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超难约的博物馆 — 上海气象博物舘

信德(己丑 牛牛)

<p class="ql-block">上海气象博物馆(徐家汇观象台旧址)位于上海市徐汇区蒲西路166号,上海市气象局园区内。上海气象博物馆建筑共4层,展示空间2层,共分为11个展厅,展出面积约18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这座被誉为魔都最难预约展馆之一的气象博物馆。这栋古朴的欧式建筑就是有着“远东气象第一台”之称的上海徐家汇观象台旧址。</p> <p class="ql-block">上海气象博物馆(徐家汇观象台旧址)是集上海气象发展历史、气象藏品展示、气象科普互动、爱国主义教育等于一体的科普场馆。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个百年观象台,从1872年至今开展持续气象观测,见证了上海近现代气象科学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室内展陈面积约3000余平方米,包括徐家汇观象台科技史、新中国气象事业成就、气象科技互动体验、气象历史资料仪器展示、科学讲堂等,室外设有气象观测科普站。多年来全方位打造气象科普品牌,开展了“气象人生科普集市”“科学之光气象万千——科学之夜”“博物馆奇妙夜”“气象与生活”等特色科普活动,举办了“镜头里的气象万千”“翰墨气象书画展”“长三角气象科普展”等多个科学艺术融合展览。</p> <p class="ql-block">踏入上海市气象博物馆的大门,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时光深处的门扉。这座隐匿于城市喧器之中的博物馆,以其静默的姿态,诉说着百年气象观测的沧桑与变迁。这里不仅是徐家汇气象站的所在地,更是中国大陆首个百年观象台。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历史的重量,每一处展陈都折射出科学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一进门,地面上的大理石镶嵌着32位制罗盘,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32方位罗盘‌:进门处的32方位罗盘已经成为“网红”打卡点。由于气象服务最早运用于航海,馆方邀请专家进行测量,依照实际的东南西北方位制作了这件展品。它不仅是一件展品,更是气象服务历史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由气温柱状图组成的气象钢琴,它见证了全球气候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参观中,在讲解员的专业讲解下,博物馆内每一个展品的故事都会被一一叙述。从专业的气象图标识、到天气测量的专业仪器、气象学人的有趣故事,再到天气记录的发展更迭。</p> <p class="ql-block">在上海气象博物馆,能感受到的不仅是满目琳琅的“天气藏品”、悠久的历史感,更能够通过一本本保存至今的笔记、笔迹、绘画,感受到153年来代代气象学人对气象学的热衷与坚守。</p> <p class="ql-block">天主教传教士于1848年在上海的雨量观察记录</p> <p class="ql-block">值得注意的是,在展厅的墙面上挂着一张白色的数据表:“1872年12月1日,多云,最高气温16.9℃,最低气温4.8℃”。这条看似简单的观测记录,翻开了百年徐家汇观象台历史的第一页。徐家汇观象台始建于1872年,从这一天开始,上海的天气记录就再也没有中断过。</p> <p class="ql-block">这一件件古朴的气象仪器。它们或铜锈斑斑,或木纹清晰,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这些仪器中,有手工观测的雨量计,有记录风速的风向标,还有那些早已被现代化设备取代的温度计。它们静静地陈列在那里,仿佛一群沉默的老人,见证着时代的更迭与科技的进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850年的垂直气压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b>全世界可能只有5个,它的存在为博物馆增添了无尽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在1915年的7月27-28日,上海遭遇一次强台风侵袭。台风穿行上海,大风伴以大暴雨和高潮位,为百年一遇,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上海市民提出了为什么他们不能及时得到预警的疑问,随即观象台就成立预报观测科,《申报》也从此逐日刊载徐家汇观象台发布的每日天气预报。”这是申城天气预报的起点,它作为一种市民服务,持续至今。</p> <p class="ql-block">当时,担任气象台台长的能恩斯对那次台风进行了数据收集,整理出版了《1879年7月31日的台风》一书,书中有一幅台风气压的变化图,很好地描绘台风过境前后气压分布的漏斗状图形,是不可多得的台风资料。</p> <p class="ql-block">如今,博物馆已成为上海市气象部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重要平台,入选了《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是全国唯一入选的气象主题类博物馆,年平均参观人数近3万人,网上在线平台和直播观看超过100万。这次参观不仅让我增长了见识,更让我深刻体会到科学的力量与人性的光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