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少年(18)

老才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第十八章 四十天大 “串联”</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旭日在文化大革命中,基本上是一个逍遥派,所谓“逍遥派”,是指不主动去写大字报,不主动去批判“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和“反动学术权威”。即不主动去批判领导和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但是,集体活动一定要参加,例如大家都得参加的批斗会,红卫兵“串联”等等,否则,自己就是“保皇派”,那得挨批斗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66年6月份开始的文革运动,大约同年10月份,全国的初中、高中和大学生进行红卫兵大串联,“串联”指的是全国各地都可以去,去点燃文化大革命之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参加串联活动的学生要满足如下几个条件:组成一个战斗队(3个人以上);每个串联学生必须是红卫兵(阶级成份好);有学校的证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旭日与另外两个初三学生组织一个叫“井冈山战斗队”,背着被包,戴红卫兵袖章,胸口戴着伟人像章,扛着“井冈山战斗队”红旗,学红军长征,于1966年12月初从家乡出发,向韶山进军。那时,旭日才13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开始行军时,老老实实“长征”,每隔十公里有一个红卫兵接待站(政府部门办的),接待红卫兵串联人员吃住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出发时,父亲给旭日20元钱,30斤省粮票。当时规定,出示学校的证明,住不用出钱,吃饭要钱和粮票。开始没经验,一切都是按规定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长征”几天后,一天中午到一个红卫兵接待站吃中午饭,大家都一样的碗装饭菜(那时没有塑料盒),收钱和粮票均相同。我们正准备掏钱包,只见另一批高中红卫兵,说没钱了,在一个本子上签名,就可以拿一碗饭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三个初中生,受到启示,两个年龄大点的队友,也想签字拿饭菜。从此后,不管到那里,我们吃饭都是签字,没出钱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2月的天气有点寒冷,我们背着被包,扛着红旗正在行走,见到一辆拖拉机上坐满了红卫兵,他们不是“长征”,而是坐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又受到启发,于是在行走的路上,看到拖拉机、大卡车,只要能坐上去,就用红卫兵袖章拦车,人家顺路就带我们,不順路就下车行走,这样大大加快了“长征”速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后来发展到坐火车,可以到全国任何一个地方,吃、住、乘车都是免费的,彻头彻尾的免费红色旅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时,“旅游”这个词都没听说过,但是,1966年年底,旭日他们实际在旅游中,不过当时的称谓是“串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八天,旭日一行到韶山,当时只有伟人故居,没有其他地方可参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均到韶山了,“人山人海”这个词用在这里很恰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如此,给当地群众带来巨大压力,抽调大量人力做饭和安排住宿,建了大量的蓬房,一个大蓬房可以睡几百人,其实是坐在地上相互依靠着睡觉。旭日与队友住一晚上,第二天乘汽车到长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长沙待一天后,乘火车北上,到了北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北京参观了天安门广场;在北京香山公园南麓的半山腰上,有一座优雅的院落,院内有一幢白色建筑,还有碧池、红亭、翠柏、竹林,环境幽静淡雅,这就是双清别墅。这里曾是中共中央刚进北京的指挥中心,见证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旭日参观了这个双清别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北京待了五天,几个主要景点玩过后又乘火车前往上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到上海目的地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在上海待几天,又往浙江嘉兴参观第一次党代会的那只船。然后前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一路走来,看了不少红色景点,虽然很累,但睡一觉就恢复体力了。旭日第一次出村见世面,很兴奋,也很有兴趣,每到一个景点,都有讲解员介绍,听到很多以前未知的故事和历史,也见了许多风景点。旭日在乡村里待到现在,第一次离开家乡见到这么多地方,不但开了眼界,从思想上起变化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67月元月初,旭日一队上了井冈山。当天晚上下了大雪,万物掛冰凌,路上冰冻,成千上万的红卫兵被困在山上,那时没有下山公路,汽车上不了山,这就成了大问题,连中央广播电台都报到了此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到晚上,寒风刺骨,大家在山区找干柴,燃火烤着,数万人的红卫兵遍布山区,数十平方公里的山区,星星点点都是火光,真有星火燎原之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地政府和解放军千方百计送食品上山,同时接送部分红卫兵下山。用三天时间把大批红卫兵接到山下安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旭日等三人,在井冈山上冻了三天,在解放军帮助下,终于回到山下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由于全国学生大串联,极大影响地方的生产,给地方政府极大压力,整个铁路系统也运行不畅。于是,中央决定停止串联活动,要求所有学生返回原校复课闹革命。于是,大串联运动于1967年1月下旬结束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旭日他们于1967年1月13日返回家乡县城,吃了一碗米粉。离家还有15公里,准备徒步回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回家前,旭日在县城买了6个糖包子,带给父母吃,他们一辈子没吃过啊!经过40天串联,旭日只用10元钱,10斤粮票,还剩10元钱,20斤粮票,一并还给父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旭日大串联历经40天,走遍祖国各地,这个13岁山村男孩见到了世面,在思想上发生很大的变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旭日初中第一学期就这么过来了,虽然课程没完成,倒也有收获。</span></p>