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里的垃圾箱

忍冬藤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农村,在村庄的路旁或是人员聚集的场所,总会摆上一个垃圾箱或是安放几只垃圾桶。虽然垃圾箱设计得很美观,甚至已经掺入了高科技的元素,垃圾箱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24小时提供充足的电能,让垃圾箱在有人靠近时立即发出语音提示,教你如何操作、注意事项,最后温馨的来一句“谢谢”!但垃圾箱与垃圾桶总归是用来装垃圾的,他们装的是没用的东西。也不知是哪里来的那么多没用的东西,二三十户人家的村庄,十天半月就是满满一大箱垃圾,需要拉运的车辆吭哧吭哧来拉上一趟。很难想象,要是没有垃圾箱装运,村庄会是怎样一副模样。清新纯净的山村里,突然有了那么多无用的东西需要拉走,运到垃圾场进行处理,实在有些出乎意料,这究竟是科技污染了村庄的生活,还是村民生活改善的后遗症?脱离了贫困的人们,难道也沾上了为富不仁的习气,把环境搞得肮脏起来。</p>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村庄里,以前有个“赤脚大仙”,我印象颇深。那是一个乡村妇女,整日里不穿鞋子,无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只在出门做客或赶集时才穿上鞋,平时一概不穿。首要原因自然是因为家庭贫困,时间长了,鞋子竟然也成了她的束缚,说穿鞋子不舒服,还是喜欢打赤脚走路,这样既经济、又方便、还凉爽。可能打赤脚走路有足底穴位按摩的功效,她一年四季身体健康,甚至连个感冒都没有,后来因意外事故去世了。我想如果不是因为意外,定然能成为一个长寿的高龄老人。</p> <p class="ql-block">  村里孩子长到七八岁不穿鞋子的比比皆是。光着脚在村里到处玩耍,很少听说谁的脚被划破了。究其原因,一来经常光脚走路,脚底早已长了一层厚厚的茧,石头木棍已经奈何不了带上盔甲的脚底;二来村庄里根本没有尖锐锋利的东西,譬如铁钉、玻璃之类,就连坚硬的水泥也没有。偶尔有点瓦片碎碗、坛坛罐罐的碎片,已经被人们捡回家,在建房筑墙的时候放到墙的四角防止泥土漏下,赤脚大仙们自然可以畅通无阻。后来有了玻璃瓶,血肉之躯实难以之抗衡,赤脚走路的人于是慢慢没了。记得有一年,有个不讲道德的人把玻璃瓶摔在水沟里,玻璃顺水被冲到田里,让赤脚栽秧的人脚掌被划得鲜血直流,于是人们就连到田里栽秧也要穿上鞋子才敢下田。</p> <p class="ql-block">  倒垃圾时我看了村里的垃圾箱,好多垃圾都是新面孔,有的却是曾经的宝贝。譬如烂锅烂盆,人们是绝对舍不得丢弃的,铁的收集起来卖废铁,铝的也收集起来,一段时间就有人到村里倒铝盆。付给师傅一点工时费后,倒铝盆师傅就拉起风箱发起炭火,把废铝融化成水,倒入模具中,制成锅、瓢、盆、勺等生活用品,可以用上十年八年。所以大家都把铝当成宝贝,连瓶盖上的铝片都要撬下来,甚至连电池后屁股上的那一块都不放过。因为有用,自然成不了垃圾。</p> <p class="ql-block">  对于生活中产生的厨余垃圾,一概倒入猪圈牛圈。鸡啄猪拱之后,剩下的也就成了上好的农家肥。</p><p class="ql-block"> 每天扫地之后的灰灰渣渣,一并倒入牛圈,牛踩马踏之后,也变成了农家肥。</p><p class="ql-block"> 路上的枯枝败叶、牛屎马粪,早被勤劳的人们扫入畜圈,堆沤成了庄稼喜爱的农家肥。</p><p class="ql-block"> 人们上厕所之后使用的卫生纸一袋袋塞满了垃圾箱,这样的垃圾以前是没有的。我们用的是土石块,或是废旧书报。用后丢入厕坑,经过腐化之后,用桶挑到菜园里浇到了菜上。有一些残留的碎片遗留在了菜地里,翻地之后埋入土里,也就成了泥土。</p><p class="ql-block"> 对于塑料制品也有处理办法,每天生火做饭,煮猪食的时候一概塞入锅洞,让它干净利索的献出了光和热之后,仅剩一点黑渣混在草木灰里。</p> <p class="ql-block">  生活用品形成的垃圾好像也没有,偶有几双塑料底,剪成几块,用烧红的铁片烫化后粘在稍微好一点的鞋底上,粘了又粘继续穿,实在穿不了的,早被孩子们拆下来换丁丁糖吃了。剩下的破烂鞋帮被大人收起来放好,等到栽瓜种魔芋时拿去塘子里烧成灰作为肥料,能让魔芋长得又大又圆。破衣烂裳更是舍不得丢弃,除了拆下来打成革帛作鞋帮,剩下的收好,等有用机器制棉垫的人来时,打成棉絮制成垫子,放在床上当棉被使用。</p><p class="ql-block"> 最先开始的玻璃瓶是医生使用过的盐水瓶,数量不多,因为那时需要吊盐水的病人已经是大病重病,很少用到。用后的瓶子被村民当成了宝贝,清洗过后用于装酒、装油、装醋,即使上面的橡胶瓶盖坏了,还要塞上包谷棒继续使用。玻璃的小瓶小罐已被制成了煤油灯,没有多余也就成不了垃圾。</p> <p class="ql-block">  也因如此,村庄里好像看不到什么垃圾,有的只是一堆堆到处摆放的农家肥。</p> <p class="ql-block">  曾几何时,乡村里的垃圾多了起来,生活好起来的人们新增了很多废物,无处安放的废物填满了沟箐、堆成了小山。砖房里香甜可口、香气四溢的食物,与屋外的臭气熏天、蚊蝇满天组成了一幅乡村特有的景象。 好在终于有了四处摆放的垃圾箱,让无用的废物有了摆放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以前缺衣少食没有垃圾,现在生活改善有了垃圾倒也不是什么罪大恶极,只是该把四散的垃圾收一收、数量减一减,还村庄一个干净整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