壮烈牺牲,苦心经营了30多年的军工企业,转瞬之间惨遭了毁灭的命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东局子军民奋起反抗,在侵略军疯狂炮轰下,东局子变成了一片焦土,2000多名职工壮烈牺牲,苦心经营了30多年的军工城灰飞烟灭</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说到天津近代工业的萌芽期,则是中国开埠以后的洋务运动时期。从1866年开始,受洋务运动影响,清政府在天津及周边地区,逐步建立了一系列的军工产业。为应付对外通商事务,清政府又于天津设置了三口通商大臣,1870年改为北洋通商大臣,由直隶总督李鸿章兼任。自此,天津成为了李鸿章北洋基地的核心,这一时期也是天津近代工业开始发展的起步阶段。</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为配合近代军工产业的发展,清政府在天津修建了最早的电报线,和中国第一条,也是自主型的标准轨道铁路,同时创办了开平铁路公司和开平矿务局,开平矿务局是中国最早的机械化大型煤矿,以保证军工产业所需要的基本能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1878年由李鸿章委派买办唐廷枢创办开平矿务局,起初原拟官办,后因清政府财政紧张,才改为官督商办。这一起点的缺陷,日后也铸成了晚清政府巨大的财政危机(注释一), 1879年,以直隶总督府为起点,经天津机器局东局子,及紫竹林租界和招商局,至大沽炮台及北塘兵营之间,架设了电线与电报线,这是中国最早的电报通讯线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此后又铺设了天津至上海的电报线路。后在天津设电报总局,下设电报东局、电报北局、电报南局三个分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注释一: 财政危机的原因与过程,本作者另有文章 《德璀琳与开平矿务局》,其中的内容可以说明,本文不再累述。</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当年的东局子靶场</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当年在东局子驻扎的法国兵营老照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原天津法国兵营的前身,是李鸿章于1879年设立的北洋水师营务处,也就是今天的和平区赤峰道1-5号。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被法国军队占领,占领期间又称紫竹林兵营。经八国联军指挥官会议协商确定,法国当时在天津驻扎约1400余人。1902年,又议定额外增加驻扎的士兵1000余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因此,法国当局在天津实际驻扎士兵达2000余人。由于当时的紫竹林兵营,无法容纳太多的士兵,因此,法国军队强占了已毁于炮火的天津机器局,并辟为“东局子兵营”(现为解放军运输工程学院校址),该兵营包括士兵宿舍和司令部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一直到天津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赤峰道的法国兵营曾作为了天津市港务局宿舍使用,后来逐渐被居民居住,并成为民宅。2005年,原天津法国兵营,挂牌确认成为天津历史风貌建筑,属于重点保护级别。</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原天津法国兵营的建筑分三部分:一座三层营房、两座二层营房和两座二层小楼。其中,兵营的平面布局仿照大四合院形式,兵营院内设有操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另设有五幢砖木混合结构楼房,顶部为红瓦坡顶,外立面为清水砖墙,正立面各层均出大跨度水泥浇筑檐廊,房檐上刻有“建于1915年”的字样,外跨的铁制楼梯连通上下,是典型的备战型兵营建筑。</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在中国近代八国联军入侵期间,守卫在东局子的清军与工人们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经过八国联军炮轰后东局子的断壁残垣景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首先从大沽口进入天津,天津大型的官办军工产业,受到侵略军的严重破坏。天津机器制造局的东局,被八国联军全部摧毁,后被用作法国兵营,天津机器制造局的西局,即海光寺机器局,也被完全破坏。在1901年被日军占领,西局子的旧址被作为日本兵营所用。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于1900至1902年被俄国占领达两年之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自法租界扩充了东局子兵营之后,驻扎了大量的士兵,在兵营里时不时的传出集合操练的声音,东局子自驻扎了法国军队之后,也成了当地最出名的是靶场,据说在程林庄附近居住的老百姓,时常会能听到清脆的枪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以程林庄路(今成林道)为界,南部称为万辛庄,今天还有万辛庄大街等地名,北部称东局子至今。1940年,东局子一带又被日本军队占领,1945年日本投降,此处又成了美国军队的驻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直至天津解放,东局子变成了天津驻军、民兵在军事训练时所用的靶场。直到后来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全国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时期,被天津监狱临时征用,做为处决死刑犯人的刑场,那次大量处决犯人的场景,当地的居民还深深的记住脑子里!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天津遭受严重损坏后的场景照片</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现代社会文明播火者,启迪民族的智人严复,当年大学者梁启超曾给予严复极高的评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说到"天津机器局"和"北洋水师学堂",就必须提到一位近代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他就是严复。</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严复,福建侯官人。1872年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1877年被派赴英国学习海军。1879年回国,应李鸿章之招,来到了天津,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一直到1900年,严复在北洋水师学堂,先后工作了二十个年头,共培养了六届125名驾驶班毕业生,还有六届85名管轮班毕业生,共210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这些毕业生大部分成为海军界栋梁,许多人在甲午海战中阵亡,还有一些人,则成为后来政界、军界等各方面重要人物,如民国时期的总统黎元洪、海军次长谢葆璋(我国著名女作家谢冰心之父)、刘传绶,交通总长吴毓麟、著名翻译家伍光健、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从海军史上的先驱、到北大校长,严复是近代中国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严复更著名的成就是在翻译界,他提出的“信、达、雅”,已成为中国文学界、史学界公认的,翻译各类外文资料的最高标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1893年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刚发表就引起严复的注意,一直到1896年《天演论》才译制完成,并于1897年12月,在天津出版的《国闻汇编》刊出,其中最著名的论述,就是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严复以西学理论作为根据,鼓动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变法,震动了当时中国的思想界,同时,也推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天演论》发表产生的冲击波不仅在当时,而是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几代人,并因此而奠定了,严复在中国近代思想界的崇高地位,也成为了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毛主席曾经说过,严复是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典型人物之一。严复曾任位于天津机器局内,北洋水师学堂的总教习、总办学等职务。在此期间,他创办了《国闻报》,翻译了《天演论》,他用自己熠熠闪光的思想,照亮了一条向西方寻求民族发展的途径,为近代天津的发展增添了异彩。</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中国全国范围内,自1983年至1986年连续三年的"严打",惩治了犯罪,纠正了不良的社会风气</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说起东局子,除了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以外,在前些年还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当时也是尽人皆知。那还是在一九八三年的那场"严打"(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期间发生的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段时间前后,全国许多城市也发生了其它各类重大刑事案件,诸如:"唐山的菜刀队"案件、东北沈阳王宗坊、王宗玮的"二王"案件、上海的"控江路案件"、天津的"朱国华聚众淫乱案件"等等,最后的"红旗沟农场凶杀案"成为了引爆严打的导火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1983年6月16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喜桂图旗的红旗沟农场,8名十几岁的社会闲散人员,酒后滋事,残忍杀害了27人,其中包括一名75岁的老人,还有一名2岁的幼童。同时强奸、轮奸多名女青年。犯罪分子还同时犯有抢劫罪、爆炸罪。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起极为罕见的特大凶杀案,在当地引起了巨大的不安定因素。。</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这些刑事案件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也都成为了严打的主要目标,严打共开展了三次大的战役,历时三年,全国的社会治安的非正常状况,才得到彻底的改变,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社会治安也趋于稳定。结合本文中的主题,主要介绍一下发生在天津的"朱国华聚众淫乱案件",与东局子发生的一系列故事。</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宣判各类刑事犯罪案件的现场照片</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 图片:后排左一为朱国华,后中的海军为朱全华,左二为朱和平。前排右一为朱国华母亲赵力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前文提到东局子,在历史上曾做为晚清时期的兵工厂、与法国租界的军队营地,因而时不时的有过打靶的声音出现。可到了天津解放多年以后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东局子曾经被当做了对刑事案件,死刑犯人的处决刑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当年,迥然回荡在天空中的一阵阵枪响过后,那从枪管里散发出来的硫磺气味,弥漫了整个天空,让在场的有关人员,与行刑战士们的心理,就像弥漫在天空的硝烟,都感到了一阵阵的压抑!</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今天的人们可能有所不知,1983年9月,那个秋雨绵绵的季节,朱老总年仅25岁的亲孙子朱国华,被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以“流氓罪”终审判处死刑,押赴东局子刑场执行了枪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其实天津对于刑事犯罪死刑犯人的刑场,是位于水上公园后门附近,而这次对于处决一大批死刑犯,并且是一次性集中执行,包括朱国华等82名犯人在内,水上后门的刑场压力太大,而且容不得出一丝纰漏,因此,死刑犯执行地始终都未泄露。只是在人民体育馆召开了宣判大会之后,开始了例行的游街示众,最后却被改道全部押送至东局子靶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因朱国华被警方认定为集团主犯,随同当天一起执行的,共计82名死刑犯人,被押赴东局子靶场(同时也是刑场)就地枪决,其余的团伙成员大多被遣送新疆服刑。</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朱国华是朱德唯一的儿子朱琦(朱德和原配夫人肖菊芳所生,肖菊芳生下朱琦不到四个月因病去世)和赵力平(朱琦和赵力平共育四子一女,即:朱援朝、朱和平、朱全华、朱新华、朱国华)的最小儿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当年在天津市人民体育馆召开"严打"的宣判大会</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精致的英式别墅,对面就是睦南花园,也许小楼的背后,就隐藏着犯罪</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朱国华已经大学毕业,在天津铁路部门工作,又因是朱德朱老总的亲孙子,很有地位,人长的帅,因此很讨女孩子们的喜欢。许多崇拜他的女孩子都主动献身于他。</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当年,他的家在天津五大道的睦南道上,是一栋英式的二层小楼,楼对面就是睦南公园,花园内谈恋爱的,或有些姿色的女孩儿,便成了这些五大道子弟猎物。</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首先我们先描述一下朱家的左邻右舍,读者自然就理解了朱家的地位所在。他家小楼的右邻是原武汉军区政委肖思明将军寓所,还有天津市委书记,天津警备区原司令员王一宅院。左邻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叔弢的小楼,天津市委副书记谷云亭的西式别墅,还有国民党起义将领,原河北省副省长高树勋的官邸,民国总统曹锟的宅院!如果大家知道了朱家的邻居们,也就明白了朱家少爷朱国华当年的身份所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在“严打”期间,随着朱国华伏法,五大道不少干部子弟也悉数归案,通通被关押在市局看守所。一时间,宁静的五大道上,“高干住宅区”却警车不断,那些所谓有“作风问题”的高干子弟,也是人人自危。</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以现在社会的开放程度,朱国华的犯罪事实根本不算什么?男女之间发生了性关系,都是些青春期的萌动,用现在时髦的话,也就是泡个妞或者“一夜情”罢了,但在那个年代却是非同小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行刑在那年的初秋如期执行。82名死囚在市中心的人民体育馆宣判,然后由部队官兵和警察机枪刺刀的严密监押下,用军用卡车送达东局子靶场执行。此话题扯的有些太远了,还是回到本文的主题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门前照片</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严复与北洋水师学堂纪念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结束语》………!</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原与北洋机器制造总局与水师学堂的所在地"东局子",自1900年被八国联军的炮火碾为平地之后,又经历了法国占领军开辟为军营,自天津解放后一度闲置,甚至部分场地曾做为罪犯伏法的刑场。由于该区域所属区域较宽阔并闲置,1954年曾做为解放军汽车运输学校用地,住在附近的居民平时都习惯称之为"运校"。而运校的校址的牌子上,也清楚的显示为"东局子1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运校"已发展为"陆军军事交通学院"!也是国家教育部认证的高等院校。它是一所专业类高等教育院校,院校本部和研究所,就座落于洋务运动时期,天津机器制造局东局,和北洋水师学堂旧址上。</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学院前身是1949年在晋南成立的西北军区后勤学校摩托科,以此为基础1951年在兰州成立第一汽车学校,1954年迁至天津市东局子。2017年6月转变兵种属于陆军,与原镇江船艇学院、蚌埠汽车士官学校和军事交通运输研究所,联合组建陆军军事交通学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不管怎么说,当年的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与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共同创下的基业,经过了炮火的洗礼,又几经沉浮,如今总算是恢复了一部分军事用途的本来面目。也算是给了历史一个并不算完美的结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此文到处结束,文章中的内容均来自史料,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本文编者商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本文编辑:杨群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二零二五年三月二十五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