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宗“将军山”的传说

木人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师宗“将军山”的传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师宗城东南方十五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小山,山上岩石林立,杂木丛生,一片葱绿。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将军山”。约在山高25米处,有一尊石将军,头戴笠帽,身披披风,左手叉腰,左脚蹬在一岩石上,神情严峻,好不威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南盘江中游一带有一个部落,其王残暴无道,不思治理国家,只知鱼肉乡民,弄得民不聊生。这事被天上的一位神仙知道了,他很想救民于水火之中,就派一仙人下凡,投胎在者办村(今泸西附近)一户农民家里。这家夫妻虽已年过半百,但是膝下无子,如今得了个宝贝儿子,心里自然万分欣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说,夫妻俩生下儿子后,先后都梦见神仙,神仙要他们得子之后,凡事都要忍耐,忍让一百之后,定有好报。所以他们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一忍再忍。说来奇怪,这夫妻俩自有了儿子之后,常有人来门前吵闹、寻衅,有人说他们偷了邻居的谷子、有人说他家偷了玉米。但其两口子生性温顺,从不愿跟人吵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神仙闲来无事,便袖手占上一卦,不觉大吃一惊,道声“不好!这真命天子有难、日后难登龙位。”当晚他便托梦给两位将军,告诉他们魏王(真命天子)有难,要他们火速去保护,次日天明,大将军便调齐兵马,日夜兼程,赶往者办村,二将军来不及调齐兵马,告诉副将率兵马随后赶来,自已只身前往者办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话说两夫妻已经忍了九十九忍,大功马上就可以告成,他家楼上放着三石芝麻,三石黄豆,已经会眨眼睛,传说这是魏王的兵马(一粒芝麻一个兵,一颗豆一个兵)。不料有一天,来了一个泼妇,口口声声骂夫妻俩偷了她家的母鸡,并扭住夫妻俩要去告官,夫妻俩忍无可忍,跟她大吵了架。这一吵不打紧,好端端的儿子一下就归了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时,大将军一路赶来保主,刚赶至路南一带,听说真主已死,一气之下就连同手下的兵马变成了石头,成了当今闻名中外的“石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将军赶至大紫薇村时,筋疲力尽,遂下马小憩,回头看看部下赶来没有,哪知刚一转身(此时正是真命天子归天之时)就变成了石头人,故此山叫:“将军山”。他乘坐的骏马一看主人已死,狂嘶不已,杨蹄朝泸西白水的杨梅山石洞跑去。所以石洞中至今还有一匹石马,人称金马。马在奔跑途中,鞍子掉在路上,也变成了石鞍,故此山得名马鞍山(在原红旗农场对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此以后,“将军山”附近的村民们,每逢节日,都要到“将军山”烧香、上供、以求将军保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讲述者:谢培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采录时间:1984年4月14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流传地区:师宗彩云小长山寨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间故事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将军山”则是《师宗县卷》一书中民间故事其中一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当阅读这些民间故事时,就仿佛漫步于他们生活的空间,尽览历史文化的风采,同这些民族的欢乐与痛苦心心相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