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焦家屯在哪里?要不是林州市民协盛情邀请去焦家屯参加2025年民协年会,我还真的不知道姚村还有这么一个村,自己孤陋寡闻但却有事又不能莅临现场,我为自己的失约辜负领导的厚爱深感愧疚。</p><p class="ql-block"> 在失约接电话的偶然间看到一篇《林北万人增援焦家屯 半天救麦八百亩》的文章,这难道也是一种肥尾效应吗?</p><p class="ql-block">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是一位著名的瑞士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被认为是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荣格说:“生活中没有什么是偶然的,所有的事情都是一种必然。” 这句话反映了他的哲学观点,即宇宙和人类精神世界中的事件都有其深远的意义和目的。</p><p class="ql-block"> 这篇文章是1990年《中共林县党史资料》第九辑摘自1944年5月19日《新华日报》,作者是武民和天祥。</p><p class="ql-block"> 焦家屯村百度上搜到的结果是:焦家屯村原为焦家坡村,明朝时,焦姓人家从山西洪洞迁至此地上坡建村,取名“焦家坡”。后村民觉得容易使人产生歧义,于是将村名改为“焦家屯”,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河南省林州市原康镇曹家沟村焦氏家族历史简介:据历史资料记载,林州市原康镇曹家沟村的焦氏家族,明朝年间从山西洪桐县大槐树下迁到林州市城郊乡桃园村,又从桃园村迁到林州市桂林镇(原小店乡)三井村,到三井以后,形成焦氏弟兄四个。</p><p class="ql-block"> 焦氏长子在清朝康熙三十年左右,(公元1690年)从桂林镇三井村迁到原康镇曹家沟村至今。</p><p class="ql-block"> 次子迁回山西。</p><p class="ql-block"> 三子从桂林镇三井村迁到姚村镇焦家屯村至今。</p><p class="ql-block"> 四子从桂林镇三井村迁到山长治市郊区北寨村。</p><p class="ql-block"> 从《焦氏家谱》我们可以看出百度说法是错误的,焦姓是清朝康熙三十年左右迁到姚村镇焦家屯的,而不是明朝。《焦氏家谱》里说的康熙三十年应为1691年,左右就不知道左右到哪年了!</p><p class="ql-block"> 我又查了一下《重修林县志》和1989年版《林县志》里的大事表和历年灾害纪实,林县历史上有蝗虫灾害的事件有:</p><p class="ql-block"> 明嘉靖八年:大蝗《舊志 祥異》。</p><p class="ql-block"> 康熙三十年:夏旱,秋蝗,蠲免钱糧有差。《舊志 祥異》。</p><p class="ql-block"> 乾隆五十七年:蝗食稼。《舊志 祥異》</p><p class="ql-block"> 嘉慶十六年:蝗大荒。《舊志 祥異》</p><p class="ql-block"> 光緒三十四年:螟食秋禾。</p><p class="ql-block">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5月,林北二区剿蝗,全区每天出动九千多人,收蝗卵八十七石,收蝗蝻一千九百五十七斤,换小米五千三百四十八斤。</p><p class="ql-block"> 9月,林南战役后,中共太行区党委召开会议,由李雪峰、李达主持,决定林县城以北分给林北县,仍归五地委领导,林县城以南(包括县城在内)划分给林县,归七地委领导。林县设八个区:城关、合涧、原康、临淇、七泉、淇东、东姚、横水。后还设有大峪、棋梧、洪河区。林北县设七个区:任村、东岗、魏家河、横水(林集)、姚村、逆河头、西乡坪。林县县委、县政府机关先后驻郭家元、三井、谭街、连家坡、石家庄、上庄等地。林北县委机关驻秦家庄,县政府驻李家岗。</p><p class="ql-block">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4月15日林北县岩峪等几个村又发生了蝗虫灾害,灾情严重。县委采取了组织妇女纺织,灾民运输,调剂粮食,种春菜,打野菜,刨蝗卵换小米(一斤小米兑换一斤蝗卵),发无利借粮等多种方法,组织群众,生产渡荒。</p><p class="ql-block"> 为消灭林、安界上的蝗虫,太行五地委批准,成立了安阳、林北县联合剿蝗指挥部,指挥部设在林北县黄家坡,何高民任总指挥。林北出动数千人到安阳帮助剿蝗。</p><p class="ql-block"> 8月中旬,林县组织剿蝗指挥部,余光任总指挥。全县参加剿蝗的约十万人,并组织了一千五百人的剿蝗大队,由余光带队,支援汲县、淇县剿蝗。</p><p class="ql-block"> 9月14日,日寇占领林县城。</p><p class="ql-block"> 10月1日,我军收复林县城。</p><p class="ql-block"> 《林北万人增援焦家屯半天救麦八百亩》文章内容是:【林北消息】5月10日,全区所有村庄都增援到焦家屯,天还不明,十几里外的柴家庙和埋子庄、西丰等村就赶到了。天一明,全部聚齐在820亩的地面,展开大围剿,至上午9时已大体消灭。当场集合剿蝗群众1万余人,把25天的剿蝗工作进行总结。李天祥同志第一个讲话,他一面提着五串蚂蚱,一面向大家说明蚂蚱子孙多,危害极大的道理。去年秋天一对蚂蚱,到今年4月底就成5000个,到今年秋天呢?就是25万个了,要不消灭它,大家恐怕都要饿死了。这一番话给予群众一个很深的启示。其次,独立营刘连长讲话,他开头就说明八路军和老百姓同生死,共患难的决心:敌人来强占咱们地方,军队要把他打出去。蚂蚱来吃咱们的麦苗,军队也要打,军队永远和老百姓结合在一起。最后,他希望大家要继续努力,为肃清蚂蚱而奋斗到底。群众热烈鼓掌。</p><p class="ql-block"> 这时,焦家屯农会主席焦国华把他村的慰劳团集合在广大群众的面前,上了主席台,70来个儿童排列得齐整地,由焦国华代表全村向增援的老乡亲和子弟兵致谢。他讲:我村3300亩土地,麦田共2000亩,600亩已被吃光,如果不是各村老乡和独立营弟兄们来援助我们,我们的麦苗早就毁光啦,说不定又吃了那几个村。现在可恨的蚂蚱已被消灭,我们十分感激,没啥敬送,特派慰问团给大家敬个礼,于是指挥着一队儿童团,首先向独立营致敬,又给全区群众致敬,大家热哄哄地掀起一片掌声,会场真是多么融洽、多么欢乐呀!</p><p class="ql-block"> 至此,五区副区长武明讲话,鼓励大家今后为了自己,也为了大家好好打蚂蚱。今天大会要奖励好的,惩罚坏的。柴家庙村村干部能负责,早到迟退,不毁麦子,奖米25斤。李家岗村最初毁麦不少,经批评后,变为模范,不但能打净蚂蚱,而且不毁麦子,干部负责任,群众组织得好,特别是妇女队更起作用,特奖米40斤。上陶村规定打一天,实际上只打半天,瞒哄上级。西张毁麦子多,受到大会批评。东张不服从领导,本来属焦家屯区,借口往南打,结果那里也没去,罚米2斤,陈家菅罚米5斤。</p><p class="ql-block"> 最后,宣布附近各村要进行总结,再加强剿蝗组织,加强动员,准备增授三区申村一带。</p><p class="ql-block"> 【又息】焦家屯听到全区要来增援的消息,立刻组织70来个儿童成立起慰问团,并和陈家营、西张两村商量好,准备400担米汤。</p><p class="ql-block"> 这天一到休息时间,小慰劳团就响锣鼓,在一队一队的人群中穿来穿去唱着剿煌歌,好像小麻雀似的欢跳。大家伙一边喝着米汤,一边听着清脆的歌声,十分轻松愉快。因此,听到鸣炮在出动时,大家立刻抖起精神,打得更起劲。</p><p class="ql-block"> (摘自1944年5月19日新华日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